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3期

巨大胆石性空肠梗阻1例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入院诊断:肠梗阻。术中发现腹腔内少量淡红色渗液,右上腹胆囊区和肠管间致密粘连,胆囊明显萎缩,结构不清,距Treitz韧带约80cm处空肠探查到梗阻部位,触及肠管内巨大结石,上段肠管明显肿胀扩张,肠壁变薄,无坏死穿孔,用温盐水外敷肠管后肠蠕动存在,行梗阻段部分空肠切除,取出结石直径约6。分析为长期胆囊结石形成......

点击显示 收起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55岁。因“腹痛呕吐3天,伴肛门停止排气排便1天”入院。既往有反复发作右上腹痛病史3年,每次发作后均行静脉点滴抗感染、解痉、对症治疗后缓解。无腹部手术史。入院查体:T 37.5 ℃,P 82次/min,R 22次/min,Bp 140/90 mmHg,痛苦貌,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正常,腹部膨隆,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全腹压痛以上腹部为甚,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叩诊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活跃,四肢关节正常。辅助检查:血、尿常规正常,胸腹透视上腹部肠管见多个液气平面。入院诊断:肠梗阻。予以持续胃肠减压并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3天,腹痛无明显缓解。经积极术前准备,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腹腔内少量淡红色渗液,右上腹胆囊区和肠管间致密粘连,胆囊明显萎缩,结构不清,距Treitz韧带约80 cm处空肠探查到梗阻部位,触及肠管内巨大结石,上段肠管明显肿胀扩张,肠壁变薄,无坏死穿孔,用温盐水外敷肠管后肠蠕动存在,行梗阻段部分空肠切除,取出结石直径约6.5 cm大小。分析为长期胆囊结石形成胆囊十二指肠瘘后,结石进入空肠引起梗阻。术中诊断:巨大胆石性空肠梗阻。术后恢复顺利,治愈出院。

  2  讨论

  胆石性肠梗阻首先由Bouveret等于1896年报道,发病率占机械性肠梗阻的2%~4%,其误诊率较高,了解其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有助于医生及时诊断和提高诊断准确率。发病机制:长期反复发作的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当胆囊内胆汁引流不畅,压力增高,胆囊壁血运障碍,加之结石对胆囊壁的直接压迫,局部血运更差,最终胆囊壁坏死,并与其炎性粘连的十二指肠壁穿通,形成胆囊十二指肠瘘,较大结石通过瘘口进入肠道导致胆石性肠梗阻。临床特点:多见于老年女性,既往有反复胆道感染史,既往有胆囊结石病史,而复查发现胆囊萎缩,结石消失,尤其是直径较大的结石,B超及腹部X线检查可显示肠梗阻征象,有的可显示肠石影,临床上急腹症肠梗阻患者有以上表现者应高度考虑此病的可能性。

  作者单位: 442004 湖北十堰,十堰市西苑医院外科

  (编辑:陈  沁)

作者: 李承念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