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3期

原发性肝癌发病年龄与影像学表现特点及介入治疗疗效关系的研究*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原发性肝癌影像学表现特点及介入治疗预后情况。按发病年龄分为青少年组(≤44岁)86例、中年组(45~59岁)124例、老年组(≥60岁)58例,全部接受肝动脉插管造影及药物灌注治疗。根据CT及DSA资料将所有患者影像学表现分为形态优等型和形态劣等型,并将3组患者影像学表现及介入治疗效......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原发性肝癌影像学表现特点及介入治疗预后情况。方法 选择来我院就诊的原发性肝癌268例,男242例,女26例。按发病年龄分为青少年组(≤44岁)86例、中年组(45~59岁)124例、老年组(≥60岁)58例,全部接受肝动脉插管造影及药物灌注治疗。根据CT及DSA资料将所有患者影像学表现分为形态优等型和形态劣等型,并将3组患者影像学表现及介入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组病例影像学表现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青少年组以形态劣等型为主,中老年组以形态优等型为主,采用介入治疗其生存期也不相同(P<0.01),中老年组生存期1年以上者多于青少年组。结论 不同年龄阶段肝癌患者影像学表现及介入治疗效果均有差异,中老年组患者影像学表现以形态优等型为主,介入治疗远期效果好于青少年组患者。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年龄 介入治疗

    Relationship between PHC patients age and their imaging characteristics,prognosis afte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SHI Rongshu,XIA Haocheng,JIANG Guo-jun,et al.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Center,Affiliated Hospital of Zunyi Medical College,Zunyi 56300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effect of interventional therapy for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 patients at different age.Methods  268 patients of PHC,including 242 males and 26 females,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age of onset:young (≤44 years),middleaged (45 to 59)years and old (≥60 years),who were performed hepatic artery visualization and artery chemicals infusion.The imaging quality was distinguished into shape excellent type and shape lowgrade type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of SCT and DSA.The findings of imaging and the effect of interventional therapy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other groups.Results  Imaging distinction was detected among three groups (P<0.01).Shape lowgrade type was predominant in young group,and shape excellent type was main type in other two groups.The life span afte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was different (P<0.01),the patients whose lifetime exceeded one year were more in middle and older aged groups than young group.Conclusion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findings of imaging of PHC and the effect of interventional therapy among different age grades.The findings of imaging of PHC are mainly shape lowgrade type in the young.It is mainly shape excellent type in the middle and older aged.The long curative effect of interventional therapy for the middle and older aged is better than young group.

    [Key words]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tomography,spiral computed;age;interventional therapy

    原发性肝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发病较隐匿,病程进展快,多数患者就诊时已是中晚期,其影像学表现也并非雷同[1,2]。在肝癌的治疗方法上,采取以介入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目前得到较为一致的认同。我科2002年12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肝癌患者268例,现将各年龄阶段肝癌患者CT、DSA表现及介入治疗疗效情况的相关资料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68例肝癌患者,男242例,女26例,年龄8~83岁,平均43岁。全部病例均接受螺旋CT检查,并通过经皮肝穿刺组织活检而确诊。按发病年龄分为三组,其中,青少年组(≤44岁)86例,中年组(44~59岁)124例,老年组(≥60岁)58例。1例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症状,3例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其余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饱胀不适、肝区隐痛、消瘦等临床表现。有乙肝肝硬化病史者153例;长期饮酒嗜好者142例;AFP>300 IU/ml 184例。

    1.2  介入治疗  全部采用Seldinger法经皮股动脉穿刺入路,插管至肝动脉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根据DSA表现将导管超选择插入供血动脉进行化疗药物灌注治疗,化疗药物主要选用顺铂、5-氟尿嘧啶、阿霉素三种药物联合应用,每一位患者进行1~5次介入治疗,平均3次,每次间隔时间为60天左右。门脉主干无癌栓形成,DSA表现肿瘤染色明显,碘化油可沉积者除灌注化疗药物外,同时加用碘化油与阿霉素的混悬液进行瘤体栓塞处理。

    1.3  影像学表现  根据首次住院CT及DSA检查情况将所有肝癌患者肿瘤影像学表现分为形态优等型和形态劣等型。形态优等型表现:CT显示为肝内孤立性团块、完整包膜、肿块内坏死及液化不显著;DSA表现为供血动脉明确、肿瘤染色明显、肿瘤显示完整;无门脉癌栓及转移灶。形态劣等型表现:CT显示为肝内病灶多发,呈弥漫性分布;肿块巨大且肿块内坏死和液化明显;DSA表现为肿瘤供血动脉不明确、动脉期染色不明显、动脉末期或实质期呈片状染色;有门脉癌栓形成或转移灶。

    1.4  随访观察  每6个月随访1次,最长随访18个月,主要了解患者的生存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对三组病例影像学表现及疗效观察采用卡方检验,运用SPSS 11.5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三组病例介入治疗后生存期的随访观察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三组病例首次住院CT与DSA检查,影像学表现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青少年组以形态劣等型为主,中老年组以形态优等型为主,见表1;通过介入治疗三组病例生存期存在差异(P<0.01),生存期在1年以上者,中老年组多于青少年组,见表2;以12个月为界,三组病例介入治疗近期和远期疗效比较,青少年组与中年组和老年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组与中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中老年组远期疗效优于青少年组,见表3。表1  三组病例影像学表现表2  三组病例介入治疗后生存期表3  三组病例介入近远期疗效比较(以12个月为界) 注:青少年组与中年组比较,χ2=33.625,P<0.01;青少年组与老年组比较,χ2=20.75,P<0.01;中年组与老年组比较,χ2=0.019,P>0.01

    3  讨论

    肝癌的发现和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AFP检验结果分析以及临床表现和病理学检查。不同年龄阶段的肝癌患者有着不同的临床特点,这些特点主要体现在影像学表现、肝病背景、临床症状以及AFP检验结果方面的不同[3]。影像学表现包括CT表现和DSA表现,两者均有各自的分类[2,4],将肝癌CT表现与DSA表现统一分类,并通过分类对肝癌介入治疗的预后判断进行研究,目前这方面的报道较少。因此笔者根据肝癌CT和DSA不同影像学表现进行分类,简单地分为形态优等型和形态劣等型,并对两种表现类型的肝癌在各年龄阶段的分布情况及介入治疗效果进行探讨。

    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已有诸多关于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报道,介入技术虽然在治疗方法和手段上较传统的内外科治疗有了较大的改进,但治疗效果仍千差万别,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可能是肝癌治疗效果受到诸多因素影响的缘故,在影响治疗效果的诸多因素中,笔者认为肿瘤影像学表现对介入治疗效果具有较大的影响,它直接影响着介入方法的具体实施。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将接受介入治疗的268例肝癌患者首次就诊CT和DSA表现进行归纳总结,将影像学表现分为形态优等型和形态劣等型。形态优等型表现为:CT显示为肝内孤立性团块、完整包膜、肿块内坏死及液化不显著;DSA表现为供血动脉明确、肿瘤染色明显、肿瘤显示完整;无门脉癌栓及转移灶。形态劣等型表现为:CT显示为肝内病灶多发,呈弥漫性分布;肿块巨大且肿块内坏死和液化明显;DSA表现为肿瘤供血动脉不明确、动脉期染色不明显、动脉末期或实质期呈片状染色;有门脉癌栓形成或转移灶。通过这样分类并将两种表现类型的肝癌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分布情况加以研究,发现青少年组以形态劣等型为主,中老年组以形态优等型为主,这与温增庆等[5]特殊年龄段肝癌病理特点研究的报道一致,但对于造成这种肝癌影像学表现在不同年龄阶段分布不同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需进一步探索,笔者谨慎认为患者就诊时间的早晚可能是其中的因素之一,就诊时间偏晚者肿瘤可能侵犯门静脉,或肿瘤生长巨大出现明显坏死和液化,或发生转移等致使形态表现为劣等型。青少年患者由于抵抗力相对较强,对一些轻微的症状不太重视,致使肝癌起病更加隐匿,造成就诊时间偏晚,肿瘤形态分类不佳,而中老年患者对自身健康状况的重视程度高于青少年患者,身体出现不适症状,主动就医的意识也高于青少年患者,肝癌的发现较早,肿瘤形态分类亦较好,因此中老年肝癌患者影像学表现形态优等型多于青少年患者。例如在本组资料中1例34岁男性患者反复腹泻3个月,继而出现发热到我院就诊,经B超和CT检查发现肝脏巨大肿瘤,已出现明显坏死和液化,从治疗的角度看已属于分类不佳的类型。再譬如部分患者对出现的上腹部不适感未引起重视,长时间按胃病进行治疗,从而延误了肝癌的诊断,就诊时情况已很严重,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与此同时,我们还对两种表现类型的肝癌介入治疗效果进行了探索,发现以形态优等型为主要表现的中老年组患者介入治疗效果好于青少年组患者,1年以上生存期达70%以上,而青少年组患者仅为33.7%,这与两种影像学表现的肝癌患者实施的介入治疗方案不同有关,形态优等型患者除采用高浓度化疗药物灌注外,还可以加用混有化疗药物的碘化油栓塞处理以提高疗效,而形态劣等型患者大多仅能进行药物灌注治疗,其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也证明了这一点。

    综上所述,在不同年龄阶段发病的肝癌患者影像学表现有所不同,中老年患者影像学表现情况好于青少年患者,采用介入治疗的预后效果相对较好。

【参考文献】
  1 葛英辉,李辉,吕传剑,等.肝细胞性肝癌多层螺旋CT表现与PTEN表达关系的研究.临床放射学杂志,2006,25(6):534-537.

2 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06-409.

3 沈玲,方之勋,舒伟平,等.310例不同年龄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特点比较.江苏医药杂志,2002,28(6):456-457.

4 吴少平,卢武胜,徐大伟,等.肝癌DSA血供类型与经肝动脉灌注131I-HAb18F(ab’)2治疗后瘤体大小变化的关系探讨.介入放射学杂志,2007,16(4):243-235.

5 温增庆,吴孟超,陈汉.特殊年龄阶段肝癌的临床病理特点(附100例报告).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1,8(5):57-56.


作者单位:563003 贵州遵义,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影像科介入中心

作者: 石荣书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