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8期

中西医结合对植物人状态、持续植物状态促醒的临床观察和研究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们开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植物人状态、持续植物状态[1]的患者进行促醒治疗和研究。特别是近6年来,随着植物状态患者的增加,我们对118例各种原因造成的植物状态和持续植物状态的患者进行了促醒的临床观察和研究,收到较好的效果,取得了一些经验。试图为植物状态和持续植物状态的治疗开辟一条道......

点击显示 收起

    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们开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植物人状态、持续植物状态[1]的患者进行促醒治疗和研究。特别是近6年来,随着植物状态患者的增加,我们对118例各种原因造成的植物状态和持续植物状态的患者进行了促醒的临床观察和研究,收到较好的效果,取得了一些经验。试图为植物状态和持续植物状态的治疗开辟一条道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治118例植物状态和持续植物状态患者,其中男82例,女36例。昏迷1~3个月有11例,其中男8例,女3例;昏迷3~6个月有17例,其中男15例,女2例;昏迷6个月~1年有78例,男51例,女27例;昏迷1~8年12例,男8例,女4例。

  1.2  疾病原因  颅脑损伤83例,脑血管疾病31例,缺氧缺血性脑病4例。

  1.3  并发症  118例植物状态和持续植物状态中:并发脑积水者16例;并发脑萎缩者88例;并发不同程度脑软化者67例。

  1.4  促醒治疗  (1)对于植物状态一般昏迷1~3个月内者,均采用改善微循环药物。这个时期的患者一般都有低热或高热,采用中药清热开窍。11例植物状态患者全部清醒。(2)对于持续昏迷3~6个月者,一般病情比较平稳,首先采取针对并发症的治疗。如脑萎缩、脑软化、脑积水等并发症采取改善微循环,促进脑细胞代谢。脑积水患者给予分流手术,在此基础上给予芳香开窍和豁痰开窍的方法,使用我院自己研制的催醒Ⅰ号,催醒Ⅱ号,有脑萎缩者同时使用健脑Ⅰ号,经2~3个月的治疗,随着并发症的好转,患者逐渐清醒、意识逐渐恢复,17例患者全部意识恢复。(3)对于持续昏迷6个月~1年的持续植物状态的患者,同样采用针对并发症治疗的同时进行中西药物催醒和物理疗法、高压氧疗法、针灸疗法、穴位疗法,同时给予恰当的声光刺激。一般经3个疗程的治疗,效果均较明显。(4)对于持续昏迷1年以上者的持续植物生存状态的患者,主要采用中西结合的催醒方法,以中药催醒为主导,西药主要应用一些促进神经细胞代谢的药物。中药主要是以芳香开窍,醒脑开窍为主,适当应用豁痰开窍的药物,我院应用自己研制的催醒Ⅰ号加苏合香丸;催醒Ⅰ号加催醒Ⅱ号。就目前治疗情况看,效果令人满意。

  2  结果

  对118例植物状态和持续植物状态的患者,催醒97例,占82.20%;明显好转(各管道拔除,他人从口中喂食)者16例,占13.56%;效果不明显或有轻微好转者5例,占4.24%。

  清醒的97例中能正常工作者19例,占清醒人数的19.59%;能生活自理者66名,占68.04%;在他人照顾下生活的12人,占12.37%。

  3  讨论

  通过我们近几年对118例植物状态和持续植物状态的病例催醒临床观察和研究,笔者认为:(1)促醒人群中,男女性别无差异,而年龄与催醒有着密切的反比关系。年龄越小者,催醒的几率越大,催醒所需时间越短者,醒后生活质量的提高越快、生活质量越好;而年龄越大者,催醒几率越小,催醒时间越长,生活质量恢复越慢、生活质量越低。(2)患病后开始催醒的时间越早,催醒几率越高。(3)无论是外伤还是脑血管疾病需手术治疗,医生在手术过程中操作细致、轻微、最后采用微创技术,特别在围手术期的处理和治疗上,脑血流量(CBF)和脑动脉含氧量(CaO2)的保证是非常值得注意的。特别要防止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生,对日后的催醒是非常有利的。(4)我们体会到颅脑损伤引起的植物状态和持续植物状态的催醒只要清除影响的不利因素,一般催醒比较容易;相对而言,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的催醒时间要比外伤长一些,醒后的生活质量比外伤要差一些。因各种原因(心搏骤停、中毒)等造成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催醒最为困难,而且催醒需要的时间也最长。(5)就目前资料检索和文献查阅,西医目前的催醒药物纳洛酮、醒脑静、胞二磷胆碱、氯酯醒、神经节苷(GM1)等效果都不令人满意。我们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进行催醒,采用中药芳香开窍、清热开窍、醒脑开窍、豁痰开窍、镇惊开窍、化痰开窍、辛温开窍、通络开窍等辨证施治,取得目前较为理想的效果,为治疗植物状态创造出一条道路。(6)关于辅助催醒治疗:催醒药物使用的同时,我们也进行辅助的催醒治疗方法。首选高压氧。其次对于外伤后造成的植物状态和持续植物状态,可行针灸、按摩和穴位刺激,对患者的促醒是有一定帮助的,但是作用多大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吴承远.临床神经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20-221.

  作者单位: 518029 广东深圳,武警广东边防总队医院神经外科中心

  (编辑:朱兆耘)

作者: 杨长虹王宝山辛续伟吴海权郎明渝刘锋 2006-8-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