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8期

粘连性肠梗阻56例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因肠袢间的粘连或粘连带悬吊、牵拉、压迫所致的肠梗阻为粘连性肠梗阻。我院1998~2004年共收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肠梗阻128例,其中粘连性肠梗阻56例,占43。2发病诱因根据病史及术中探查所见,其诱因大致有:各种手术如阑尾切除术、胃大部切除、胆囊切除、脾切除、肠修补等腹腔探查术共44例,占78。其他如慢性阑尾炎、阑尾......

点击显示 收起

  因肠袢间的粘连或粘连带悬吊、牵拉、压迫所致的肠梗阻为粘连性肠梗阻。此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我院1998~2004年共收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肠梗阻128例,其中粘连性肠梗阻56例,占43.8%,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6例,男46例,女10例;年龄11~69岁,平均56.8岁,其中52~63岁多见,发病至入院时间1h~4天不等,以2~3天多见。平均住院时间11天。
   
  1.2 发病诱因 根据病史及术中探查所见,其诱因大致有:各种手术如阑尾切除术、胃大部切除、胆囊切除、脾切除、肠修补等腹腔探查术共44例,占78.6%;其他如慢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慢性胰腺炎、化脓性胆囊炎、肠及肠系膜淋巴结核、空肠憩室、腹部外伤腹膜后血肿、肠壁挫伤、肠肿瘤共12例,占21.4%。
   
  1.3 临床表现特点 发病时均有剧烈腹部绞痛,阵发性发作,并随时间而不同程度的加剧,出现腹胀;停止或很少排便、排气,呕吐。查体:腹胀,叩鼓声,并触及条索状肿物,有活动度,压痛明显,反跳痛程度不等,48例移动性浊音阴性,阳性8例,48例肠鸣音亢进并有气过水声,6例肠鸣音减弱或消失,2例肠鸣音正常,有21例发热37.5℃~39.8℃,休克3例。辅助检查24例血象偏高,腹部X线透视均有液平或肠管胀气影。
   
  1.4 治疗及效果 手术29例,27例保守治疗,9例即行手术,20例保守治疗1~5天后出现肠绞窄、休克表现亦手术治疗,全部痊愈,保守治疗给予禁食、胃肠减压、灌肠、补液、适当应用抗生素、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后有26例肠梗阻解除治愈,1例因自行服中药致肠破裂并弥漫性腹膜炎感染中毒休克死亡。手术方式:单纯松解粘连4例,粘连松解并肠减压19例,6例肠切除,小肠端端吻合3例,小肠侧侧吻合1例,回横结肠端侧吻合1例。
   
  1.5 术后并发症 切口感染2例,经抗感染、换药后痊愈,1例2个月后再次出现肠梗阻,经手术治疗后治愈,肠瘘1例,经橡皮管引流、高营养、定时换药,24天治愈。

  2 讨论
    
  2.1 诱发原因
   
  2.1.1 手术史 本组患者44例有手术史,其中化脓性阑尾炎并穿孔、坏疽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并发弥漫性腹膜炎28例,胃大部切除术10例,其他6例。由于腹腔内异物(脓液、食物残渣、血液、手套上滑石粉等)、器官慢性炎症、结核等慢性刺激、手术动作粗暴或压迫(肿瘤、血肿)肠管未完全复位,以及切口腹膜不光滑等原因致肠壁间残肠壁腹膜间粘连带,使部分肠管的某一部分或几部分固定,在剧烈活动、大量进食、饱餐等诱因下使肠蠕动受阻,以粘连带处为中心旋转致使其发生梗阻。
   
  2.1.2 非手术史 主要是炎症、结核、脓肿、血液长时间刺激肠壁与器官或腹膜间,相邻肠壁间粘连;其次为多量、慢性出血,如腹膜后血肿未行手术探查,无法清除引流血液,虽然腹膜吸收一部分,但不完全,以致其局限或与肠壁一起机化,纤维增生致粘连;或巨大血肿、肿瘤压迫肠管使其蠕动受限,活动幅度减少造成肠粘连;再次,肠挫伤后浆膜层破裂处摩擦力较大,与相邻肠壁或腹膜相对固定后有血性或肠壁内出现的毒素物质刺激,浆膜层自行修复生长时与接触面一起粘连。
   
  2.1.3 先天因素 空肠憩室因憩室炎引起大网膜粘连,网膜部分或环束状压迫空肠,引起该段肠管排便受限、肠管扩张,其壁变薄,以致大便经常在此堵塞,细菌及毒素从近端或憩室渗透到腹腔,致腹腔与空肠粘连。
   
  2.1.4 人为因素 本组患者虽在同期腹部手术中所占比例不重,但亦应引起高度重视。手术后尤其前2天内鼓励患者应早,并且多下床活动,尽量使肠管振动幅度大,以利于恢复蠕动功能,减少肠间相对固定,避免肠管与不光滑的切口处腹部长时间接触,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以免引起粘连。据对原手术记录统计表明:术后6~48h内下床活动且坚持进行者11例,9例在3天以上开始下床活动或床上翻身活动。另24例在2~3天内开始活动,另有29例手术探查中有17例为二次手术,包括1例2个月后再次手术者,有15例切口下与肠粘连或切口肠粘连与肠间粘连,并且切口愈大,粘连范围愈广。在同期其他腹部手术时,因种种原因(非因粘连性肠梗阻而手术)而施行二次手术时,亦发现数例切口下单纯肠粘连而未致肠梗阻者。
   
  2.2 诊断方面 粘连性肠梗阻诊断一般不很困难,除具有一般肠梗阻的临床症状、体征,如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外,绞窄性肠梗组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腹膜炎、中毒性休克等症状外,加之腹部X线有液平面或肠胀气影,结合查体,若有手术史(腹部)当然可增加诊断的可靠性。但对于腹部非手术史患者而言,明确具体梗阻性质(即本文所述粘连性肠梗阻)尚有一定困难,应仔细追问病史(如既往史),必要时可借助B超、CT检查或钡灌肠诊断性治疗。
   
  2.3 治疗 治疗原则是早期明确诊断,除有肠绞窄、坏死、腹膜炎、中毒性休克等表现外均积极行保守治疗,打破一般肠梗阻保守治疗原则,在不发生以上情况时,尽量不施行手术,以防止再次粘连。若有手术适应证,除给予一般肠梗阻常规手术原则外,对于多次或广泛粘连者,可采用小肠折叠排列术。
   
  2.4 预防 综上所述,大致有以下几点:(1)行腹部手术时动作要轻柔,忌行粗暴动作。(2)手术进腹前一定要冲洗干净手套,以防滑石粉及其他异物落入腹腔,同时关腹前尽量清除或术后引流净腹腔内脓液或血液。(3)手术切口(腹部)在允许范围内尽量小些,切忌过大;缝合腹膜一定要外翻。(4)腹部手术后应早且多下床活动。(5)平时有肠粘连或粘连性肠梗阻病史者避免剧烈活动。(6)无腹部手术者积极诊治原发病。

  (编辑含 秋)

  作者单位:250300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人民医院 

作者: 孙健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