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20期

脑脊液继发多重耐药粪球菌感染1例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笔者收治1例脑出血行脑室引流术后继发粪球菌感染的典型病例,临床微生物室进行菌株药敏动态监测,及时配合临床医师调整抗菌药应用,使患者痊愈,现总结其临床资料报告如下。5×109/L,中性81%,淋巴19%,脑脊液培养分离出粪肠球菌。细胞培养与鉴定:按无菌操作常规低速离心脑脊液20min,弃去上清液,用接种环将脑脊液直接......

点击显示 收起

  笔者收治1例脑出血行脑室引流术后继发粪球菌感染的典型病例,临床微生物室进行菌株药敏动态监测,及时配合临床医师调整抗菌药应用,使患者痊愈,现总结其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52岁。以“急性脑出血”入院。因病情急当即行额穿刺脑室术。引流管如置23天后,患者体温开始升高至38.6℃,呈弛张热及不规则热。WBC 11.5×109/L,中性81%,淋巴19%,脑脊液培养分离出粪肠球菌。经药敏试验示其对去甲万古霉素敏感,氯霉素及复方新诺明中度敏感。临床第一次采用氯霉素和磺胺嘧啶联合用药2周,病情好转,但停药后即复发。继之采用万古霉素治疗,病情立即得以好转,最终痊愈。

  细胞培养与鉴定:按无菌操作常规低速离心脑脊液20min,弃去上清液,用接种环将脑脊液直接划线于血琼脂及麦康凯琼脂平板培养基上并做肉汤培养液增菌,经27h 37℃培养,血平板上呈灰白色,细小、光滑、不透明,无溶血环,涂片为革兰阳性球菌,成对或短链状排列,肉汤管呈混浊生长,转血平板菌株特征与上述相同。此菌H2O2阳性,七叶苷、胆汁七叶苷试验阳性,6.5%高盐培养基上生长,水解精氨酸和马尿酸,发酵甘露醇和山梨醇,对山梨糖、菊糖、阿拉伯糖、棉子糖无产酸反应。进一步经美国微生物全自动分析仪(VITEK-AMS60)鉴定为粪肠球菌。
   
  药敏试验:应用M-H蛋纸牌琼脂扩散法及微量肉汤稀释法做药物敏感试验,示其对多种抗菌药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及多黏菌素B、硝基呋喃类、及氨基糖苷类均耐药,只对去甲万古霉素(MIC为2μg/ml)敏感,氯霉素(MIC为16μg/ml)、复方新诺明(MIC为4/76μg/ml)中度敏感。

  治疗结果:临床上根据实验室提供的药敏结果进行氯霉素(1.0g/12h)、磺胺嘧啶(1.2g/24h)联合静滴用药,治疗2周有效后停药,但1~2日后患者又开始发热,并发现脑脊液混浊,其中WBC 35个/HP,分叶核97%。脑脊液培养再次分离出粪肠球菌。药敏实验提示本菌对氯霉素(MIC为32μg/ml)及复方新诺明(MIC为8/152μg/ml)已耐药,只对去甲万古霉素(MIC为2μg/ml)敏感。立即使用去甲万古霉素(0.8g/12h)静滴,第4天病情明显好转,连续治疗15天后患者痊愈。

  2  讨论

  目前粪肠球菌感染日益增多,特别是多重耐药性粪肠球菌(又称MREF),由于其特殊的耐药机制及其基因表达特点,已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重视。多重耐药性菌株的出现给临床医师选择抗菌药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经验性用药已不能适应临床治疗的需要。故此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在当前细菌耐药性持续增长的年代里责任越来越大,特别是正确的病原菌报告及耐药性检测。此病例提示抗菌药药物敏感试验对临床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编辑:丁剑辉)

  作者单位: 133001 吉林延边,延边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神经外科)

 

作者: 张淑,俞景范△ 2006-8-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