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2期

高频电凝切大肠息肉95例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我院自1995年9月~2005年3月经结肠镜对大肠息肉患者95例(134枚)做高频电切除术,报告如下。2息肉部位以直肠、乙状结肠为最多,其中直肠61枚,乙状结肠32枚,降结肠14枚,脾曲3枚,横结肠6枚,肝曲7枚,回盲部及升结肠11枚。3息肉大小<1。4临床症状便血64例,黏液便25例,肛门坠胀感5例,腹痛7例,肛门触及包块5......

点击显示 收起

  我院自1995年9月~2005年3月经结肠镜对大肠息肉患者95例(134枚)做高频电切除术,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95例,男52例,女43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72岁,平均43岁,41~50岁达高峰,31
~60岁约占70%。

  1.2  息肉部位  以直肠、乙状结肠为最多,其中直肠61枚,乙状结肠32枚,降结肠14枚,脾曲3枚,横结肠6枚,肝曲7枚,回盲部及升结肠11枚。

  1.3  息肉大小  <1.0cm者112枚(约占83%),1.1~20cm者19枚(约占14%),>2.1cm者3枚(约占2%)。

  1.4  临床症状  便血64例,黏液便25例,肛门坠胀感5例,腹痛7例,肛门触及包块5例,息肉脱出4例,过去有息肉史17例,有的兼有2种以上表现,病程1~10年。

  1.5  息肉数量  单发者52例,多发者43例,一次切除2枚以上者18例,最多一次切除5枚,经2次以上切除者8枚。

  1.6  息肉分类  肿瘤性息肉73例,其中管状腺瘤61例,绒毛状腺瘤8例,混合性息肉4例。炎性息肉8例,增生性息肉7例,家族性息肉7例。

  1.7  并发症  1例术中出现急性大出血,住院观察,输血400ml,2例术后3天出现迟发性出血,2例有轻度
黏膜灼伤,均经门诊治疗观察,1例患者电凝切除术后次日做X线钡餐发现肠穿孔,手术治愈,7例腺瘤切除后全瘤病理检查证实为部分腺体癌变,蒂部正常,断端有癌细胞浸润,此7例患者仅1例行肠管切除,未行肠切除6例,已观察6个月~4年,未见癌灶复发。

  2  讨论

  本组95例134枚电切除的息肉中,腺瘤占73例(约55%),且大肠腺瘤均有癌变可能,特别是直径>1.0cm者应尽早全瘤切除活检,单凭用活检钳取出的小块组织来确定息肉是否有癌变是不准确的,本组检出的腺瘤恶变19例,术前活检有5例(约26%)为良性,可见全瘤切除行病理检查是十分必要的。

  根据腺瘤癌变的程度及部位不同,其处理方法也应各异,原位癌因黏膜内无淋巴管,无转移机会,因此只要全瘤切除就可达到根治的目的,对于浸润性肿瘤的处理尚有争议,有学者报道含浸润癌的腺瘤,淋巴结总转移9%,癌局限在腺瘤头部者淋巴转移率3%,而癌进入颈部及蒂部时,淋巴转移率为20%,因此有的学者主张凡确定浸润癌者均应行局部肠切除或根治术,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如果切除的腺瘤完整,切缘无癌,癌细胞分化良好,无血管及淋巴管受累,非绒毛状腺瘤癌变,只要密切随访观察,可不必行肠切除。

  本组多发性息肉直径占50%,除同时多发外,也有异时多发者,故术后应定期复查。

  息肉高频电切指征:除息肉<0.5cm以下用活检钳可钳除外,对隆起有蒂及亚蒂息肉均可电切,广基扁平息肉虽有“碎片”切除法,但易并发穿孔,又不易彻底,故以手术切除为主。

  作者单位: 433000 湖北仙桃,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

  (编辑:唐  城)

作者: 张晓春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