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3期

颈部畸胎瘤的超声表现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颈部畸胎瘤临床上少见,我院于1999~2003年使用TOSHIBAPV8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0MHz,对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部畸胎瘤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现将声像图特征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例,男1例,女4例,颈部畸胎瘤发生部位分别为:颈前胸骨切迹上区1例,女性18岁。均以无意中发现颈部无痛性肿块就诊......

点击显示 收起

    颈部畸胎瘤临床上少见,我院于1999~2003年使用TOSHIBA PV8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0MHz,对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部畸胎瘤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现将声像图特征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例,男1例,女4例,颈部畸胎瘤发生部位分别为:颈前胸骨切迹上区1例,女性18岁;甲状腺右叶1例,女性69岁;左颈胸锁乳突肌前缘2例,女性均为2岁;左颌下三角区1例,男性5岁。均以无意中发现颈部无痛性肿块就诊。超声直接法检查颈部肿块,最大者甲状腺畸胎瘤7.0cm×6.5cm×4.4cm,呈囊实性;最小者左颌下畸胎瘤3.2cm×2.8cm×2cm,类实性;其余均为囊性。从回声性质可分为:囊性型,囊壁薄而光滑,内有分隔或呈囊中囊表现;囊实混合型,囊壁较厚,内部呈无回声或低回声与强回声团块混合;类实质型,内呈较均匀的中强回声或弱回声或表现为强弱不均。按声像图特征表现为:团块征,囊肿内无回声区中有团状高回声,边缘较清晰,多附于囊壁一侧;条索征,囊肿内无回声区中见多条短线样强回声,浮于其中;附壁结节征,囊壁内可见隆起的结节强回声;繁星征,囊肿内见均匀的细小强回声点,浮于无回声区中;囊中囊征,囊内有囊,结构杂乱,无回声区中有点状、团状或斑片状强回声,并伴有声衰减或声影。

    2 讨论

    颈部畸胎瘤的临床发病率比较低,超声对其的诊断在以往文献报道中并不多见。过去低分辨率的超声对畸胎瘤的确诊及定性存在明显不足,随着高分辨率的高频探头的应用,肿块内的细微改变能被发现。所以通过分析畸胎瘤一些特异的声像图特征,可以作为术前对肿物定性的依据之一。畸胎瘤系缘于多胚层的先天性肿瘤,可分为实质性和囊性两类,且良性畸胎瘤多为囊性。由于囊内含有不等量的油脂、毛发、骨组织及牙齿等,故本组病例虽少,但声像图表现呈多样性又具特征性。畸胎瘤临床表现多为无痛性肿块,发病年龄多以小儿为主,本组有2例成人,可能与该病发病缓慢,隐蔽性强有关。这就提醒临床医生对高龄患者也不能忽视。所以畸胎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对临床上不易用其他颈部肿块解释的无痛性包块,应该结合超声声像图特征,能够对该病做出判断,可获确诊。生搬硬套于常见病的诊断方法必然导致误诊。颈部肿块临床以往常结合X线或CT等检查,最终对该病的诊断有赖于临床病理检查。笔者发现结合这种多性质、多特征的声像图特点,如果将年龄因素、发病时间、抗感染治疗无效等因素考虑进去,足以提示可能有畸胎瘤疾病的存在。但类实质型和类囊肿型易误诊,本组颌下三角的类实质型肿块易误诊为混合瘤;左颈类囊肿型肿块易误诊为胸腺囊肿,因胸腺囊肿以左侧多发,常见部位为胸锁乳突肌前缘的深部近颈动脉鞘处。囊肿多呈多房性,含混浊、棕黄和带胆固醇结晶的液体,超声表现极其相似,应引起注意。而甲状腺畸胎瘤比较少见,易误诊为甲状腺腺瘤囊性变。总之,应用二维高分辨率的高频探头超声诊断颈部畸胎瘤,对于鉴别肿块囊性、实性、大小及观察内部结构特点具有实用价值。检出肿物的敏感性目前优于其他影像诊断技术,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无创、价廉,可重复进行。

    (编辑建 伟)

    作者单位:075000张家口河北北方学院技术分院影像系

作者: 赵芹芳 2005-1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