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24期

全麻苏醒期躁动49例的观察与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麻醉苏醒期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麻醉深度变浅,感觉和运动功能逐步恢复。全麻苏醒期躁动(emergenceagitation,alsocalledemergencedelirium,EA)为麻醉苏醒期的一种不恰当行为,表现为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并存,出现不适当行为,如肢体的无意识动作、语无伦次、无理性言语、哭喊或呻吟、妄想思维等。根据......

点击显示 收起

   麻醉苏醒期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麻醉深度变浅,感觉和运动功能逐步恢复;第二阶段,出现自主呼吸,逐渐能自行调整;第三阶段,呼吸道反射恢复;第四阶段:清醒。全麻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also called emergence delirium,EA)为麻醉苏醒期的一种不恰当行为,表现为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并存,出现不适当行为,如肢体的无意识动作、语无伦次、无理性言语、哭喊或呻吟、妄想思维等。根据上述定义,笔者在2006年期间实施全身麻醉482例,观察到麻醉苏醒期躁动49例,发生率为10.2%,当患者发生全麻苏醒期躁动时,记录当时的表现,并于次日麻醉回访其完全苏醒后有无记忆。

    1  观察结果

    1.1  苏醒期表现  (1)主诉疼痛,频繁变换体位以减轻疼痛,按压或抚摩切口部位或内脏牵涉部位。回访患者对苏醒期言行均无清晰记忆,完全清醒后多数患者感到疼痛,半数有恶心感甚至呕吐。共发生16例占32.7%。(2)苏醒期表现:主诉呼吸困难,欲变动体位为坐位或站位,张口深长呼吸及体动。回访患者对苏醒期言行均无任何回忆。共发生9例占18.4%。(3)苏醒期表现:主诉要求排尿,剧烈体动欲站立排尿及拔除留置的尿管。回访患者对苏醒期言行均无任何回忆,但完全清醒后对留置的尿管不适感明显。共发生6例占12.2%。

    1.2  儿童患者苏醒期表现  哭闹、体动及对抗医护人员,一般在得到亲人抚慰后逐渐安静。回访儿童患者无法明确表述,但大部分记忆为见到亲人。共发生11例占22.4%。

    1.3  其他类型的苏醒期表现  胡言乱语,频繁体动,面部表情焦虑痛苦。回访患者对苏醒期言行均无任何回忆。共发生7例占14.3%。

    2  分析

    (1)这种表现多是由于麻醉性镇痛药作用减退过快或消失,意识尚未完全恢复而疼痛明显所致,如果再给予镇痛药物可使患者安静,但也常常使之再次意识消失。(2)这种表现多是由于吸入全麻药物排除不完全而造成的,但是吸入全麻药物导致苏醒期躁动的机制尚未阐明,但手术结束前及早停止吸入加速吸入药物的排除可减低该种躁动的发生。(3)这种表现多是由于导尿管的刺激引起,尤其是麻醉后再导尿的男性患者,在苏醒时几乎都会发生,而且没有好的方法解决,有时只有拔除尿管才可以使患者安静下来。(4)儿童发生全麻苏醒躁动表现是因为儿童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对陌生环境和人有恐惧感,加之苏醒时的不适而产生,保持患儿镇静送至亲人处再苏醒可以减低这种躁动的发生。(5)出现这种表现可能有多种原因:①阿片受体拮抗药,使用后使患者疼痛、焦虑、不适明显增加,小剂量分次给药可以减低躁动的发生。②长期吸烟饮酒,苏醒期出现戒断症状可以表现为躁动。③其他原因引起的不适。

    3  结论

    苏醒期躁动本质是全身麻醉的患者在尚未完全清醒时,因为感觉到不适而做出的反应,基本是无意识或无清醒意识状态下发生的,只有找出患者不适的原因并解除之,才是减少甚至消除苏醒期躁动最佳方法。可能的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的方法:(1)麻醉前访视充分取得患者信任,减低患者的恐惧感和陌生感。(2)麻醉用药合理,镇痛完全,苏醒期尽量排尽吸入性麻醉药,避免使用镇痛药拮抗剂。(3)避免在患者麻醉后再留置可造成不适的管道。(4)完善的术后镇痛。

  


作者单位:412000 湖南株洲,株洲市一医院麻醉科

作者: 卢方 2008-6-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