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8期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1例诊治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因、临床特点、诊疗原则。方法对6年来收治的31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8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其中22例加用善得定较未用者病程明显缩短,3例均未加用善得定经再手术后治愈。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首选保守治疗,应用善得定可明显缩短病程并减少再手术的......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因、临床特点、诊疗原则。方法  对6年来收治的31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8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其中22例加用善得定较未用者病程明显缩短,3例均未加用善得定经再手术后治愈。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首选保守治疗,应用善得定可明显缩短病程并减少再手术的几率。

  【关键词】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资料;回顾分析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EPISBO)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Stewart等[1]报道约占术后肠梗阻的20%,一般发生在腹部手术后1~3周内,是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性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肠梗阻[2],是肠梗阻的一种特殊类型。其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均有其特殊性,较少发生绞窄[3]。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是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的关键。现将笔者1998年3月~2004年3月收治的31例病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1例,男22例,女9例,年龄16~68岁,平均31岁。该组患者均符合EPISBO诊断标准:有近期腹部手术史,尤其是反复手术的病史;术后出现过肛门排气或小量排便后出现明显的肠梗阻表现,但腹痛较轻,查体发现腹部质地坚韧,肠鸣音减少,CT示肠壁水肿、增厚,肠袢成团。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术后5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10例,其中阑尾穿孔术后9例,闭合性小肠外伤术后12例,肝脾破裂术后2例,粘连性肠梗阻术后1例,克隆病并回肠穿孔术后1例,肠梗阻症状均出现在肛门已排气或排便并进食后。进食后2~4天发病5例,5~8天发病12例,9~14天发病11例,15~20天发病3例,其中7~14天发病19例,占61.29%。

  1.2  临床表现  (1)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不剧烈的腹痛100%;(2)21例有恶心、呕吐;(3)腹部均可闻及高调肠鸣音或气过水声;(4)15例腹部CT显示小肠袢成团,肠壁增厚水肿;(5)全部病例腹部立位平片均可见小肠内有多个程度不同的气液平面。

  1.3  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均首先保守治疗,方法有:(1)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2)采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完全胃肠外营养,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3)静滴广谱抗生素及甲硝唑;(4)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地塞米松10mg iv 1次/d,共3天;(5)应用善得定:10%GS 100ml+善得定0.1mg静脉滴注,1次/8h;(6)应用利尿剂。

  1.4  治愈标准  肠梗阻的临床症状消失;腹痛、腹胀缓解,恢复排气、排便,无恶心、呕吐。查体:腹平软,无压痛、无包块,肠鸣音正常,恢复饮食后肠梗阻症状不再出现。

  1.5  结果  22例应用善得定者6~16天治愈,平均11天。9例未用善得定者6例9~21天治愈,平均14天。另外3例经6~9天保守治疗后因病情不见好转行急诊手术。3例行粘连松解,其中1例因分离小肠粘连时致多处肠管破裂而加行穿孔修补术,3例手术患者经治疗后最终痊愈。

  2  讨论

  2.1  病因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腹部术后早期并发症,既有机械性因素,又有肠动力障碍因素,但无绞窄,腹部炎性疾病急症术后发病率高,本组病例均属此例。腹腔污染严重、炎性渗出多、手术创面大是本病发病的病理基础。

  2.2  临床特点  (1)与年龄、性别无关,绝大多数发生在术后2周左右,发病前肠功能曾一度恢复,进食后已排气或排便。(2)腹胀明显,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腹痛持续存在,阵发性发作,但并不剧烈,部分患者伴恶心呕吐。(3)全腹均有压痛,但腹肌紧张、反跳痛不明显,部分病例腹部可闻及高调肠鸣音或气过水声。(4)立位腹部平片可见多个气液平面、 CT 显示肠壁增厚和成团的肠袢。(5)不发生或较少发生绞窄。(6)绝大多数保守治疗有效。

  2.3  诊断  术后近期肠梗阻,90%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根据病史及其临床特点,诊断并无困难。但要排除肠扭转、内疝、吻合口狭窄所致的肠梗阻,谨防错过手术时机而致严重后果。

  2.4  治疗  腹腔内广泛粘连,肠壁明显水肿,是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理变化的特点,急诊手术不仅难度大,而且可能形成新的或更严重的粘连。经过一段时间系统正规保守治疗,随着肠壁水肿不断减轻和腹腔内粘连逐步吸收,肠梗阻的症状也会随之慢慢消失,因此,对这种类型肠梗阻应首先保守治疗。在全胃肠营养基础上联合应用生长抑素,可使消化液分泌减少90%,从而减少梗阻以上肠管内液体积聚,有利于肠壁血液循环的恢复,加速炎症消退。但在保守治疗期间,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疑有肠绞窄或保守治疗超过2周未见好转,应及时手术。本组3例手术患者,如果这3例加用善得定或再耐心等待数日,也许能避免手术而经保守治疗治愈。

  2.5  预防  腹部手术后都会引起腹腔内不同程度的粘连,腹部炎性疾病手术后更为明显,具体原因不详,大多数学者认为是局部炎症、循环障碍、缺血、再灌注、腹膜受损,大量渗出改变了胶原合成和分解间的平衡而形成,虽然至今仍无确切的方法防止其发生,但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大多是可以预防的,主要应注意:(1)术中操作轻柔、细心,尽可能减少对腹腔刺激和肠管暴露时间和面积。(2)术毕彻底清洗腹腔,清除其中的坏死组织、异物、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以上两点是最有效也是最关键的方法。(3)术后尽早下床活动,使用有效抗生素,病情允许时可应用适量糖皮质激素、西沙比利或新斯的明,减轻腹膜炎症,促进胃肠蠕动早期恢复。(4)对高危患者,应延长进食时间,并限制进食类型,避免过早进食和饮食结构不妥而诱发本病,同时做好营养支持,促进患者早日痊愈。

  【参考文献】

  1  Stewart RM,PageCP,Brender J.et al,The incidence and risk of early postoperativ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Am J Surg,1987,154(6):643-647.

  2  黎介寿.认识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特征.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7):387-388.

  3  Pikieman J,Lee RM.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suspeeted early postoperative small-bowel obstruction.Ann Surg,1989,210(2):216-221.

  作者单位: 518103 广东深圳,深圳市宝安区福永医院外三科

  (编辑:朱兆耘)

作者: 刘月华 2006-8-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