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5期

介入性超声处置导尿管滞留膀胱1例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介入性超声。膀胱。导尿管1病历摘要患者,男,84岁。因脑血栓后遗症,导致排尿困难数日,在当地一家医院,经尿道向膀胱内放置18号三腔导尿管导尿(图1)。...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介入性超声;膀胱;导尿管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84岁。因脑血栓后遗症,导致排尿困难数日,在当地一家医院,经尿道向膀胱内放置18号三腔导尿管导尿(图1)。当时向水囊里注入生理盐水20 ml。经药物治疗10余天后症状得以改善,欲想拔出导尿管时,用注射器抽吸水囊里面的生理盐水时,经多次抽吸无法抽出水囊里面的液体。怀疑水囊开关损坏,逐剪断水囊开关,再次抽吸仍无法抽出液体。改用金属导丝经水囊管道疏道,结果仍无法疏通,至使导尿管滞留膀胱内。

    导尿管滞留膀胱,经分析认为可能是三腔导尿管放置时间较长或导尿管质量存在缺陷,造成导尿管水囊管道粘连梗阻至使管道不通。确定在超声定位下经膀胱穿刺水囊至水囊破裂,拔出导尿管,结果因超声定位不准确,再加上水囊在膀胱腔内有移动和水囊壁较厚,经多次穿刺仍无法达到目的,转入我院就治。

    为确保患者安全、少创、尽快解决患者膀胱腔内导尿管滞留问题,消除患者焦急心情。在上述方法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我们改用彩超引导下利用穿刺引导线精确定位后,常规消毒,铺巾,局麻,为减少膀胱损伤,我们选择21 G细穿刺针,迅速刺入膀胱腔达三腔导尿管水囊时快速刺入,确认穿刺针在水囊腔后抽出15 ml液体,在彩超监视下,观察确认水囊里面无液体后拔出穿刺针,顺利拔出滞留多时的导尿管(图2),术中患者无明显不适,无不良反应;嘱抗炎对症处理,术后复查无异常,患者痊愈出院。

   2  讨论

    导尿管在临床上应用非常普遍,导尿管根据材质不同可分为塑料、乳胶、金属等。根据型号可分为一腔、二腔、三腔及大小不同规格,临床上根据病情不同择优使用。

    一腔导尿管一般为塑料或金属材质制造,多为一次性使用,方法简单,只要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一般不会引起不良后果。

    二腔、三腔导尿管多为乳胶材质制造,乳胶导尿管因其适应性好,其头端带有气囊,可向气囊内注入空气或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10~20 ml导尿管的球囊随即膨大,取下注射器,开口处的活塞会自动关闭,使其固定牢固,不易脱落,起到固定导尿管和防止尿液外流的作用。组织相容性好,刺激性小,耐腐蚀,可留置1个月左右等优点,常用于需要较长时间导尿的患者。

    虽然乳胶导尿管有很多优点,但是如果操作不当或产品质量存在瑕疵,也可引起并发症:一是导尿管过度充气或充液,可造成气囊破裂或形成碎片,引起医源性膀胱异物,如果不能及时排出可形成结石。二是导尿管放置时间较长,患者或护理人员对气囊开关操作不当或产品质量较差,至开关失灵,造成无法使用,但此时剪断开关头端,即可抽吸或放气,导尿管还是容易拔出,不会引起拔管困难。三是气囊导管几乎贯穿导尿管的全程,管腔极细由于是橡胶制成,容易老化,致使管腔阻塞,气囊导尿管的V字形分叉处,气囊管腔最细,又有角度,在制作时,也极易形成结节,此部位最易发生阻塞。如果气囊导尿管材质太差,加上注入生理盐水后可致结晶沉淀,使气囊管道闭塞,使囊球不可复原致拔管困难,造成导尿管滞留膀胱,此时只能用膀胱镜或介入性超声来解决。

    经腹膀胱镜治疗,虽然刀口小,但相对介入性超声还是创伤较大,不但治疗创伤大,费用也较多,而且治愈时间长。介入性超声是在彩超实时监视下,利用穿刺架和穿刺引导线可达到精确定位,采用细如发丝的穿刺针行气囊穿刺抽吸达到治疗目的,其优点是:实时监视、定位精确、创伤小、痛苦少、费用开支低、限制因素少、术后康复快等优点,在导尿管滞留中应该是首选方案。

    为防止导尿管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引起结晶沉淀,造成气囊管道闭塞,使囊球不可复原致拔管困难。为此建议:向导尿管气囊内应注射无菌用水,预防结晶沉淀引起的气囊管道闭塞,防止导尿管拔管困难的发生。

    (本文编辑:宋  青)


作者单位:233500 安徽,蒙城县中医医院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