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21期

胰尾部巨大囊腺癌1例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胰腺癌来自于胰腺的腺泡或导管上皮细胞。按肿瘤类型可分为腺癌、乳头状腺癌和腺泡细胞癌。其中胰尾部巨大囊腺癌临床少见,我院最近收治1例。左上腹部明显隆起,腹肌软,左上腹可触及一巨大肿块,肿块内侧缘超过腹中线约4cm,下缘达脐下约5cm,上缘及外侧缘触及不清,肿块质地中等,表面欠整齐,不易推动,无触痛。...

点击显示 收起

     胰腺癌来自于胰腺的腺泡或导管上皮细胞。按肿瘤类型可分为腺癌、乳头状腺癌和腺泡细胞癌。其中胰尾部巨大囊腺癌临床少见,我院最近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59岁。因“上腹部肿块伴疼痛1个月”于2006年11月23日入院。该患者1个月前无意中发现上腹部有一隆起肿块,偶伴有胀痛及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以进食时为甚。既往无外伤史。查体: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一般情况尚可。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左上腹部明显隆起,腹肌软,左上腹可触及一巨大肿块,肿块内侧缘超过腹中线约4 cm,下缘达脐下约5 cm,上缘及外侧缘触及不清,肿块质地中等,表面欠整齐,不易推动,无触痛。实验室检查:血淀粉酶AMY 55苏氏单位;总胆红素2.05 μmol/L;直接胆红素1.29 μmol/L;间接红素0.756 μmol/L;腹部MRI提示:左中上腹腔巨大囊实性包块,胰腺囊腺癌可能性大。术前诊断:胰腺囊性肿瘤。经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后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左中上腹巨大囊肿+远端胰腺+全脾脏+部分横结肠切除术。术中见肿块巨大,约25 cm×20 cm×10 cm,呈囊性,表面有多个小囊性隆起,囊肿与周围组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并将胃压迫移位致胃腔变扁平变小;向上方压迫推移脾脏,脾脏表面有许多灰白色斑点;向下方压迫推移横结肠并与其紧密粘连;胃网膜、大网膜、结肠系膜动、静脉扩张变粗;囊肿与胰体尾部相连,胰头部未见占位性病变。根据术中探查情况,确定囊肿来自胰腺体尾部。术后切开囊肿见囊壁增厚,囊内有大量棕褐色液体及部分坏死性组织。术后病理结果:胰尾部腺泡细胞癌伴出血坏死囊性变。囊肿壁未见上皮成分,囊壁中有胰腺导管组织。脾脏未见癌转移。术后恢复良好,住院25天痊愈出院。随访至今未出现并发症。

    2 讨论

    目前,胰腺癌已成为消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见于中老年人,50~69岁年龄组占80%以上,男性与女性的发病率比约2∶1。其中胰腺囊腺癌仅占胰腺恶性肿瘤的1%,且好发于胰体尾部。胰体尾部癌早期症状少,当出现腰背部疼痛就诊时,疾病往往已到晚期,造成治疗困难,这一特点应引起重视[1]。该患者自述进食时上腹部胀痛,偶伴有恶心、呕吐症状,考虑为囊肿发生囊内出血,体积增大压迫周围组织器官所致。虽然患者无黄疸出现,但胰体尾部癌到晚期时因有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或肝门淋巴结转移压迫肝胆管时也可出现黄疸。治疗方法有手术法疗、化学疗法、放射疗法、免疫疗法等。其中:(1)外科手术目前仍是胰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由于胰腺癌手术复杂、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而胰腺患者往往全身情况差,因此术前准备,围手术期处理十分重要[1]。(2)胰腺癌对化疗不甚敏感,许多药物的近期疗效低于10%。近年来通过胰腺癌术后的肿瘤药敏感试验,选择敏感药物化疗,已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据报道近年来健择应用于临床比以往使用的单剂药物有更好的疗效[1]。(3)体外放射治疗可用于术前或术后,尤其是对不能切除的胰体尾部癌,经照射后可缓解顽固性疼痛。近年已有立体定位行放射治疗(γ刀)的报道,立体定位适形放射治疗照射定位更精确,正常组织损伤小,对于缓解症状疗效确切,尤其适用于胰体尾癌[1]。本例行囊肿+远端胰腺+全脾脏+部分横结肠切除的原因在于:(1)囊肿位于胰体尾部,且胰头部未见有占位性病变;(2)囊肿与脾脏粘连不易分离,且脾脏表面有许多灰白色斑点,术中不能排除有无癌转移;(3)囊肿与横结肠紧密粘连,不易剥离,试图剥离后创面出血较多,患者已出现休克症状。总之,随着新理论、新技术的使用,推动了不能切除胰腺癌的综合治疗发展,继续深入研究将使原本无切除希望的胰腺癌得到根治或明显延长生存期[1]。

    [参考文献]

    1 石美鑫.实用外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63-1069.

    作者单位: 572000 海南三亚,三亚市华侨医院外科

 (编辑:唐 城)

作者: 林保冠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