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10年第7卷第2期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TCD150例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摘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其主观症状多而客观依据少,常给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对椎-基底动脉系在VBI病例状态下的异常,缺乏全面客观的依据,因头颅CT和MRI检查常为阴性。经颅多普勒(TCD)超声检查已成为脑血流动力学检测的可靠手段,也是VBI可靠的检查手段之一。【关键词......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其主观症状多而客观依据少,常给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对椎-基底动脉系在VBI病例状态下的异常,缺乏全面客观的依据,因头颅CT和MRI检查常为阴性。脑血管造影虽能确诊,但因其创伤大和价格昂贵,而不易被患者接受。经颅多普勒(TCD)超声检查已成为脑血流动力学检测的可靠手段,也是VBI可靠的检查手段之一。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TCD

本文对15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以眩晕、头晕、四肢麻木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进行检测,从而对VBI患者血流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2007年我院门诊就诊及住院患者中选取150例VBI患者,男77例,女73例,年龄32~75岁,平均53.8岁;主要症状为短暂性反复发作性眩晕为主要症状,常伴有恶心、呕吐、视觉障碍、肢体麻木、步态不稳等,有时可有耳鸣、听力下降。

  1.2 检查方法 TCD检查采用德国DWL经颅多普勒超声仪,用2MHz探头探测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颈内动脉颅内段(ICA),记录峰值流速(Vp)、收缩期血流速度(Vs)、搏动指数(PI),观察频谱图像形态、血流方向、监听声频。

  1.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TCD诊断标准 收缩期血流速度明显降低(收缩期血流速度低于正常范围以下),频谱波峰圆钝,S2>S1,S/D比值、搏动指数(P2)及阻力指数(RI)均增高。

  2 结果

  150例中130例为异常,总异常率为86.66%,血流速度减慢102例,异常率为68.0%。血流速度增快28例,异常率为18.66%,血流速度正常为20例,通过对血流速度、频谱形态、搏动指数、血流方向的分析对VBI诊断有肯定价值,见表1。表1 VBI患者TCD血流速度检测结果

  3 讨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因包括: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颈椎病、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狭窄,脱落的栓子栓塞等。利用经颅多普勒检测有利于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理生理学认识的提高,有利于某些临床症状如眩晕、头晕、突发性晕厥、视野障碍等作病因学的鉴别诊断,目前对眩晕症患者进行多普勒检测,已发现相当一部分患者的眩晕是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的。长期以来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缺乏有效、简便的检测手段,尽管临床上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诊断有所提高,但对于诊断的定性遇到了许多困难,虽然脑血管造影对此诊断有很大的意义,但由于其检测技术复杂,具创伤性,且有一定危险性,因此应用受一定的限制,经颅多普勒的检测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提供了一个无创伤性、简便又准确的诊断方法,并能了解血管的血流情况,有利于对轻度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作出诊断。

  

作者: 达·乌尔娜,罗 乐,于孜曼作者单位:833400 新疆博尔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