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2期

肺泡蛋白沉着症的影像诊断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总结肺泡蛋白沉着症(pulmonaryalveolarproteinosis,PAP)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搜集7例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及肺泡灌洗术证实的肺泡蛋白沉着症,结合文献资料,对该病的X线、CT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并探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1)X线表现:两肺对称或不对称磨玻璃样改变,自肺门向外放射呈蝶......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总结肺泡蛋白沉着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 搜集7例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及肺泡灌洗术证实的肺泡蛋白沉着症,结合文献资料,对该病的X线、CT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并探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 (1)X线表现:两肺对称或不对称磨玻璃样改变,自肺门向外放射呈蝶翼状,其中可见弥漫结节。(2)CT表现:①双肺弥漫斑片状,磨玻璃样改变,病灶与正常肺组织间分解清楚,呈地图样分布;②蝶翼征;③支气管充气像;④铺路石征(Crazy-Paving)。结论 肺泡蛋白沉着症具有上述典型X线、CT表现。结合临床病史综合分析可做出诊断,纤维支气管镜及肺泡灌洗术是本病诊断的主要依据。

【关键词】  肺泡蛋白沉着症;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诊断

肺泡蛋白沉着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是一种罕见的原因不明的肺部疾病,临床报道较少[1]。我院1998~2006年共收集7例,临床资料完整并且同时进行X线、CT检查,并经纤维支气管镜及肺泡灌洗术证实。本文分析X线、CT表现特征,以提高对本病影像学表现的认识。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7例中男5例,女2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66岁,平均47岁,病程3个月~4年,临床症状有咳嗽、咳痰、胸闷、气短6例,运动后气喘4例,间歇发热2例,多为低热,无临床症状1例。体征:1例无阳性体征,另6例双肺可闻及湿性啰音,曾在多家医院被诊为肺炎、肺结核,经系统抗炎、抗结核治疗后无好转。7例经纤维支气管镜和肺泡灌洗术,洗出物为浑浊的白色液体,分两层,下层为较多沉淀物,PAS染色阳性,病理见肺泡腔内充满粉红色云絮状、细颗粒状无定形蛋白样物质,PAS染色阳性。

    1.2  方法  全部病例均摄有X线胸片和常规CT扫描。

    2  结果

    X线表现病灶对称分布于双肺中、下野内中带,呈弥漫性磨玻璃样改变,自肺门向外呈放射状,形成蝶翼状改变,类似肺水肿,其中可见散在小结节阴影,大小不等,边缘欠清晰,双侧肋膈角锐利,经抗炎、抗结核治疗后,复查X线胸片病灶呈逐渐扩大融合的趋势或未见明显改变。CT表现两肺弥漫性斑片状阴影,似磨玻璃样改变,病灶边缘锐利,呈地图样分布,与正常肺组织分界清晰,呈直线状、多角状,形成铺路石样改变,即铺路石征(Crazy-Paving Sign)。实变区可见支气管充气像。肺间质纹理增粗,小叶间隔增厚,肺门、纵隔内的淋巴结无肿大,心影不大,形态正常,胸膜腔间未见积液。

    3  讨论

    3.1  病因及发病机制  肺泡蛋白沉着症于1958年Rosen首先报道,但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不明,文献报道可能是与下列因素有关[2]:(1)肺泡对感染的反应。(2)人体免疫功能低下。(3)肺泡吞噬缺陷。(4)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功能低下,导致肺部清除功能障碍。(5)对粉尘或化学性吸入物为一般性反应。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本病是肺泡2型细胞增生,分泌功能增强,回收减低所致。

    3.2  临床特点  本病从婴儿到老年均可发病,以30~55岁多见,男性发病率高,多数患者起病隐匿,可于体检时发现,有症状者常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咳嗽、咳痰,最常见的症状是气短和呼吸困难,本组病例与之相符,其他症状及体征有乏力、体重减轻、胸痛、咯血、食欲减退、夜间盗汗、发热等,晚期出现低氧血症,杵状指,自发性气胸,雷诺征,肺功能不全等。最后常死于呼吸衰竭和继发性肺内感染,尤以真菌感染多见。本病亦可自愈、稳定不变或恶化。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常于半年内死亡,慢性型可存活20年以上。

    3.3  影像学诊断  本病的诊断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往往误诊为肺炎、肺结核,随着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X线片和CT结合特别是高分辨率CT扫描显示本病具有典型的肺实变为主的影像表现。

    3.3.1  X线胸片表现  (1)两肺呈磨玻璃样阴影,以肺门为中心向两肺野呈对称或不对称放射样分布,类似肺水肿表现,形成蝶翼状,肋膈角锐利,心脏形态正常。(2)双肺弥漫性结节样阴影,密度不均,大小不等,直径约1~6 mm,边缘模糊。

    3.3.2  CT表现  CT扫描特别是高分辨率CT扫描可作为X线胸片的重要补充检查,其表现为(1)磨玻璃样改变,呈中央性或周围性分布,可对称或不对称,呈地图样分布,边缘清晰,与正常肺组织界限清楚,其原因为国外学者认为可能是由于病变以小叶为单位,小叶间隔限制了病变的蔓延,也可能与周围组织存在一定程度肺气肿有关。(2)铺路石征,病变广泛时,增厚肺间隔形成线状阴影将病灶分割成多变、三角或四边形,状似铺路石样改变。(3)支气管充气像,文献报道此征少见,CT扫描较X线容易显示,该征象的出现提示病灶为腺泡实变。(4)肺小叶间隔增厚,磨玻璃样阴影中见网格状阴影,Murch等[3]认为系小叶间隔水肿或细胞浸润所致,而非纤维组织增生。临床表现与CT、X线表现综合分析可对本病提出较正确的诊断,最后确诊靠纤维支气管镜及肺泡灌洗术。

    3.4  鉴别诊断  (1)特发性肺弥漫性间质纤维化:此病临床及影像学的表现与PAP很相似,但病灶与正常肺组织间界限不清楚,小叶内间质增厚呈网格状改变及蜂窝状改变,在胸膜下区见与胸壁垂直线状影,均提示特发性肺弥漫性间质纤维化。(2)肺水肿:肺泡性肺水肿X线呈磨玻璃样阴影和蝶翼状的改变,但心影增大,或者有肋膈角变钝,临床上有心脏病症状和体征,与本病鉴别不难。(3)肺出血:各种原因引起的肺出血,与本病影像表现相似,但是出血性疾病短期内随访有明显吸收,其临床表现亦与本病不同。(4)弥漫性肺泡癌:病变密度较高,边缘清楚,随访观察病灶融合呈团块,边缘可有分叶征,中心可见空泡征等恶性肿瘤征象,仔细辨认与本病可以鉴别。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肺泡蛋白沉着症具有典型影像学表现,特别是病变组织与正常肺组织截然分开,是本病区别于其他任何肺弥漫性病变的特征性表现。

【参考文献】
  1 王立华,刘顾刚.肺泡蛋白沉积症影像学诊断.临床放射学杂志,1999,18:735-737.

2 俞肖一,严红珍.肺泡蛋白沉积症的CT表现.中华放射学杂志,1997,31:417-418.

3 Murch CR.Computed tomograghy appearances of pulmonary alveolar pronteinosis clin.Radiol,1989,40:240.


作者单位:255001 山东淄博,淄博市市级机关医院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