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4期

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围手术期处理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为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且患者多并发各种疾病,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本文重点介绍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围手术期处理如下。1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1)临床特点复杂,大多数人自觉症状不典型,与青壮年相比典型坐骨神经痛少。所以,临床上有一部分人有骑车可行百里,徒步难走百......

点击显示 收起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且患者多并发各种疾病,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本文重点介绍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围手术期处理如下。

    1 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

    (1)临床特点复杂,大多数人自觉症状不典型,与青壮年相比典型坐骨神经痛少。多数以下腰部疼痛或间歇性跛行为主要症状。(2)大多数患者具有一个较显著的特点就是起病缓慢,渐进性发展,病程长,时轻时重,并有长期服药病史,部分患者可能由于轻微外伤而突然加重,卧床不起。(3)合并椎管狭窄发生率高,尤其是侧隐窝狭窄、神经根管狭窄等病理改变。所以,临床上有一部分人有骑车可行百里,徒步难走百米的典型椎管狭窄表现。另一部分人是髓核呈块状脱出游离而急性发病则导致出现剧烈的腰腿痛和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4)合并内科疾病多,尤以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所占比例高。

    2 合并内科疾病及肿瘤的围手术期处理

    2.1 术前有高血压患者 适当用降压药物使血压保持在较稳定的水平,收缩压控制134~150mmHg(18~20kPa),舒张压控制在82~90mmHg(11~12kPa)。对于伴有冠心病的患者,术前应用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以提高手术患者的耐受性,防止术中出现心血管意外。

    2.2 并存呼吸系统慢性炎症的患者 为了术中在俯卧位手术时能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防止因咯痰、咳嗽导致伤口出血而影响伤口愈合,术前应根据病情及胸片检查结果进行抗生素消炎,口服祛痰、化痰药物,雾化吸入等,以控制病情发展。

    2.3 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术前应适当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病情,并同时训练在床上排尿。

    2.4 明确诊断是否并发肿瘤 老年人易患肿瘤,无论是脊柱的原发性肿瘤还是转移性肿瘤都有可能导致腰腿疼,要彻底的检查,在没有明确诊断之前决不轻易手术。

    3 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原则

    鉴于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多与腰椎管退行性狭窄伴行,因此,手术摘除突出的髓核应同时适度扩大椎管,尤其是神经根管。对病史较长、症状严重,CT显示骨化明显,神经根管骨性狭窄明显者可行半椎板切除,扩大显露手术野,充分减压。老年人尽量不做全椎板切除术式,因易引起腰椎不稳和并发医源性椎管狭窄 [1] 。

    4 术后处理

    术后伤口引流的观察,止血药物的使用,泌尿系的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另外,由于多数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又不宜过久卧床或制动。术后早期、有序进行功能锻炼是老年人术后顺利康复的重要环节。可明显改善心肺功能,增进胃肠蠕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故术后要动静结合,可以在床上做侧翻身,术后第2天开始指导主动直腿抬高,以减轻神经根的粘连。下床活动6周后去除腰围保护,有计划进行腹肌、腰背肌功能锻炼,代偿由于轻度的骨、韧带切除所造成的不稳倾向,缓解术后腰部酸胀、乏力等不适症状是术后康复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杨惠临,唐天驱.腰椎不稳与腰椎管狭窄专题研讨会纪要.中华骨科杂志,1994,14(20):60.

    (编辑江 枫)

    作者单位:156326黑龙江省建三江八五九医院外科

作者: 孙继华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