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7期

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锥颅抽吸治疗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锥颅抽吸、冲洗引流术的治疗效果。方法依据CT定位锥颅反复抽吸和生理盐水置换冲洗,尿激酶灌注引流治疗43例外伤性硬膜血肿。34例血肿完全清除,6例治疗5天后血肿残存量10ml。3例锥颅后血肿扩大改行开颅手术治疗。...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锥颅抽吸、冲洗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方法  依据CT定位锥颅反复抽吸和生理盐水置换冲洗,尿激酶灌注引流治疗43例外伤性硬膜血肿。 结果  锥颅1次21例,锥颅2次14例,锥颅3次8例。34例血肿完全清除,6例治疗5天后血肿残存量<10ml。3例锥颅后血肿扩大改行开颅手术治疗。本组无死亡。 结论  本疗法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创伤小,对全身干扰轻微。适合于病情稳定者。
    
  关键词  硬膜外血肿 锥颅抽吸 引流
      
  自1996年3月~2002年8月采用CT定位锥颅抽吸尿激酶灌注冲洗引流,治疗外伤性硬膜外血肿43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3例,男32例,女11例,年龄13~59岁。摔跌伤10例,交通事故伤18例,打击伤15例。其中胸腹四肢合并伤9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h内1例,7~10h内5例,11~24h内11例,1~7天内19例,7天以上7例。血肿部位:额部18例,顶部14例,颞部5例,顶枕部6例。血肿量:按多田公式计算为27~58ml,平均39.6ml。入院时GCS评分9~12分14例,13~15分29例,肢体偏瘫5例,头痛呕吐32例,颅骨骨折27例。
   
  1.2 治疗方法 根据头颅CT显示的血肿位置,以血肿中心为靶点,避开骨折线,选择最佳锥颅点,脑针穿刺血肿后,用20ml注射器反复抽吸血肿,抽出血肿量的1/4~1/3后,用生理盐水反复进行等量置换冲洗,目的在于维持血肿腔内的一定压力,避免再出血。抽吸中要避免过分用力和过分多抽。然后拔去脑穿刺针,在血肿腔内放置远端有多个侧孔内径为2mm硅胶引流管,注入尿激酶1~2万u(生理盐水2~3ml溶解),夹闭引流管6h后开放引流。12h后经引流管重复抽吸、冲洗及注药,治疗1~3天后复查CT检查见大部分血肿已被清除,如残留较多血肿可根据CT检查结果,选择残留血肿的中心部位,再次引导锥颅抽吸尿激酶灌注冲洗引流。本组病例锥颅1次21例,锥颅2次14例,锥颅3次8例。对于伤后6h内锥颅或血肿较易抽出者,首次抽吸后可注入立止血1~2ku,再次抽吸冲洗时注入尿激酶。
    
  2 结果
    
  6例置管引流1天后复查CT血肿完全清除,脑组织恢复正常;12例尿激酶灌注冲洗引流3~5天后复查CT证实血肿清除;14例术后3天血肿残存量>20ml,再次CT定位锥颅抽吸引流3~5天后血肿消失;8例锥颅3次后血肿消失;3例锥颅血肿抽吸24h内病情加重(其中1例伤后5h内锥颅),复查CT血肿扩大急诊开颅手术治疗,恢复良好。本组共有6例引流5天后血肿残存量<10ml,拔除引流管,2周后复查CT血肿消失。本组无死亡病例。
    
  3 讨论
    
  传统的开颅血肿清除术,多需在全麻下进行,手术时间长,失血多,对全身各系统器官干扰大。而对于尚未发生脑疝的血肿,一味追求药物保守治疗,则病程长,患者痛苦大,尤其持续的高颅压对患者的身心都会造成很大的损伤,对亲属造成不利的影响,并且长时间严密的病情观察,也加重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荷。锥颅抽吸血肿并辅助尿激酶灌注冲洗引流术,可在床旁局麻下进行,创伤小,操作简便,对全身干扰轻微,而且血肿的清除是渐进性的,避免开颅血肿清除造成颅内压力的急剧改变,有利于术后功能的恢复,缩短了疗程。本组除3例中转手术外,40例恢复良好。
   
  虽然硬膜外血肿的大小与病情轻重关系密切,愈大愈重,但以出血速度诱发症状更为突出,往往小而急的血肿早期即出现脑受压症状,出血慢的血肿则于数日后表现颅内压的增高 [1] ,原因是慢性出血的代偿期远远大于急性出血。因此,疑有脑膜动脉血管损伤出血速度过快者,应急诊开颅手术治疗,而对于静脉损伤或骨折造成的血肿则以锥颅抽吸为宜。其适应证为伤后6h以上,病情相对稳定的,出血量约20~50ml,中线移位达0.3cm以上且无脑疝表现,临床观察无继续出血者。
   
  术后血肿腔内再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本组有3例锥颅后12h内发生意识障碍加深,复查CT血肿扩大,原因可能为手术离受伤时间太短,原发损伤的出血(骨折或脑膜血管的损伤出血)尚未停止,血肿排空速度太快,致原发出血部位失去血凝块的压迫又加速出血,同时也不能排除手术损伤出血等。为避免或减少血肿的扩大和发展:(1)手术应尽量选择受伤6h后进行,术前尽量减少或不应用甘露醇或速尿等脱水剂,以利于血肿的压迫局部出血的停止;(2)入院后止血药物的应用;(3)尽量以血肿中心为穿刺靶点;(4)血肿的抽吸应轻柔适度,避免过于用力,在血肿抽出1/4~1/3量时改用生理盐水等量置换冲洗,以维持血肿腔内一定的张力,并保持颅内压的解除呈缓慢渐进性,减少颅内压力的急剧变化 [2] ,导致远隔部位的出血或受压脑组织突然减压的再灌注损伤;(5)对于血肿抽吸容易(主要指抽吸出大量不凝血液)者,首次注药以注入立止血1~2ku为宜,第2次冲洗时改用注入尿激酶;(6)注意引流管内引流液颜色的改变,若引流管内有较鲜红的血性液体引出,则有再出血可能,结合临床必要时复查CT。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32-334.
   
  2 Meguro K,Kobayashi E,Maki Y.Acute brain swelling druing evacuation of subdural hematoma caused by delayed contra-laterla extradural hematome:report of two cases.Neurosurg,1987,20:326.
    
  (编辑云 兆)

  作者单位:213003江苏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常州中医院神经外科

          甘肃省兰州市兰化医院神经外科 

作者: 赵卫忠高觉 李天郁朱明霞徐舒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