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4年第1卷第2期

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促进医院科技创新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摘要】实验室是医院科技创新研究体系中最基本的要素,医院的科技创新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实验室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科学的管理。目前大部分医院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是隶属于各临床科室,导致同一医院内各实验室重复购置仪器设备,片面追求小而全,科研管理与实验效率低下,浪费了大量人力和物力,这种分散管理的方式与当前新......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实验室是医院科技创新研究体系中最基本的要素,医院的科技创新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实验室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科学的管理。目前大部分医院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是隶属于各临床科室,导致同一医院内各实验室重复购置仪器设备,片面追求小而全,科研管理与实验效率低下,浪费了大量人力和物力,这种分散管理的方式与当前新型科技体制不相适应,为了更合理的使用和管理实验室资源,我院采用了以医院设立中心实验室为主体,按专业性或重点研究项目设置一或几个不同层次的开放性实验室的管理模式。本文主要介绍了我院实验室建设情况和管理方面的经验体会,旨在探索医院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科学模式,以促进医院的科技创新。
   
  关键词 实验室 建设 管理 医院 创新
     
   科技创新是当前科技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医院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医院的科技创新依赖于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体系,实验室是这个体系中最基本的要素,医院的科技创新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实验室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科学的管理。如何加快实验室建设的步伐,探索一种适应目前条件下医院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目前在具有一定规模的医疗机构中,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医院为主体,按专业性或重点研究项目设置一个或几个不同层次的开放性实验室;另一种是隶属于各临床科室,由各临床学科带头人或学科骨干直接参与实验室管理与研究。这种模式导致同一医院内各实验室重复购置仪器设备,各专科实验室低效率扩张,片面追求小而全,科研管理与实验效率低下,在目前国内经济不强、科研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浪费了大量人力和物力,这种分散管理的方式与当前新型科技体制不相适应 [1]  。我院借鉴第一种模式,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了相对集约化管理、开放式使用的模式,具体讲就是设置个别重点专业实验室和中心实验室相结合的模式,从而能够集中优势人力、财力、物力,为科技人员提供较好的科研条件,创造优越的科研环境,为医院创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我院仅保留全军重点专业实验室2个,国家重点专科实验室1个,投入大量资金建立医学实验中心,取消其他科室原有的实验室,全部搬入医学实验中心,原有场地用于其他建设。医学实验中心共16层,每层1600m 2 ,设备齐全,设立一个中心实验室,拥有大批大型尖端设备,能够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满足各个层次科研需求。中心实验室定位于开放式、功能齐、高标准和模块化。中心实验室与每个专业实验室关系是一般和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中心实验室为各专业实验室提供有力的大型设备和服务协调保障,各专业实验室对中心实验室进行必要的功能补充。凡中心实验室已有功能,各专业实验室不再设置,中心实验室已有设备,各专业实验室一律不得重复购置,各专业实验室也必须对外开放,并服从中心实验室的管理和布局调整。各专业实验室的设计和装修以中心实验室为基础,并采用模块化设置以便于灵活应用。

    目前我院的实验室建设水平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所拥有的硬件设施一流,同时不断加强和完善相对集约化管理、开放式使用的管理模式。

    1 加强科研管理力度,促进服务与管理相结合

    相对集约化管理理顺了科研行政管理的思路,明确了职能、职责、管理和服务的内容和范围,集中了优势的人财物力,从而使科研管理部门具有了有效的管理手段,为新的运行机制提供了科学化的配套管理措施。在仪器设备及实验场地上坚持统一管理及实验人员统一调配,大大提高了利用率,避免了重复购置造成的资源浪费,而且可以实时掌握课题进度及实施情况,便于实施管理,对某些有前景的科研项目及时组织协调,配置足够的科研力量,使课题顺利进行,对取得高水平的成果提供足够的支持。相对集约化管理为科研人员排忧解难,提供了优质服务,拓宽了科研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工作范畴,促进了科研管理水平的提高。

     2 合理化配备和使用中心实验室人才

     中心实验室是一个多科室多功能的机构,人员配备和使用要合理,我们配备了3个层次的工作人员,第1层次为科研思路清晰,知识面广,具有综合科研能力的高级技术人员作为专业带头人;第2层次为管理及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实验室负责人;第3层次为具有较强操作能力,工作态度认真的一般技术人员。实行对德才兼备者重用,对学历高、技术水平高的同志给予积极支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三个层次的人员互相配合,各司其职,使工作从设计到实施完成都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在使用人才的同时要注重人才扶持和培养,因为科技要发展,人才是关键。现代化的实验室,一靠科学管理,二靠提高实验室人员的文化和业务素质,管理只是一种制度、手段和方法,而实验室人员文化和业务素质的高低则是搞好工作的关键因素,没有一支业务素质较高的队伍,再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先进的仪器设备也无法发挥作用 [2]  。青年科技工作者是科研工作的生力军,但有些工作基础较为薄弱、学术起点低,尽管有时有很好的初始意念,但往往在启动科研时有很大难度,如果不能立即得到实验技术方面的有效支持,凭有限的资金与热情也难将自已的研究推向应有高度,这也是人才流失的因素之一。而集约化管理体制下的开放性实验室,可随时对他们提供设备、技术指导及适当的工作协助,使他们能用有限的资金迅速启动工作,免去筹建实验基地与管理所花费的精力和时间,集约化管理又能充分发挥实验人员的技术潜力,吸收外来人员的技术和经验,有组织的接受培训和学习,迅速形成自身技术积累,并根据自身特 长进行技术攻关,开发新的实验方法,避免技术上的低水平起步和重复,不断形成新的技术与物质沉淀,真正发挥科研基地作用,为创新性研究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3 注重科研与临床医疗、教学相结合

     医院的科技创新依赖于医教研等全方面的协调发展,同时医疗教学水平的高低与科研水平是密切相关的,只有高水平的科研水平才能创造出高水平的医疗与教学。实验室编配高素质的专职研究和实验人员,承担包括研究生在内的各级教学任务,同时科研实验室相对集约化管理解除了临床型的医务人员在完成繁重的医疗、教学任务之余由于缺乏科研支撑条件,难以开展科学研究而产生顾此失彼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在科研实践中得到了锻炼,也促进了医疗、教学工作,这样既保证了临床科研项目的完成,也为医疗和教学工作增添了新的活力
 [3]  。

  4 实验室实行开放式使用方式,加强交流

     中心实验室和各专业实验室的设备面向科研人员开放使用,大型精密设备由设备管理员或指定专人管理,同时也保证设备的使用寿命。对本院人员同样实行租用方式,可以很好地保证科研工作的高效率;同时对兄弟科研单位开放使用,既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又能学习兄弟单位的先进思路和技术,同时还可以增加一部分实验室收入。

     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科研课题及经费的申报竞争日趋激烈,为了使有限的科研经费和科研人才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今天,必须加快实验室管理与建设步伐,提高科研资源管理水平,集中有限的物力与财力,提高科研成果水平,减少人才外流和不安定因素,而对实验室实行相对集约化管理开放式使用是目前条件下大型综合性医院一种可行的科研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模式,能够有力地促进医院科技创新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孙长华,鞠胜芝,吕长俊,等.科研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模式探讨.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4(3):236-237.

    2 管增伟,辛淑琴.中心实验室管理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0,13(1):53-54.

    3 苏继栓,孔繁华.医院专科实验室建设新模式的探索.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1998,5(4):376-377.    
  作者单位:510515广东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医教部 

    (收稿日期:2004-10-13) (编辑建 伟)

作者: 钱毅 鲁鸿 谭剑 王前 杨云滨 2005-1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