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10年第7卷第9期

超声诊断迟发性脾破裂2例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脾破裂。超声1病例介绍病例1,男,32岁,以左上腹疼痛不适9天,伴乏力,眩晕入院。体格检查:左上腹肋缘下压痛阳性,脾区叩击痛阳性,左下腹诊断性穿刺抽出暗红色不凝血液。行腹部超声检查:脾厚约47mm,其内可见多个不规则无回声区,大者约32mm×。...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脾破裂;迟发性;超声

  1 病例介绍

  病例1,男,32岁,以左上腹疼痛不适9天,伴乏力,眩晕入院。体格检查:左上腹肋缘下压痛阳性,脾区叩击痛阳性,左下腹诊断性穿刺抽出暗红色不凝血液。实验室检查示:WBC 6.1×109/L,WS 16.4%,WM 8.2%,WL 75.4%,RBC4.75×1012/L,HGB132g/L,PLT 418×109/L。行腹部超声检查:脾厚约47mm,其内可见多个不规则无回声区,大者约32mm×21mm,小者约18mm×15mm,下腹部可见不规则液性暗区最大深度约43mm。超声提示:脾脏回声异常(脾破裂待除),腹腔积液。术中所见:腹腔有约1500ml的陈旧不凝血液,探查见脾脏中极的膈面有多个不规则破裂区,最大的约30mm。病例2,男,40岁,以左上腹部疼痛10天,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全腹均有不同程度的压痛,以左上腹明显 。左上腹肋缘下压痛阳性,反跳痛弱阳性。实验室检查示:WBC 10.7×109/L, RBC 24×1012/L HGB 116g/L, PLT 172×109/L,超声检查示:脾厚约42mm,脾内可见一约63mm×44mm大小的强回声团块,形态不规整,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一约27mm×17mm大小的不规则无回声区。脾周见宽约14mm的无回声暗带环绕。肝肾间隙及下腹部均可见不规则液暗区,下腹部最大深度约 80mm。超声提示:脾回声异常(脾破裂待除),腹腔积液。术中所见:脾中上极的膈面有一不规则破裂区,长约50mm,腹腔有约3000ml的陈旧性不凝血液。

  2 讨论

  迟发性脾破裂又称延迟性脾破裂、隐匿性脾破裂和脾包膜下破裂。系指伤后48h才出现损伤症状的脾破裂。脾破裂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病史明确,体征明显,只要尽可能迅速,重点细致,多切面扫查,掌握其声像图特点,按常规进行超声检查,即可诊断。但迟发性脾破裂往往由于症状隐匿、出血症状出现时间距受伤时间长短不一、外伤史不明确、临床症状不典型、患者容易不重视,如不及时检查将延误诊断。这2例患者中,1例是外伤30天后就诊,另一例外伤15天后就诊,尤其是前者临床少见。脾脏是腹部脏器中最容易受损的器官,占腹部脏器闭合性损伤的首位。 超声检查作为一种安全、无创、无痛、快捷的检查方法,在诊断脾破裂中具有重要价值,可明确损伤部位、范围及类型,可多次重复检查,能在实时动态下观察病程的进展情况,且可迅速完成对腹内脏器的全面检查,以防对其他脏器损伤的漏诊。脾损伤的超声分型及损伤程度评价对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特别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 刘 桂1,尹永杰2作者单位:1 810102 青海大通,大通县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