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2期

彩超在川崎病诊断中的应用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彩超在川崎病诊断中的应用(pdf)本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对18例川崎病进行检测,现分析如下。进行超声检查,重点观察冠状动脉。5~4MHz,常规显示心脏结构并检测血流,重点观察冠状动脉管径、管腔走行及腔内有无异常回声。3超声分级把川崎病冠状动脉超声表现分为4段,(1)正常:冠状动脉内壁光滑,回声薄细,......

点击显示 收起

    彩超在川崎病诊断中的应用 (pdf)

    本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对18例川崎病进行检测,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0年7月~2005年10月住我院儿科川崎病患儿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5个月~7岁。进行超声检查,重点观察冠状动脉。

    1.2  方法  使用仪器美国Acuson 128xp/10彩色声像仪,探头频率2.5~4 MHz,常规显示心脏结构并检测血流,重点观察冠状动脉管径、管腔走行及腔内有无异常回声。

    1.3  超声分级  把川崎病冠状动脉超声表现分为4段,(1)正常:冠状动脉内壁光滑,回声薄细,不伴有任何部位扩大,体表面积在0.5 m2以下,内径<3 mm;体表面积在0.5~1.0 m2,冠状动脉内径<3 mm。CA/AO<0.16。(2)冠状动脉扩张:相当于冠状动脉造影Ⅰ级改变。冠状动脉内径<4 mm,CA/AO<0.3,属于轻度冠状动脉损害。(3)冠状动脉瘤,相当于冠状动脉造影Ⅱ级改变,冠状动脉相应部位出现近似球形、梭囊状或串珠样、边界清楚的无回声区,最大径4~8 mm,CA/AO>0.30,可单发或多发性,属冠状动脉中度损害。(4)巨大冠状动脉瘤:相当于冠状动脉造影Ⅲ级改变,瘤径>8 mm,CA/AO>0.60,病变多为广泛性,属重度损害。

    2  结果

    在18例患儿中发现冠状动脉改变11例,其中4例冠状动脉扩张<4 mm;>4 mm(包括瘤样扩张)7例,其中瘤样扩张2例,均发生在冠状左支主干,1例扩张最宽为8.2 mm,CA/AO=0.65,其内可见低回声血栓物,另1例6.7 cm,CA/AO=0.35,内膜欠光滑。11例中合并心包积液3例,乳头肌功能不全、二尖瓣前叶脱垂致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心功能衰竭1例。

    3  讨论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近年来有取代风湿性心脏病成为我国儿童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之一,已日益受到临床的重视。

    川崎病好发于婴幼儿,约75%发病于4岁以下,与感染和特异性免疫有关,分为急性期(1~2周),表现为微血管炎、小血管炎及全心炎;亚急性期(3~4周),表现为冠状动脉扩张;恢复期(5周后),部分冠状动脉可有狭窄钙化,表现为心肌炎、心包炎、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破裂及缺血性心脏病,而冠状动脉损害最为明显。本文18例中就有11例冠状动脉损害,其中2例呈瘤样扩张,1例瘤内可见斑点状小血栓,出现乳头肌功能不全、二尖瓣前叶脱垂。3例出现心包积液,占27%,均发生在急性期。

    冠状动脉超声显像研究川崎病与冠状动脉造影比较,特异性及敏感性分别为97%及100%。通过常规及特殊切面可使冠状动脉及一级分支的显示率达100%[1]。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最可靠的检查方法是冠状动脉造影及超声检查,但冠状动脉造影有一定的损伤性且受条件限制,而超声检查安全、简便、可靠、重要性好,且无损伤、无痛苦,是目前对此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  姜霞,刘治晏.小儿心脏病临床超声诊断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93-397.

    作者单位: 472000 河南三门峡,三门峡市人民医院功能科

  (编辑:丁剑辉)

作者: 刘彦君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