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4期

第二足趾移植拇指再造术的临床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我院于2004年3月~2005年11月,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对8例拇指缺失患者行第二足趾移植拇指再造术,经精心治疗与护理,再造指体成活率达100%。术后访视,患者对再造拇指的外形和功能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8例,均为男性,年龄20~42岁,平均年龄26岁。伤指均为拇指完全离断。...

点击显示 收起

  我院于2004年3月~2005年11月,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对8例拇指缺失患者行第二足趾移植拇指再造术,经精心治疗与护理,再造指体成活率达100%。术后访视,患者对再造拇指的外形和功能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8例,均为男性,年龄20~42岁,平均年龄26岁。伤指均为拇指完全离断。损伤原因:机器冲压伤5例,电锯伤2例,机器绞伤1例。手术方式采用游离移植第二足趾拇指再造术。术中分别吻合头静脉——大隐静脉,桡动脉—足背动脉,缝合指、趾神经及伸屈肌腱,术后于常规观察再植血循环情况,卧床制动,“三抗”对症治疗。其中2例术后2~3天出现动脉痉挛,予心理护理、保温、解痉对症处理后,顺利度过危险期。7~10天后再造指成活。术后6个月~1年,按Michon等拇指再造功能评价标准[1],本组优6例,良2例。

    2  临床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本组患者由于意外事故造成拇指完全离断,使其受到严重打击,因拇指功能占全手功能的36%,病人情绪焦虑恐惧,害怕丧失手功能。针对病人的心态,要求护理人员做到态度诚恳,体贴周到,并有针对性地做好解释工作,列举痊愈的病例,使其消除顾虑,树立信心,保持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2.1.2  术前准备  做好供受区皮肤和血管准备。清洁皮肤,对术区皮肤患湿疹的给予炉甘石洗剂擦患处,4次/d,涂擦3~5天,湿疹控制后再行手术。术前避免在供受区进行输液、抽血等血管破坏性操作,准备消毒床单位,烤灯,楔形抬高垫。

    2.2  术后护理

    2.2.1  病室要求  相对安静和洁净的病房,室温保持在23 ℃~25 ℃,湿度在50%~60%,因病人术后需绝对卧床7~10天,床铺保持整洁、舒适。局部以40~60 W白炽灯照射,距离为30~40 cm,以保持局

    部恒定的温度,防止因温度变化引发血管痉挛。严格禁止吸烟及被动吸烟,防止烟中的尼古丁对血管造成损害。病室地面每日用1∶200施康消毒液早晚拖擦一次,每日定时空气消毒一次,并适时开窗通风,以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2.2  术后血运观察  临床血液循环观察的客观指标为:皮肤色泽、张力、毛细血管反应、皮肤温度,以及指端侧切放血等[2]。术后3天应每30 min观察指端血运,拇指再造后指体色泽的变化是最容易观察的客观指标。再造指发生动脉危象时,患指苍白,指腹张力及皮温低,较健侧低3 ℃,指端侧方小切口可有少量出血或不出血,予换药、热敷、罂粟碱+利多卡因局封,指根按摩后指体色泽转红润;发生静脉危象时,患指颜色暗紫,指腹张力高,当发生静脉危象时,可以采取侧方小切口放血或用肝素盐水(生理盐水250 ml+肝素钠6250 u)棉球外敷小切口,保持有少量血液渗出即可,需再次放血时用5号无菌针头轻划切口。开始15~30 min放血一次,72 h后侧支循环逐渐建立,放血时间逐渐延长2~3 h一次,指端色泽转正常后即可停止上述处理。如果渗血速度太快,可能有少量失血,采用干棉球轻轻堵压即可。注意操作过程中严格无菌技术[1]。如果危象仍不解除,尽快通知医生进行手术探查。此外还密切观察指体的肿胀情况。因组织损伤后易发生炎性反应。水肿容易使比较脆弱的浅静脉受压,导致回流障碍,可将患指抬高10~20 cm,利于静脉回流肿胀消退。

    2.2.3  功能锻炼  术后3周起开始进行再造指屈伸锻炼,骨固定4周后拆去石膏开始被动对掌、对指、指端屈曲训练,术后8周开始系统的功能锻炼。

    通过我们以上的各种环节护理,本组患者在术后均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吕青,王爱兰,丁自海.现代创伤显微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247-253.

    2  罗蓉蓉.多指离断再植的护理体会.实用手外科杂志,2005,9(3):188.

    作者单位: 321300 浙江永康,永康市第六人民医院手外科

  (编辑:江  宇)

作者: 应佩芳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