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2期

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在许多麻醉教材及杂志上,列出了如针麻、局麻、镇痛麻醉、全身麻醉等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方式,但经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及术后访视,全身麻醉是神经外科手术首选的麻醉方式,其原因如下。1麻醉方式选择(1)神经外科手术操作在头部,手术巾等覆盖后病人面部在狭小的空间,或多或少影响病人呼吸氧浓度。(2)清醒病人对“开颅......

点击显示 收起

  在许多麻醉教材及杂志上,列出了如针麻、局麻、镇痛麻醉、全身麻醉等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方式,但经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及术后访视,全身麻醉是神经外科手术首选的麻醉方式,其原因如下。

  1  麻醉方式选择

  (1)神经外科手术操作在头部,手术巾等覆盖后病人面部在狭小的空间,或多或少影响病人呼吸氧浓度;(2)清醒病人对“开颅”手术有一定恐惧,手术操作如“颅骨钻孔”等使病人应激反应加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对老年病人及已有心脑血管疾患病人危害极大;(3)局麻时阻滞不全,浅昏迷病人因疼痛刺激躁动,影响手术操作,甚至不能进行手术;(4)全身麻醉进行气管内插管能保证神经外科手术病人氧的供应,预防呕吐、误吸等常见神经外科并发症,保证手术安全,防止继发颅脑损害。其他麻醉方式只能用于某些特定的手术。

  2  麻醉药物的选择

  麻醉药物选择除考虑是否升高颅内压外,还应注意病人安全舒适,提供最佳的手术条件。良好的麻醉要求呼吸道完全通畅,通气良好,静脉压低,头颈部松弛,无咳嗽或屏气,手术出血少;应选择能在术终立即清醒,无麻醉药残余作用,不抑制神志和呼吸,不影响颅内压的全麻药。麻醉诱导一般采用快速诱导麻醉,先用面罩给氧吸入,然后静脉注射咪唑安定4~5mg,维库溴铵0.08~1.2mg/kg,芬太尼0.04mg/kg,依托咪酯0.4mg/kg,作辅助呼吸,过度通气使二氧化碳分压降低,在肌松良好的条件下进行气管内插管。为降低麻醉诱导插管反应,目前开始应用2%利多卡因1.5mg/kg或艾司洛尔1mg/kg缓慢静推。神经外科手术要求麻醉诱导插管时较深的麻醉深度,以避免浅麻醉状态插管病人呛咳或屏气,使颅内压升高。麻醉维持,由于颅脑解剖上的特点,即硬膜以下无感觉神经,所以神经外科手术行颅内操作时无须深麻醉,选择对心血管和脑血管无影响的肌松药,合并吸入异氟醚即可。由于利多卡因对脑细胞若干保护作用及脑血管的缩血管作用,再应用0.2%~0.3%的利多卡因静脉滴入维持麻醉深度。特别注意的是,神经外科手术在撤除手术头架及包扎头部敷料前,应尽量避免呛咳引起的颅内压升高和血压升高导致术后出血,可少量吸入麻醉药,直至麻醉医师可接近病人头部时,才可进行拮抗。颅内压较高的病人硬脑膜张力较大,血压较高,此时机体对各种降低颅压及血压的药物无明显效果,不可为此而加大用量,否则当打开脑膜后,血压会显著降低。

  3  术后处理

  病人术后应尽量保持清醒状态。当病人呼吸能睁眼或呛咳不耐受气管内插管时,彻底清除气管内及口咽部分泌物,拔出导管。对难于清醒或呼吸中枢受损的病人可留置气管内导管。对合并吞咽困难、呛咳、声带麻痹的病人,应警惕术后窒息。所以,神经外科手术病人的术后观察极为重要,血氧饱和度和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是神经外科手术病人的基本监测,对有条件的医院,颅内压监测甚为重要,它有利于计算脑灌注压。术后用药应注意降低颅内压,促进脑复苏。可用0.2%利多卡因静脉长期滴注,有利于脑保护。

  作者单位: 161000 黑龙江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

  (编辑:江  宇)


 

作者: 江平周丽英 2006-8-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