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8期

结肠逆行气钡双重造影三片法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以往我院做结肠逆行造影均采用传统大剂量稀释硫酸钡灌肠造影法,硫酸钡250g、温开水800~1000ml搅匀,即灌入结肠内使全结肠段充盈后摄取仰卧位、俯卧位(必要时局部加点片)及排便后黏膜片各1张,这种传统常规造影对某些细小病灶造成造影剂掩盖,无法及时提供临床有参考价值的诊断,失去良好治疗机会,对患者造成不可估量......

点击显示 收起

     以往我院做结肠逆行造影均采用传统大剂量稀释硫酸钡灌肠造影法,硫酸钡250g、温开水800~1000ml搅匀,即灌入结肠内使全结肠段充盈后摄取仰卧位、俯卧位(必要时局部加点片)及排便后黏膜片各1张,这种传统常规造影对某些细小病灶造成造影剂掩盖,无法及时提供临床有参考价值的诊断,失去良好治疗机会,对患者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近年来,我院采取结肠逆行气钡双对比造影,并摄取仰卧、左、右侧卧水平位三片法投照40例,收到了较好的诊断效果。

  1  造影方法

  1.1  造影前准备  造影前准备同常规法,并问清患者有无便秘史,如有便秘史要做2次皂水灌肠清洁肠道。

  1.2  造影方法  采用双重硫酸钡120g加温开水100ml搅匀放入灌肠器内,由肛门插入气囊肛管灌入肠腔内,并注入气体转动体位使全结肠段充气涂钡(部分回肠及阑尾均需充钡)即可。

  1.3  投照方法  患者先仰卧于床面摄取仰卧位,继摄左、右侧卧水平位,必要时加摄局部点片亦可(注:摄片过程均加活动或固定滤线栅)。

  2  结果分析

  本组40例患者,男25例,女15例,年龄21~81岁,平均51岁,其中阳性8例,阳性率20%。男女比例为5∶3,现分述如下。

  男5例。1例42岁患者为回盲部肠套叠,当时X线诊断为结肠回盲部肠套叠及肠癌?X表现为回盲部完全性狭窄,其狭窄端呈杯口状改变,后手术证实为慢性肠套叠。1例,38岁,临床表现3~4年来大便溏薄,形体消瘦,来院作结肠造影,发现升结肠回盲端、横结肠脾曲端及降结肠脾曲端均显示肠壁多枚龛影,X线诊断为多发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经纤维结肠镜取样切片证实。另3例年龄分别为53、67、81岁,均为回盲部MT(手术切片证实)。

  女3例。2例是结肠多发性息肉,属家属性,姐23岁,妹21岁,其姐发现偶尔便血且做结肠逆行双重造影,发现结肠多发性息肉,造影片显示结肠各段数枚充盈缺损大小不等,边缘光滑,充气像显示肠腔壁呈环状、圆形、椭圆形环线钡剂环绕影,后经纤维结肠镜取样病理切片证实,其妹亦同。1例42岁患者,造影显示乙状结肠近降结肠端及升结肠回盲端、肠壁毛糙、肠道壁僵硬、狭窄、肠袋消失、不规则充盈缺损。临床表现解黏液血便3个月,X线诊断为回盲部及乙状结肠MT,后经手术病理切片证实,2处均为结肠癌。

  3  讨论

  结肠逆行气钡双比造影三片法,钡剂利用率高,浓度适中对肠壁涂布均匀,钡剂造成淹盖面小,图像清晰,对细小病变容易显示,相互重叠肠道均能清晰辨别。

  3.1  优点  该造影法诊断率大大提高,笔者采取仰卧、左、右侧卧水平位投照,肠腔内的小量钡剂随着体位改变而改变,左侧卧水平位观察右侧肠壁较为清晰,右侧卧水平位亦反之。对一般的肠息窒、息肉、克罗恩病及MT均能得到及时诊断,为临床更早地提供有力诊断依据,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患者早日排除病痛是我们医务人员的职责。此造影法较适用于中心卫生院以下单位。

  3.2  注意事项  要注意钡剂的浓度、钡剂量及气体适中不宜过多,太多会造成钡剂、气体进入小肠内,会带来无为的重叠阴影。

  作者单位: 317502 浙江温岭,温岭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

   (编辑:子  涵)

作者: 陈素明 2005-1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