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7期

外周血管充盈不佳者留置针负压穿刺置管的效果评价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用负压穿刺置管法提高外周血管充盈不佳者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的成功率。方法随机将100例外周血管充盈不佳者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负压穿刺置管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法,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对首次穿刺失败的两组病人采用试验组的方法重新负压穿刺置管,观察穿刺成功率。结果试验组穿刺置管成功......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用负压穿刺置管法提高外周血管充盈不佳者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的成功率。方法 随机将100例外周血管充盈不佳者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负压穿刺置管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法,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对首次穿刺失败的两组病人采用试验组的方法重新负压穿刺置管,观察穿刺成功率。结果 试验组穿刺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二次重新负压穿刺置管成功率非常高。结论 对于外周血管充盈不佳者宜采用负压穿刺放置静脉留置针,以提高穿刺成功率。

【关键词】  浅静脉留置针 负压穿刺置管 充盈不佳

   目前静脉留置针因其留置时间长,减少静脉穿刺次数,便于治疗和抢救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静脉留置针因其管径较粗,针梗较柔,特别对于一些大量失血、失液、个体循环不良等造成的外周血管充盈不佳、静脉塌陷者,置管成功率低。临床上我们采取以负压的方法穿刺置管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2008年6月在安徽省庐江县人民医院住院的外周血管充盈不佳患者100例。男78例,女22例,年龄22~79岁,平均47.5岁。其中上消化道出血56例,外伤致急性失血性休克18例,胰腺炎9例,肝硬化6例,胃癌11例。所有穿刺血管均选用上肢静脉。

    1.2  方法

    1.2.1  分组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种、穿刺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2  操作  由固定两名高年资技术熟练的护士进行穿刺操作。

    1.2.3  材料  除一般静脉输液所需用物外,另备美国BD公司生产的一次性22 G浅静脉留置针和3 M透明敷料,10 ml注射器1支,10 ml生理盐水1支。

    1.2.4  穿刺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法进行穿刺:先将静脉留置针与输液器连接好,排尽空气。选择血管及消毒穿刺部位后,旋转松动留置针外套管以15°~30°进行静脉穿刺,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再沿血管前行1~2 cm,使外套管尖端全部进入血管,右手固定针芯,左手推入外套管,松开止血带,透明敷料或胶布固定[1]。试验组采用负压穿刺法:先将注射器针头连接,再与静脉留置针连接后排气。前一部分操作步骤同上,在针头斜面全部进入皮肤后,助手将注射器回抽保持注射器在进针过程中处于负压状态,见回血缓慢进针,注射器轻轻推注——回抽——推注,如无阻力,见有回血,边退针芯边置入外套管至套管全部进入血管,最后抽出针芯,用透明敷料固定,换接输液装置,将两组首次穿刺失败者再以试验组负压穿刺置管法进行二次穿刺。

    1.3  统计学处理  本组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比较  见表1。表1  两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 由表1可见,试验组穿刺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38,P<0.01,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2  第二次对首次穿刺失败者复针穿刺置管成功率  见表2。表2  两组首次穿刺失败者复针穿刺置管成功率  由表2可知,用试验组负压穿刺置管法对两组首次失败者进行重新穿刺置管只有1例失败,成功率非常高。

    3  讨论

    负压穿刺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手法。究其原因是因为血容量不足导致循环差患者的外周血管充盈不佳,甚至于静脉塌陷者回血慢或无回血,用传统手法穿刺易见不回血或见到回血直接进针,相当于针头在血管中潜行,易穿透血管壁,导致穿刺失败。用注射器施以负压能使针头进入血管后尽快见到回血,从而判断穿刺是否成功。边退针芯边置入外套管法避免了针芯触及血管壁,外套管外又有针芯支撑可顺利通过血管,穿刺置管成功率较高[2]。用注射器进行抽吸——推注动作边缓慢进针,避免了盲目进针穿刺血管,且能进一步证实送管成功并不易使管腔堵塞。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静脉推注时避免用力过猛,使血管内局部压力骤增,管壁通透性增加,液体外渗[3]。

    对于外周血循环较差的患者在静脉选择上也是十分重要,成人多选用上肢静脉,以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为佳。由于人体下肢静脉瓣多,血流缓慢,易发生静脉炎[4],常不作首选。

    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放置静脉留置针对于一些急性失血、失液、创伤、休克需建立2条或2条以上静脉通路,快速补液,随时给药及危重病人的紧急抢救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选择适当的静脉,采用适宜的穿刺置管方法,提高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不但提高了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更重要的是为救治患者赢得宝贵的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孙艳平,杨佳涛,常雁军.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探讨.中华护理杂志,1998,33(7):409-410.

2 郭德芬,赵柱莲,张泽芬.3种置入静脉留置针方法的结果分析.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1997,13(9):480-481.

3 赵京雷,王醒梅,姜红等.极低体重儿腋静脉穿刺的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37-38.

4 材珍平,严赛叶,季冬月.术中上下肢静脉输液静脉炎发生率的比较. 齐鲁护理杂志,2001,7(2):85.


作者单位:231500 安徽庐江,庐江县人民医院

作者: 严从凤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