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8期

中青年、老年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对比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讨论中青年、老年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4年10月间收治的中青年、老年女性乳腺癌病例155例,其中中青年55例(≤45岁,A组),老年100例(≥55岁,B组)。分析包括各组淋巴结转移个数及肿瘤大小、病理类型、雌激素受体情况并做对比分析。结果A组淋巴结转移率为67。...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讨论中青年、老年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4年10月间收治的中青年、老年女性乳腺癌病例155例,其中中青年55例(≤45岁,A组),老年100例(≥55岁,B组)。分析包括各组淋巴结转移个数及肿瘤大小、病理类型、雌激素受体情况并做对比分析。 结果  A组淋巴结转移率为67.3%(37/55)及转移度为27.3%(207/757)均明显高于B组的39%(39/100)及17.2%(205/1192)(P<0.01)。肿瘤大小、病理分类、ER等在相同条件下比较,A组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B组(P<0.01)。 结论  中青年乳腺癌具有更强的侵袭性,易发生淋巴结转移,但年龄并不一定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因素。
    
  关键词  中青年 老年 乳腺癌 淋巴结转移情况 年龄因素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breast cancer between young and old women
     
  Liang Guoqing,Lu Liping
    
  Xuhui District Central Hospital,Shanghai200031.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ituation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breast cancer between young and old women.Methods From January1995to October2004,155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who had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55patients whose age less than45years)and group B(100patients whose age over55years).A comparison was made between the total of lymph nodes,tumor size,pathological typing and conditions of estrogen receptors(ER).Results The lymph node metastasis rate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degree were respectively67.3%(37/55)and27.3%(207/757)in group A compared to39%(39/100)and17.2%(205/1192)in group B(P<0.01).Under the same condition of the size,pathological classification and ER of tumor,the lymph node metas-tasis rate is respectively higher than group B(P<0.01).Conclusion Young patients breast cancer is more invasive than old patients and liable to lymph node metastasis,but the age is not an independent factor of affecting prognosis.
   
  Key words the young the elder breast cancer lymph node metastasis age factor
      
  我院自1995年1月~2004年10月共收治中青年、老年乳腺癌患者155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本研究对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中青年、老年乳腺癌的转移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年龄分成两组,均为女性,中青年组乳腺癌55例(<45岁,年龄20~45岁),病理类型:浸润性非特殊型癌50例(浸润性导管癌34例、单纯癌3例、硬癌3例、髓样癌5例、小叶癌5例),浸润性特殊型癌5例(黏液腺癌3例、乳头状癌1例、腺样囊性癌1例)。对照组老年乳腺癌100例(≥55岁,年龄55~91岁),病理类型:浸润性非特殊型癌83例(浸润性导管癌58例、单纯癌3例、硬癌5例、髓样癌6例、小叶癌11例),浸润型特殊型癌17例(黏液腺癌12例、乳头状癌4例、腺样囊性癌1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中收集的各组淋巴结逐个做石蜡切片,记录每组中收集的淋巴结个数及癌转移个数做对比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度 A组55例,发生淋巴结转移者37例(67.3%),B组100例,发生淋巴结转移者39例(39%)。A组淋巴结转移率高于B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病例共收集淋巴结757个,检出有转移者207个(27.3%),B组病例共收集淋巴结1192个,检出有转移者205个(17.2%),A组淋巴结转移度明显高于B组(P<0.01)。
   
  2.2 肿瘤大小与淋巴结转移率的关系 见表1。由表1看出无论肿瘤大小,A组淋巴结转移率均高于B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3 病理类型与淋巴结转移率的关系 浸润性非特殊型癌:A组50例,淋巴结转移33例(66%),B组83例,淋巴结转移35例(42.2%),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浸润性特殊型癌:A组5例,转移4例(80%),B组17例,转移4例(23.5%),A组淋巴结转移率高于B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
   
  2.4 雌激素受体(ER)与淋巴结转移率的关系 期间共有102例患者行雌激素受体检查,其中A组:ER(+)24例,淋巴结转移15例(62.5%),ER(-)13例,淋巴结转移10例(76.9%)。B组:ER(+)38例,淋巴结转移11例(28.9%),ER(-)27例,淋巴结转移13例(48.1%)。A组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均高于B组,但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

  表1 肿瘤大小与淋巴结转移率的关系(略)
    
  3 讨论
    
  淋巴结转移与否及其数量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重要因素之一。本组研究发现,中青年组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67.3%(37/55),转移度为27.3%(207/757),均明显高于老年组乳腺癌的39%(39/100)及17.2%(205/1192),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说明中青年乳腺癌具有更强的侵袭性,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有文献报道中青年乳腺癌侵袭性强,预后较差 [1,2] 。但Sariego [3] 认为年轻并不直接与乳腺癌的侵袭性相关。高标 [4] 报道的一组资料中,尽管中青年组患者有略高的肿瘤分级和更多的侵袭性肿瘤,但与老年组比较5年生存率没有差异,提出年龄绝非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1)乳腺是雌激素的靶器官 [5] ,乳腺组织的生长、发育主要受雌激素的控制,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也与雌激素水平有十分重要的关系,许多资料证实ER(+)者癌细胞分化程度高,肿瘤发展慢,淋巴结转移少,预后相对较好;而ER(-)者癌细胞分化程度差,增殖能力强 [5~7] ;(2)中青年乳腺组织比较致密,检出乳腺肿块绝大多数是良性病变,医生对中青年患癌的警惕性不高,而延误诊治;(3)中青年乳腺癌就诊时大多病期晚,腋淋巴结转移率高,恶性程度高 [8] ;(4)当前医疗技术对诊断中青年乳腺癌缺乏有效性,中青年女性乳房丰硕、致密,对放射线敏感,不宜使用乳房X线检查 [9] ,超声诊断虽然可发现密度异常的肿块,但在区别肿块性质方面仍不尽人意;(5)妊娠及哺乳期中,催乳素达到较高水平,有直接刺激乳腺癌生长的作用 [10] 。
    
  笔者认为,中青年乳腺癌有更强的侵袭性,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有可能存在发展较快的趋势,但只要充分认识它的特点,其预后与老年乳腺癌一样,与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临床病理分期、病理分级、雌激素受体状况和治疗方式有关。年龄是影响乳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绝非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因素。
    
  参考文献
    
  1 Gajdos C,Tartter PI,Bleiweiss IJ,et al.Stage0to III breast cancer in young women.J Am Coll Surg,2000,190(5):523-529.
   
  2 Maureen C,Helena R,Kirby I,et al.Younger women with breast carci-noma have a poorer prognosis than old women.Cancer,1996,77(1):97-102.
   
  3 Sariego J,Zrada S,Byrd M,et al.Breast cancer in young patients.Am J Surg,1995,170(3):243-245.
   
  4 高标,余建军,梁国良,等.35岁以下的乳癌特征.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1,10(5):458-460.
   
  5 汤钊猷.现代肿瘤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663.
   
  6 张振如.癌的淋巴结转移.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83.
   
  7 张京泰,黄信孚,高非.中青年乳腺癌的临床分析.中国肿瘤临床,1997,24(11):835-836.
   
  8 徐雪松.52例青年乳腺癌的临床分析.江苏大学学报,2002,12(6):584-585.
   
  9 沈镇宙,邵志敏.现代乳腺肿瘤学进展.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2,12-13.
   
  10 关曾文.乳腺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384-385.

  (编辑云 兆)

  作者单位:200031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

作者: 梁国庆 陆立平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