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6期

全胃切除术后的病人肠内营养的应用及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保证病人足够的营养摄入,降低病人的住院费用,早日痊愈。方法自2004年1月~2005年3月我科28例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病人,经鼻胃空肠营养给予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液主要选用费森尤斯公司的能全力。结论全胃切除后经鼻胃空肠营养管实施肠内营养主要是让病人快速恢......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保证病人足够的营养摄入,降低病人的住院费用,早日痊愈。方法  自2004年1月~2005年3月我科28例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病人,经鼻胃空肠营养给予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液主要选用费森尤斯公司的能全力。结果  27例病例治愈出院,1例因心肌梗死死亡。结论  全胃切除后经鼻胃空肠营养管实施肠内营养主要是让病人快速恢复体力,患者平均体重较术前相比无减少,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平均住院费降低20%~30%。所以说全胃切除术后实施肠内营养是使患者早日达到康复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  全胃切除术;肠内营养

     营养是促进生长发育,保证身体进行各种生理活动的重要条件,细心照料病人的饮食,保证患者充足的营养对全胃切除术后病人的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前对于全胃切除术病人,一般均采用肠外营养,也就是静脉输入营养液,但是长期禁食或肠外营养支持会使肠道处于无负荷的休眠状态,缺乏食物刺激会使肠蠕动受到抑制,影响消化液的分泌,从而易发生肠道菌群失调,导致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肠外营养一般费用都较高,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所以,为避免肠外营养的不足,我们采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以帮助病人尽早康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04年1月~2005年3月28例在全胃切除术后的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患者在手术当日术前留置胃肠减压同时留置胃空肠营养管1枚,这样既避免了反复留置胃管给病人造成的痛苦,又方便了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调整胃空肠营养管的位置,使其放置至蔡氏(Treitz)韧带下20cm,然后用胶布在病人面颊部固定好。

    肠内营养输注开始时间一般在术后12h,首先给予5%葡萄糖盐溶液,开始时缓慢滴注,每小时20~40ml,24h维持输注,术后24~36h如病人肠道得以适应,无腹泻、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后,给予要素饮食能全力(能全力为500ml/瓶,费森尤斯公司生产),采用一次性输液器,经鼻胃营养管缓慢滴注,速度为由20ml/h逐渐增至100ml/h,滴入量由每日500ml逐渐增至每日1500ml,维持5~7日。滴注过程要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避免污染。肠内营养液的温度可视病人习惯而定,一般以接近体温为宜。过热可灼伤肠黏膜,过冷可刺激肠道,引起痉挛或腹泻。

    2  结果

    本组全胃切除术后病人采用鼻胃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的方法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27例病人痊愈出院,1例因高龄在术后出现大面积心肌梗死导致死亡。患者医疗费用平均下降20%~30%,平均住院日为13天,出院时体重与入院时无明显减轻。

    3  讨论

    病人术后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既往这些病人无营养支持或依靠胃肠外营养,但胃肠外营养有许多并发症。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具有符合生理状态,有利于胃肠道结构和功能的恢复,以及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等优点。传统观念认为只有胃肠功能恢复正常后,才可对病人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有研究证明,肠内营养一般在术后不久即可开始,尽管胃和结肠的动力可能有所减弱,但小肠功能通常在术后几小时即已恢复正常。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可以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1]。本组病人术后12~30h肛门排气,说明肠内营养可以促进肠蠕动的恢复。早期肠内营养应采用低浓度缓速输注要素肠内营养或非要素肠内营养,监测水电解质平衡及营养素的摄入量[2]。我们采用的营养液(能全力)是全营养配方,糖脂能量比例为49∶35,能量密度为1kCal/ml,这样能避免渗透性腹泻,而且为即用型液体制剂,使用方便,包含纤维成分(唯一包含6种膳食纤维,50%可溶性纤维和50%不可溶性纤维),经过肠道厌氧菌酵解可生成短链脂肪酸,刺激水钠吸收,预防腹泻。早期应用即可促进胃肠蠕动的恢复,防止肠黏膜萎缩,能预防创伤应激时易于发生的肠道菌群易位,降低感染率。加速吻合口的愈合,减少应激性胃肠道出血的发生率[3]。更重要的是,鼻胃空肠营养管的安置有利于诸如吻合口水肿、瘘、术后胃功能性排空延迟综合征的防治,起到安全保障作用。

    我们对于实施肠内营养的患者,在实施之前,应详细解释肠内营养的意义、重要性及实施方法,说明置鼻胃肠管是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重要保证,告知患者配合要点,全胃切除术后,小肠的运动和吸收功能最早恢复,提供肠内营养支持能增加热能和蛋白质的摄入,减少体重丢失,纠正负氮平衡,降低全胃术后并发症,保护胃肠道黏膜,改善全身营养状况,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经过1年多的实践,我们在全胃切除术后病人早期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护士通过经常与患者沟通,给予心理支持,术后病人收到良好的疗效,患者出院时体重与入院时无明显减轻。患者医疗费用平均下降20%~30%,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病人尽早地恢复了健康。

    【参考文献】

    1  新裕,刘寒.肠内营养与胃肠动力.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2):81-82.

    2  未明,吴蔚然,王秀荣.肠内营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81.

    3  黎介寿.加强对肠屏障功能障碍的研究.中华医学杂志,1999,79:581-582.

  作者单位: 1 315211 浙江宁波,宁波大学校医院

    2 130021 吉林长春,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胃肠外科)

    (编辑:周  蕊)

作者: 李咏梅,马冲,张英丽 2006-8-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