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11期

介入治疗中迷走神经反射的观察及处理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介入治疗过程中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表现及处理措施。方法针对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给予心理护理、扩容、升压等综合处理。结果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患者,经及时、积极处理,症状均迅速缓解,恢复正常。结论系统掌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能有效控制介入治......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介入治疗过程中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表现及处理措施。方法 针对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给予心理护理、扩容、升压等综合处理。结果 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患者,经及时、积极处理,症状均迅速缓解,恢复正常。结论 系统掌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能有效控制介入治疗中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及不良后果。

【关键词】  介入治疗;迷走神经反射

介入诊疗技术是微创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损伤小,疗效好。股动脉穿刺是介入诊疗技术中最常用的途径。随着介入诊疗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也随之增多。在穿刺过程中、术中及术后拔除鞘管时,可出现血压降低、心率减慢、面色苍白、出汗、恶心等迷走神经张力增高表现,为血管迷走神经反射(vasovagal reaction,VVR),有人称之为“拔管综合征”[1]。其发展迅速,且容易与低血糖反应、造影剂过敏反应等相混淆,如处理不当或未及时处理,易造成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缺血而引起一系列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我科于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行介入诊疗手术1 200余例,出现迷走神经反射6例,其中术中4例,术后2例。现将处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在我科行介入诊疗手术1 200余例,共出现迷走神经反射6例,约占0.4%。其中男2例,女4例,年龄55~70岁,平均62岁。术中4例,术后拔除鞘管后2例。

  1.2 治疗方法 介入治疗中股动脉穿刺采用Seldinger技术,选用5-6 F动脉鞘。术中常规应用肝素3 000 U。术后即刻拔除动脉鞘管,局部用手压迫15 min,沙袋加压压迫6 h,其间观察下肢温度、色泽、脉搏等,24 h后可下床活动。术中及术后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给予扩容、升压及对症等积极治疗,均恢复正常,无并发症发生。

  2 结果

  介入治疗术中、术后拔除动脉鞘管后共发生迷走神经反射6例,表现为血压迅速下降(<90/60 mm Hg)、心率进行性减慢(<50次/min)、面色苍白、出汗、恶心、躁动、呼吸减慢等,经及时快速给予静脉补液,维持有效的循环血;静脉注射或滴注多巴胺升高血压;静脉注射阿托品提高心率;并给予其他相应的对症处理,30 min内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3 讨论

  3.1 迷走神经反射的判定 迷走神经反射较常见,发生率3%~5%。多为良性经过,但合并严重瓣膜病及冠心病者可出现严重后果。主要临床表现:血压迅速下降(<90/60 mm Hg)、心率进行性减慢(<50次/min)、面色苍白、出汗、皮肤湿冷、恶心及呕吐、呼吸减慢、躁动等,可伴有胸闷、气短,严重可出现神志模糊、意识丧失等[2]。

  3.2 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

  3.2.1 精神因素 精神紧张是诱发迷走神经反射的重要原因。患者对治疗过程不了解,精神紧张、焦虑和恐惧等可以使体内儿茶酚胺释放,通过刺激β受体导致周围血管收缩、心肌收缩增强,刺激左室内及颈动脉的压力感受器,这一代偿机制矛盾触发抑制反射,使迷走神经张力升高,反射性增强迷走神经活性,导致周围血管扩张和心率减慢[3]。

  3.2.2 血容量不足 术前食欲降低,限制饮食饮水量、补液过少,术中出汗过多或失血过多,同时造影剂的渗透性利尿及脱水药物的应用等均可引起低血容量。血容量不足引起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元分泌血管加压素,导致血管平滑肌收缩,使血管对牵拉刺激敏感,易引起迷走神经反射[4]。

  3.2.3 疼痛刺激 局部麻醉不充分、拔出鞘管方法不当或压迫止血用力过大、加压包扎过紧等均可增加患者疼痛,通过外周感受器传入中枢神经部位( 髓质),血管迷走神经兴奋性反射性增强,使血管扩张和心动过缓即血压下降, 导致临床症状的发生[5]。

  3.2.4 空腔脏器的扩张刺激 术后多需制动 12~24 h,部分患者不习惯于床上排便,易引起尿潴留;术后进食增加,可致胃肠道突然剧烈扩张,压力感受器兴奋,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导致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6]。

  3.3 迷走神经反射的处理

  3.3.1 术前准备 术前患者多有紧张、焦虑和恐惧心理,做好宣教工作,向患者介绍手术方法、过程、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设备情况等,消除患者思想顾虑及紧张情绪,与医护人员配合;同时给予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床上排便等。术前可适当给予镇静剂。

  3.3.2 术中处理 抢救药品备用。术者要充分局部麻醉,完全阻断刺激冲动的传入,尽量减少导管对血管的刺激;操作应轻柔,严密监护中心环节,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生命体征的变化,视情况可给予适当补液,一旦出现迷走神经反射立即给予对症处置。

  3.3.3 术后处理 术后拔管时动作轻柔,两侧股动脉同时有伤口时,严禁同时拔管、按压;采用正确压迫止血法,以食指和中指按压15 min,观察局部无出血后,采用绷带“8”字加压包扎,指压及绷带加压力度以能触摸到足背动脉搏动为准。对于痛觉比较敏感的患者,拔管前可以适当使用利多卡因局麻,减少鞘管对血管壁的刺激,减轻压迫时产生的疼痛感,避免迷走反射的发生。若穿刺部位有出血或剧烈疼痛,应拆除绷带,重新压迫止血包扎,避免出血,解除疼痛。拔管过程中及拔管后1 h内,特别是10 min内,给予心电、血压监护,严密观察心率、血压、面色、出汗及精神状态等情况[2],询问患者有无胸闷、恶心、头晕等不适,一旦出现情况,及时给予处理。同时指导患者饮食,防止尿潴留,同时注意观察术肢皮温、皮色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等。

  3.3.4 治疗措施 首先排除低血糖反应和造影剂过敏反应。前者主要表现为心悸、出汗、胸闷、头晕等,急查血糖可明确诊断。后者表现与低血糖反应相似,但多有皮疹、瘙痒等过敏表现。一旦患者发生迷走神经反射,应立即将患者平卧或头低足高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吸氧;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并快速静脉滴注平衡盐、代血浆、低分子右旋糖酐等,以扩充血容量,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血压明显下降时,应迅速静脉推注多巴胺10~20 mg,继而以250 ml生理盐水+多巴胺80~100 mg持续静滴,直至血压稳定;心率明显减慢时,立即静脉注射阿托品0.5~1 mg,阻断迷走神经,1~2 min内心率无变化,可再追加0.5~1 mg阿托品[7];呕吐者可给予胃复安10 mg肌注等;同时积极安慰患者,消除其焦虑心理,消除导致迷走神经反射的其他诱因。

  迷走神经反射是介入治疗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突然,进展迅速,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其临床表现又与低血糖、造影剂过敏反应等症状相似,易导致医护人员误诊、误治,延误抢救时机而导致患者死亡。因此,系统掌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提高认识,注意与其他并发症相鉴别,早发现,早治疗,能有效控制介入治疗中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及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 马长生,盖鲁粤.介入心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30.

  2 陈敏章.中华内科学(上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04-405.

  3 马长生.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与策略.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32.

  4 关怀敏,王显.126例血管迷走性晕厥临床资料分析.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1999,13(1):29.

  5 邵明凤,苏京荣,侯子山,等.心血管病介入治疗中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和防治.山东医学,2001,41(19):35.

  6 陈灏珠.心脏病学.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85-786.

  7 周衍椒,张镜茹.生理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178.

  

作者: 程万良作者单位:132021 吉林,吉林市新世纪医院介入科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