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3期

颅内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血肿碎吸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发病4~24h内行血肿碎吸术。结论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致残率、死亡率均低,可在基层医院推广。关键词血肿碎吸脑出血高血压液化剂我院自2003年2月~2004年8月应用颅内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9例取得满......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研究血肿碎吸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  对2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发病4~24h内行血肿碎吸术。 结果  随访4~20个月,按ADL(Activity Daily Living)标准,ADL1级11例,ADL2级6例,ADL3级3例,ADL4级6例,死亡3例。 结论  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致残率、死亡率均低,可在基层医院推广。

    关键词  血肿碎吸 脑出血 高血压 液化剂

    我院自2003年2月~2004年8月应用颅内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9例取得满意疗效。该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致残率和死亡率低等优点。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9例患者,其中男16例,女13例。年龄42~89岁,平均67.2岁。高血压病史1~31年不等,入院后查血压165~240/100~120mmHg,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ISH,1999年)和美国高血压联合委员会第六次报告(JNCVI,1997) [1] 高血压2~3级极高危组的诊断标准。入院后经头颅CT扫描证实为脑出血,其中内囊出血10例,外囊出血7例,脑叶出血5例,丘脑出血7例,合并破入脑室6例,出血量按多田公式[T=π/6×L(长轴)×S(短轴)×层数]计算,血肿量15~70ml24例,80~90ml3例,100ml以上2例。

    1.2 手术方法 在CT定位下避开重要血管及功能区,选择距离血肿最近部位为穿刺点,络合碘常规消毒,电钻打眼后采用北京万福特生产的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使用针型血肿粉碎器及血肿液化剂(0.9%的生理盐水5ml加尿激酶2万u加低分子肝素钠50mg)将血肿液化成液体,经针腔排出颅外。血肿破入脑室者同时行侧脑室引流。

    1.3 术后处理 术后脱水降颅压、联合抗炎及支持疗法,术后第1天复查头颅CT,根据结果再次使用血肿液化剂注入血肿腔液化血肿。每日肝素盐水冲洗引流管保证引流通畅。术后2~4d拔除穿刺针。

    2 结果

    随访4~20个月,按ADL(Activity Daily Living)标准,ADL1级11例,ADL2级6例,ADL3级3例,ADL4级6例,死亡3例。死亡原因:1例死于脑疝,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MSOF)。

    3 讨论

    3.1 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方式与疗效

    3.1.1 开颅血肿清除术与钻孔扩大骨窗血肿清除术 具有手术创伤大,致残率高,住院费用贵的缺点。对于年龄大于70岁,合并有心、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为手术禁忌证。术前准备复杂,费时长,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控制颅内高压,对于出血量大,病情发展快的病例抢救成功率低。而且手术难度大、需要全麻支持,对术者及麻醉者的技术要求高,基层医院难以开展。

    3.1.2 锥孔穿刺血肿吸除术 具有引流不畅,不能有效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控制病情的缺点,临床应用少。

    3.1.3 颅内血肿碎吸术 损伤小,术前准备简单,局麻下手术,不需全麻支持,可在床旁迅速完成,对于高龄及合并有心、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亦无明显手术禁忌证。应用血肿粉碎器及血肿液化剂将血肿液化后可有效的将其排出颅外。

    3.2 抽吸血肿量及拔管时机的选择 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例,出血多在30min内自止。血肿形成后局部的压迫作用是脑出血自止的重要机制。故首次抽吸量不宜超过血肿的60%,这样剩余部分可以起到止血作用。另外高血压脑出血是局灶性颅内压增高,一次性吸除血肿快速解除压力后,有时颅内可出现反应性水肿、出血及颅内压增高等脑灌注综合征 [2] 。此外Kandel认为抽吸血肿后血肿腔内的负压是造成再出血的重要原因 [3] 。笔者掌握的原则是首次以2~4ml/min的速度抽吸血肿的40%~60%。传统的高血压脑出血穿刺治疗多在首次穿刺后拔管,笔者认为术后2~4d再拔管有如下好处:(1)置管引流可避免血肿腔内负压致再出血;(2)可在术后第1天、第2天再次行碎吸术,吸除剩余血肿。这一点对进展期血肿尤为重要,可以避免第2次穿刺带来的创伤。但是穿刺管不宜长期留置,以免继发感染,本组病例全部手术后第2~4天拔除,无一例感染。

    3.3 适应证 本组病例选择的标准是:(1)符合1978年全国神经外科界制定的手术适应证,但年龄>70岁,合并有心、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或者经济上不能承受者;(2)年轻患者出血量>60ml可以先行颅内血肿碎吸术缓解颅内压,为手术治疗赢得时间;(3)内科治疗效果不佳的小血肿(脑叶<30ml,丘脑<20ml);(4)桥脑不宜。因为出血量多在10ml以下,穿刺难度大,即使在CT引导下也极易损伤桥脑。

    3.4 血肿液化的机制 当高血压脑出血血液进入脑组织形成血肿,为固态,常规的引流方法难以吸除血肿。而选用粉碎器将血肿中央部分粉碎成0.5~1mm大小颗粒,从直径5mm的穿刺针吸出后,再将血肿液化剂注入血肿腔中,通过外源性的抗凝物质(肝素)及纤溶剂(尿激酶)将血肿液化,引流出颅外。尿激酶对形成已久的血栓难以发挥作用 [4] ,通常尿激酶使用1次即可,但20%~40%患者在病后24h内血肿仍继续扩大,为活动性出血或早期再出血 [5] ,此时可酌情再使用1次血肿液化剂,液化新形成的血肿。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437.

    2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598.

    3 Kandel EI,Peresedev VV.Stereotactic of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hematomas stereotatic.Funct Neurosurg,1990,54(55):427.

    4 金有豫.药理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39.5 王维治.神经病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43.

    (编辑深 蓝)

    作者单位:413001湖南省益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 心、脑血管内科* 通讯作者)

作者: 张 强 李 莉 △* 蒋泽华 △ 廖新民 △ 龙 赤 △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