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4期

升结肠良性息肉并失血性休克1例诊治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临床上根据失血量与速度将消化道出血分为慢性隐性出血、慢性显性出血和急性出血。但良性结肠息肉引起的急性大失血临床少见,诊治上有其特殊性。失血性贫血貌,表情淡漠,抬入病房。结肠镜示:升结肠癌。...

点击显示 收起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症状。根据出血部位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临床上根据失血量与速度将消化道出血分为慢性隐性出血、慢性显性出血和急性出血。急性大量出血死亡率约占10%,60岁以上患者出血死亡率高于中青年人,约占30%~50%。但良性结肠息肉引起的急性大失血临床少见,诊治上有其特殊性。本科收治1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8岁,下岗工人。因无诱因的解大量鲜血便8天由内科转入。查体:T 38.5℃,P 110次/min,R 20次/min,BP 80/40mmHg。失血性贫血貌,表情淡漠,抬入病房。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口唇肢端轻度发绀,四肢厥冷。心肺正常。腹平软,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右侧腹压痛阳性,未触及包块,肝、胆、脾、双肾未触及,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增强8~10次/min。实验室检查:WBC 6.3×109/L,中性占84.2%,RBC 2.0×1012/L,Hb 54.0g/L,HCT 17.10%,MCH 26.6pg,RC 1.8%。大便常规:稀、褐色、隐血强阳性。肝功示:TP 43.8g/L,ALB 29.3g/L,G 14.5g/L,ALT 37.5u/L,AST 31.0U/L。肾功示:Cr 44.0μmmol/L,GLU 8.9mmol/L。胃镜示:浅表性全胃炎。结肠镜示:升结肠癌?并出血。见图1。临床诊断:(1)升结肠癌并出血;(2)失血性休克。

  经积极输血、补液等抗休克处理后。紧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干净,横结肠以下肠腔呈紫蓝色,升结肠距回盲部约10cm处折叠与空肠粘连,分离粘连,结肠内可触及5cm×4cm×4cm包块,质软,活动度好,局部肠管呈慢性炎性改变,结肠系膜及其根部淋巴结均无肿大。探查肝脏、胆囊、胰腺、胃、小肠、阑尾及其余大肠均未见异常。术中诊断:升结肠良性息肉并大出血。给予切开升结肠,见息肉呈菜花样,有活动性出血,其基底直径约4cm,沿结肠纵轴生长。切取部分息肉送术中冰冻切片,病理切片回报:良性息肉。手术将该段结肠及息肉一并切除,行结肠端端吻合,在右结肠旁沟及膀胱直肠凹置管引流后关腹。术后给予抗感染、支持、胃肠外营养、输血、对症治疗。术后3天肛门排气,7天拔除引流管,8天切口拆线,住院10天治愈出院。术后常规病检:升结肠黏膜息肉状腺瘤。术后3个月复查肠镜示:全结肠未见息肉样病变,吻合口愈合良好,吻合口无狭窄。

  2  讨论

  (1)良性结肠息肉一般无任何自觉症状,而是在结肠镜检查或钡灌肠检查时偶然发现。大便带血是最常见的症状,一般不引起大量血便。本例无明显诱因的解大量鲜血便。(2)本例结肠镜检查发现升结肠一巨大菜花样隆起物,大约5cm×6cm×7cm,有活动性出血,并喷洒去甲肾上腺素止血,末端回肠未见血迹。一般大肠息肉约占肠道息肉的80%,其中大多数(50%~75%)位于乙状结肠或直肠。腺瘤大多有蒂,腺瘤越大,蒂也明显。本例因息肉太大,无法显示腺瘤基底,无法行镜下切除。而手术证实该腺瘤为广基腺瘤,其基底部直径约4cm。在临床上一般有蒂息或无蒂的小息肉可经内镜摘除,如>3cm的无蒂息肉应手术切除。(3)本例患者经内科系统治疗,内镜直视下止血等处理后,仍有大量鲜血便。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经内科积极补液,输血治疗后未见明显改善,WBC计数、Hb测定与HCT持续下降。必须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紧急手术止血。(4)结肠息肉是结肠癌的癌前病变,在内镜下行大肠息肉摘除术,是一种经济、简单、痛苦小、医疗费用低的治疗方法。是治疗结肠癌前期病变,筛选早期结肠癌,降低结肠癌死亡率的安全有效方法。应首选该方法治疗结肠息肉。切除息肉应常规送病检,有癌变倾向及已癌变者应行手术治疗。本例无法在内镜下止血、切除,故应行手术治疗。但特别强调的是息肉切除后必须进行随访,以防息肉复发及癌变。

  (本文图片略)

  作者单位: 679300 云南盈江,盈江县人民医院普外科

  (编辑:含  秋)

作者: 王根瑭李丽萍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