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21期

老年坏疽性胆囊炎53例的临床分析与诊治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坏疽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收治的53例60岁以上坏疽性胆囊炎患者的外科处理资料。【关键词】老年。坏疽性。...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人坏疽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5年收治的53例60岁以上坏疽性胆囊炎患者的外科处理资料。结果  治愈52例,治愈率98.1%,死亡1例。结论  早期诊断、围手术期处理、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精细简洁的手术操作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关键词】  老年;坏疽性;外科诊疗
   
  我科自1998~2004年共收治60岁以上胆囊结石所致坏疽性胆囊炎患者53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3例,其中男37例,女16例。年龄最小62岁,最大86岁,平均68.5岁。临床表现:典型胆绞痛21例,黄疸6例,体温>39℃ 15例,腹部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者23例,白细胞计数>20×109/L 18例。既往有胆囊结石病史者46例。本组有49例有一种以上并发症。其中,冠心病22例,高血压病29例,糖尿病7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13例,肾功能不全2例。

  1.2  方法  本组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单纯行胆囊切除手术48例,行胆囊造口术5例。

  1.3  结果  本组53例经手术治疗后52例痊愈,死亡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病理证实均为坏疽性胆囊炎。

  2  讨论

  2.1  临床特点

  2.1.1  临床表现不典型,实际病情重  本组病例大多有右上腹疼痛史,有典型的胆绞痛病史者只占38.5%,有典型腹部体征者占43.2%,高热病者占28.5%。本组病例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分析原因为:高龄患者反应迟钝,代偿能力差,腹壁较为松弛,临床表现与实际病情不相符。

  2.1.2  并发症多,脏器功能差,容易误诊  本组有92.5%的患者有内科病,往往主诉多,易掩盖主要症状而致误诊。老年患者重要器官功能多减退,尤其肝脏解毒能力减退,机体代偿能力差,易导致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1]。因此,预防和及早发现休克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2.2  诊治

  2.2.1  早期准确诊断  老年患者往往症状隐蔽,并发症多,病情进展快,所以要求早期准确诊断[2]。尤其对既往有胆囊结石病史者,更要详细询问病史和认真反复查体,借助辅助检查,如B超、CT及实验室检查等,尽早明确诊断。

  2.2.2  充分术前准备  老年患者病情发展快,当胆囊内张力增高后,胆囊壁易化脓或坏疽,且肝脏解毒能力差,毒素容易吸收,早期可导致休克[1]。故在手术前需要积极予以抗休克、抗感染治疗,防止重要器官功能衰竭。虽然强调手术前准备,也不能过分强调术前准备而丧失手术时机。

  2.2.3  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和仔细的术中解剖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一旦诊断明确,确定无全身禁忌的情况下,积极进行手术治疗,同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老年患者胆囊壁坏疽后,因炎症粘连较重,胆囊三角的解剖关系不清晰,需要术者在术中耐心细致操作,搞清解剖关系,确定顺逆解剖出胆囊动脉和胆囊管,在有充足把握下,结扎胆囊动脉和胆囊管[3]。千万不能盲目钳夹而误伤胆总管或右肝管。对胆囊张力过高者,在先行胆囊减压后,再行胆囊切除[2]。对胆囊粘连严重、解剖不清、胆囊坏疽严重者,为避免损伤重要脏器,可行胆囊部分切除术,切除胆囊底部及前壁,取出结石,胆囊肝床处经碘伏烧灼后置管引流,然后将肝床缝合,引流管从腹腔引出;对胆囊已穿孔及渗出多者需彻底清洗腹腔,术后置管引流,尤其病情较重,出现休克的患者应力求术式简单、迅速、准确(行胆囊造瘘术)。

  【参考文献】

  1  钱光相.老年疾病的特点.重庆医药,1981,1:8-9.

  2  黄志强.现代腹部外科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460-461.

  3  陈刚.老年人坏疽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和诊治体会.腹部外科,2000,308.

  (编辑:杨  熠)

  作者单位: 037025 山西大同,大同市同煤集团同福医院

作者: 王志刚 2006-8-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