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6期

儿童支原体肺炎X线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的X线表现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选择资料完整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45例,对临床及X线表现进行分析。典型表现为:肺纹理增多、模糊、紊乱,肺门影增大,肺门模糊,呈斑点状、碎片状阴影及磨砂玻璃状阴影。结论根据胸部X线表现,诊断需认真分析X线征象,密切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的X线表现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 选择资料完整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45例,对临床及X线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根据X线征象分析,45例中Ⅰ型24例(53.3%);Ⅱ型2例(4.4%);Ⅲ型11例(24.4%);Ⅳ型8例(17.8%)。典型表现为:肺纹理增多、模糊、紊乱,肺门影增大,肺门模糊,呈斑点状、碎片状阴影及磨砂玻璃状阴影。其中,胸膜反应12例(26.7%);肺门淋巴结肿大16例(35.6%)。结论 根据胸部X线表现,诊断需认真分析X线征象,密切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

【关键词】  支原体肺炎 儿童 X线表现

    收集我院2003年1月~2006年12月45例经住院治疗证实为支原体肺炎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5例患儿,男22例,女23例;年龄3~12岁,平均8.9岁,其中3~5岁6例,6~10岁26例,11~12岁13例。临床上均有发热(37.5 ℃~40.0 ℃)、咳嗽等症状。白细胞计数升高8例,血沉增快31例。冷凝集试验8例1∶8,37例≥1∶32,最高值1∶1024。患儿平均住院时间14天。

    1.2  X线表现  患儿X线胸片按病变区域间质改变和肺泡炎性变所占比例分为四种类型。Ⅰ型(24例,53.3%)病变区间质改变占90%以上,主要表现为两肺中内带或肺门旁的网状模糊影或仅表现为肺纹理增强;Ⅱ型(2例,4.4%)病变区域间质改变和肺泡炎性变各占50%,表现为网状和结节影,结节影边缘模糊,呈梅花瓣样改变的两肺中内带对称性分布为主;Ⅲ型(11例,24.4%)病变区域肺泡炎变占70%,表现为不均匀斑片状实变模糊影,其内可见透亮区,以左下肺野多见;Ⅳ型(8例,17.8%)病变区域肺泡炎变占90%以上,表现为均匀一致的磨砂玻璃状阴影,以右肺上野和左上、中肺野多见。本组病例中有胸膜反应者12例(26.7%),表现为右水平裂增厚和肋膈角变钝,仅1例表现为中等量胸腔积液。肺门淋巴结肿大16例(35.6%),表现为肺门角消失或肺门部见到浓密的圆形或菱形阴影。3例在病变早期胸部X线表现为Ⅰ型,1周后X线片复查为Ⅲ型;1例早期为Ⅱ型,1周后发展为Ⅳ型。

    1.3  结果  本组病例支原体肺炎以Ⅰ型(24例)多见,Ⅲ型(11例)、Ⅳ型(8例)次之,Ⅱ型(2例)较少。但支原体肺炎不同类型之间能相互转化,本组病例中有3例由Ⅰ型发展为Ⅲ型,1例由Ⅱ型发展为Ⅳ型。在病情没有很好控制下,病变由间质性炎症进一步发展为肺泡炎。

    2  讨论

    支原体肺炎四季均有发病,多数在冬春之交,是儿童间质性肺炎感染中最常见的一类,以5~20岁为高发年龄组。近年来报道有年龄偏小的趋势,个别在婴儿期发病,而本组高发年龄段为6~10岁。

    肺炎支原体通常侵犯呼吸道纤毛上皮,致支气管壁水肿、溃疡形成,同时引起肺间质充血、水肿和细胞浸润。炎症沿着支气管、肺血管周围发展,到达肺泡间隔,最后致肺泡上皮脱落,发展为肺泡炎[1]。由于病理改变是以肺间质炎性变为基础,再发展为肺泡炎性变,这就决定了支原体肺炎既有间质性肺炎的X线表现,又有肺泡炎的X线表现,因而不具特征性。四种类型的X线表现是同一病理过程的不同阶段的体现。Ⅰ型主要表现为炎性变沿支气管血管周围间质浸润,几乎不伴肺泡实变;Ⅱ型是在Ⅰ型基础上出现部分肺泡实变;Ⅲ型是有较多的肺泡受侵犯发生炎性变,但仍残留部分正常肺泡组织未受侵犯而充气,故有少量不均匀的透亮区;Ⅳ型是以整个肺段或肺叶肺泡组织实变。Ⅰ型侵及两肺中、内带,是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主要类型,X线表现与病毒性肺炎、急性支气管炎无法鉴别;与卡氏肺囊虫、巨细胞病毒性肺炎也无法区别,后者属机遇性感染,常出现在免疫缺陷儿童或用免疫抑制剂药物治疗的儿童[2],Ⅱ型表现为两肺中、内带网状和结节影,要注意与支气管肺炎鉴别,后者多见于幼儿,临床上黏痰较多,听诊湿啰音和水泡音。Ⅲ型、Ⅳ型多累及一侧肺叶或肺段,为肺泡实质性炎性变,在X线片上与细菌性肺炎大叶或节段性病变相似,常单侧发病,以中、下肺野居多。本组资料显示支原体肺炎虽也表现为肺野实变,但由于临床症状较患儿体征少,一般可与细菌性肺炎相鉴别,而胸片上支原体肺炎的边缘模糊,且有网状和结节状阴影存在。对于左上肺片状影或右上肺片状影,本组有7例,要与浸润型肺结核相鉴别,前者一般需要2周左右可吸收消散,后者即使在抗结核药物治疗下也需要2~3个月才能吸收,所以短期内随访观察有助于鉴别。本组病例中有一部分患儿有胸膜反应和肺门淋巴结肿大,在鉴别诊断中无特异性,并随炎症消失而消失。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确诊要靠抗体检测和补体结合试验,但是在感染的早期抗体滴度很少阳性,因而不能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尽管冷凝集试验不是特异性的诊断方法,但研究表明,20岁以下、95%冷凝集试验阳性(≥1∶32)的患者其补体结合试验抗体呈4倍以上升高[2~4],另外冷凝集试验多在1周末呈阳性反应,所以作为早期辅助筛选诊断方法,冷凝集试验是一种既简便又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的方法,而且滴度越高越能支持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本组37例冷凝集试验结果≥1∶32,另外8例冷凝集试验结果为1∶8,这8例可能与检测时间较早和红霉素治疗有关。

 

【参考文献】
  1 裘华兴.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X线分析.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18(11):951-953.

2 昔玉璞.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和治疗.中国实用小儿杂志,1995,10(6):339-340.

3 王雪莲,江载芳.北京地区1990~1991年支原体肺炎临床研究.中国儿科杂志,1994,32(4):217-219.

4 徐书珍,吴福林.小儿支原体肺炎87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5,10(6):338-339.


作者单位:225200 江苏江都,江都市中医院放射科

作者: 滕震 2008-5-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