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5期

粘连性肠梗阻病因和手术治疗的探讨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粘连性肠梗阻临床上较为多见,其发生率占各类肠梗阻的20%~40%[1],且相当一部分病例需住院治疗。我院近10年来,手术处理粘连性肠梗阻106例,通过对病例的回顾性研究,就其病因和手术治疗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探讨如下。2临床表现及手术所见既往腹腔内有手术史84例,见表1,有感染史14例,有外伤史5例,三者均无3例。呈......

点击显示 收起

  粘连性肠梗阻临床上较为多见,其发生率占各类肠梗阻的20%~40%[1],且相当一部分病例需住院治疗。我院近10年来,手术处理粘连性肠梗阻106例,通过对病例的回顾性研究,就其病因和手术治疗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探讨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06例,男67例,女39例。年龄7~65岁,中位年龄42岁,其中7~20岁13例(12.3%),21~40岁48例(45.3%),41~60岁36例(34.0%),60岁以上9例(8.5%)。

    1.2  临床表现及手术所见  既往腹腔内有手术史84例,见表1,有感染史14例,有外伤史5例,三者均无3例。呈典型急性机械性肠梗阻表现91例。伴有全身中毒症状15例。体温正常36例,37℃~38℃ 55例,>38℃ 15例。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正常41例,>10×109/L 65例;收缩压<90mmHg 15例,≥90mmHg 91例。手术中见小肠梗阻101例,结肠梗阻5例。急性单纯性肠梗阻87例,绞窄性肠梗阻19例,其中肠坏死15例,见表2 表1  腹腔内手术致肠梗阻发生率与手术 次数的关系

    1.3  治疗  本组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手术指征为:已发生绞窄、有绞窄趋势和经非手术治疗无效3条[2]。对有全身中毒症状,诊断为肠绞窄的病例,积极抢救,在抗休克的同时急诊手术,力求挽救肠管生机。其余病例按常规禁食、补液,纠正水、电解质

    和酸碱平衡紊乱,应用抗生素,以及胃肠减压等治疗,无效或有绞窄趋势者采用手术治疗。 表2  粘连性肠梗阻病理类型与肠绞窄发生情况 

    1.4  结果  本组疗效较满意,痊愈101例,死亡5例(4.7%)。死亡5例为绞窄性肠坏死行肠切除术后的病例。究其原因:(1)就诊时间晚,入院时中毒症状严重,虽经手术治疗积极抢救,终难纠正顽固性休克死亡2例。(2)病变范围广,对机体影响大,术后并发症严重,如本组1例全小肠坏死,手术后第6天死于应激性溃疡大出血。(3)60岁以上的病人患有多种基础疾病,组织器官代偿能力差,对疾病耐受力差,术后易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本组2例。

    2  讨论

    2.1  腹腔内手术与肠粘连的关系  任何致腹腔脏器浆膜和腹膜完整性破坏的因素,即为肠粘连的致病因素。而必须经手术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临床上除感染、腹腔内出血及先天性因素外,多见于曾有过腹部手术者(最常见是阑尾切除术)[3]。本组资料表明占79.2%,分析其发生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1)手术中止血不彻底,或创面易渗血,均导致血液积聚而形成血肿,后经组织吸收、机化造成局部粘连。(2)手术粗糙,破坏了内脏器官特别是肠管浆膜的完整性,或挫伤肠管壁产生血肿,导致粘连发生。(3)大块组织结扎,术后坏死液化,形成无菌性炎症,刺激组织增生机化,形成粘连。(4)腹膜撕裂、缺损、内翻缝合等,均破坏了腹膜的完整性和光滑性,导致肠管易与腹壁粘连。(5)腹腔内引流物的放置,某种程度上来说也促进了肠粘连的形成。(6)手套上未洗净的滑石粉等异物带入腹腔、肠管暴露在腹腔外过久、缝合线头过长等均是引起肠粘连的常见因素。

    因此,手术治疗腹腔内原发病灶时,同时应注意预防上述情况的发生,对阻止肠粘连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腹腔内手术次数的多少,对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无明显影响,就本组资料表明,第二次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并不高于第一次手术后的发生率。由此可见,手术本身对粘连的发生并非起决定性因素,而与术中各细小环节的忽视,以及个体体质的差异有关。事实上术后早期即有粘连发生,大部分在数日内被吸收,只小部分形成纤维性粘连而出现临床症状。故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经非手术治疗无好转的病例,仍应积极手术,不必顾虑多次手术所产生的恶性循环,以免延误治疗。

    2.2  手术治疗及应注意的问题  粘连性肠梗阻治疗的首要问题是区分肠梗阻的性质,对绞窄性肠梗阻或有绞窄倾向的病例,以及非手术治疗无效的病例,均应及时手术治疗。解除梗阻,挽救肠管生机,恢复肠袢的通畅性。具体术式视术中所见而定,做到简单、安全、可靠。本组病例全部手术治疗,行粘连带切断36例,粘连松解52例,肠间捷径吻合术3例,肠切除肠吻合15例。痊愈101例,治愈率95.3%,疗效较佳。

    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是积极有利的一个方面,但同其他腹部手术一样,由于手术中某个环节的影响,给肠粘连的形成提供了条件,所以手术治疗原发病灶的同时,要注意预防、消除引起肠粘连的因素。即:(1)严格无菌操作,彻底清除原发病灶及坏死组织,关腹前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腔;(2)严密止血,防止术后腹腔内血肿形成;(3)避免大块结扎组织,线头长短适宜,防止异物存留腹腔;(4)手术操作轻柔,尽量保持肠管浆膜和腹膜的完整性;(5)还可采用自体网膜游离移植来改善肠壁血供,消除创面缺损来预防肠粘连[4];(6)术后只要病情允许,尽可能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外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20.

    2  施维锦,王志曾.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指征.中国外科专家经验文集.沈阳:沈阳出版社,1993,469.

    3  黄志强.腹部外科手术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98-399.

    4  马庆勇,王明治,鲍子雨,等.自体网膜移植预防粘连性肠梗阻.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19(3):188.

    作者单位: 438400 湖北红安,红安县人民医院外一科

   (编辑:宋  青)

作者: 甘胜红,李俊 2006-8-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