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4年第1卷第1期

腮腺混合瘤1例B超诊断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颌面外科检查:左侧腮腺区局部隆起,皮肤色泽正常,无红肿破溃,可触及一直径约3cm的包块,无压痛,表现光滑,边界清晰,推压活动度小,无面瘫,腮腺导管口无充血,咽侧壁无异常隆起。25MHz,病人取仰卧位,枕头置于颈肩部,充分暴露左侧腮腺区,行咬肌前缘至耳屏前缘纵切扫查,颧弓下缘至下颌支下缘横切扫查,距体表约0。......

点击显示 收起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56岁。主因体检发现左耳下包块而入院治疗。颌面外科检查:左侧腮腺区局部隆起,皮肤色泽正常,无红肿破溃,可触及一直径约3cm的包块,无压痛,表现光滑,边界清晰,推压活动度小,无面瘫,腮腺导管口无充血,咽侧壁无异常隆起。

    B超检查:采用LGIQ~400型超声仪,探头频率7.25MHz,病人取仰卧位,枕头置于颈肩部,充分暴露左侧腮腺区,行咬肌前缘至耳屏前缘纵切扫查,颧弓下缘至下颌支下缘横切扫查,距体表约0.5mm处探及一呈椭圆形、以实性低回声为主的囊实混合性 包块,约32mm×14mm×24mm大小,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包膜完整,内部可见约16mm×8mm×12mm不规则囊性暗区,后方回声稍增强,见图1。B超诊断:左侧腮腺区囊实混合性包块,考虑腮腺混合瘤。

    手术所见:切开各层皮肤及皮下组织,见一暗红色的椭圆形包块,表面光滑,有完整包膜,质地较韧,活动度小。术后病理:取不规则组织一块,大小约55mm×38mm×27mm,肿物大小约30mm×13mm×22mm,瘤组织由多种成分构成,可见上皮成分、粘液样基质、淋巴组织等,周围包膜完整,并可见正常的腮腺组织。病理报告:腮腺混合瘤。

  图1   左侧腮腺区囊实混合性包块,病理诊断腮腺混合瘤 略

  2 讨论

  “混合瘤”是涎腺中最常见的肿瘤,占涎腺肿瘤总数的58%~79%,发生于大涎腺的80%~90%见于腮腺 [1]  。腮腺混合瘤亦称多形性腺瘤,多发生于一侧,以右侧多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文献报道 [2]  最小的发病年龄可见于新生儿,最大者80余岁,但以40岁左右居多。肿瘤生长缓慢,多数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多直径在2~5mm。B超显示以腺体局部增大,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包膜完整,边缘规则、光滑,内部为均匀低回声,后方无回声衰减为特征。当瘤体直径>3cm时,瘤内可坏死、液化出现无回声暗区。因腮腺肿瘤的组织学分类较多,B超虽对腮腺肿瘤的图像有着显著规律性特征,但没有特异性,应与其他腮腺肿瘤相鉴别,特别是腮腺淋巴瘤。腮腺淋巴瘤内部回声不均,多数局部可见液性暗区。腮腺混合瘤还应与一些恶性肿瘤鉴别(如腺样囊性癌等),前者大多边界清楚,包膜完整,而后者边缘不规则,轮廓不清,包膜不完整,且常向周围组织侵犯。B超对腮腺混合瘤具有一定特征的声像图表现,可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治疗信息。 

  参考文献

    1 同济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中心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外科病理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56-58.

    2 北京医院.口腔组织病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167-170.      

  作者单位:363000福建漳州解放军第175医院特诊科 

  (收稿日期:2004-08-15)

  (编辑韩 江) 

作者: 廖瑞真 刘倚河 2005-1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