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4年第2卷第1期

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的经济学思考———理解长期性注重实效性

来源: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摘要:2000年政府正式向医疗卫生系统提出了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战略方针。并将其定位于医院后勤保障服务的发展方向。3年的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实践,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取得了阶段性效果。多年前,许多有识之士就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后勤保障社会化的思路,但这只是在管理思想方面的探讨。...

点击显示 收起

2000年政府正式向医疗卫生系统提出了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战略方针。并将其定位于医院后勤保障服务的发展方向。3年的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实践,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取得了阶段性效果。

多年前,许多有识之士就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后勤保障社会化的思路,但这只是在管理思想方面的探讨。同样,我们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进行研讨和思考,进一步理解了它的意义。

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与资源稀缺性的矛盾。同样对于人类来说,自然界能够提供的资源是有限的。而解决资源稀缺性矛盾目前最好的方法就是优化资源的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

从宏观经济意义上认识,政府提出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战略方针并不是简单和孤立的,它的背景是整个社会的“大后勤”改革。这个“大后勤”概念是指依赖于政府财政预算拨款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事业单位和特殊单位的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它包括了机关后勤服务化社会改革,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以及其它事业单位的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在我国它们的数量是庞大的,这种“小而全”的模式耗费的经济资源也是相当巨大的。

长期以来,医院后勤的状况也如同其它需要进行“大后勤”改革的行业一样,存在着冗员多、效率低、技术落后、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的现象。所提供的服务产品质次价高。基于这些状况我们可以看到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从医院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地位来看,医院是一个为大众提供健康服务的特殊行业,是国民经济运行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就医院的现状来看,我国目前的大部分医院属于公立医院,政府把保证国民健康的重任托付给了这些公立医院。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政府始终将公立医院列入财政配置资源的范围,运用财政配置资源的方法,向公立医院无偿投入了大量的资源。这些大量的资源都来源于国民税收。而公立医院同时又享受免税的优惠待遇。到目前为止,我们医疗卫生行业和众多的靠财政配置资源的行业一样,向上级负责的观念较强,而向纳税人负责的观念就很少。其实,向纳税人负责同样也是我们这些靠财政配置资源行业的应尽之责;另一方面,尽管政府向公立医院无偿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但这对于承担了保障国人健康重任的医疗卫生行业来说是不够的,所以提高政府投入资源的有效性就显得非常重要。从这一角度分析,我们完全可以理解政府提出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意义和必要性。

从微观经济意义上认识,医院在目前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中同样遇到优胜劣汰的问题。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医院的发展和生存将面临国际性的挑战。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国服务贸易的全面对外开放就在眼前。

从目前医院实际运行的情况来看,年度支出中用于医院后勤保障服务方面的费用支出比率较高。而较高的医院后勤保障服务成本制约了医院的发展,同样也降低了医院在医疗服务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通过分析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必要性。同样,透过分析研究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必要性,我们也看到了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长期性。首先,医院后勤资源配置不合理,服务成本高、效用低的局面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和其它有着相同状况的行业一样,是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管理所造成的。 是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也是国有企、事业单位行政代理和产权不清晰的产物。其次,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尚未发育成熟。要实现真正的医院后勤资源优化配置,是要有前提条件的,它需要有一个规范的市场经济体系环境。市场经济体系是由成熟的市场主体,完善的市场体系,健全的市场机制,规范的市场运行规则和政府间接的宏观调控共同组成的。市场经济体系的发育成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期才能形成。而长期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所形成的思维方式和大部分的运转模式,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得到根本的改变。同样,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是要在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前提下,即市场能提供的服务可以满足医院后勤保障需求时才能逐步实现的。再者,任何一种创新变革,在它的初期阶段总会有许多人不理解,也必然会触及许多人的利益。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如同其它改革一样,也会触及许多人的利益。特别是原来长期从事医院后勤服务的人员,当他们的利益受到冲击时,这些人就有可能成为改革的阻力。

从社会发展的历程来看,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需要创新变革。从现实生活看,任何一种创新变革都会遇到阻力。但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阻力的分析,可以寻找出“多赢”的方法,从而去化解阻力,使之成为动力。笔者认为,只有充分认识和理解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必要性和长期性,我们才会在行动上不急躁冒进,脚踏实地,根据各个单位的具体情况,在不同的阶段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行动策略,才能取得有效的结果。

通过对这3年来的本市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实施过程观察,我们可以看出许多特点。其中主要有:(1)市、区卫生主管部门,在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实施过程中采取了“稳步推进策略”,不搞“一刀切”,不用行政命令指挥,而是积极推广各种经验。(2)各家医院在后勤人员配置上,普遍采取“只出不进策略”。医院后勤人数占整个医院人数的比率不断下降。(3)“战术”多样化。各医院所采取的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战术”多种多样。既具体操作模式不一样,各有各的特点。如有“三级”医院的“六院—瑞金”模式等 [1] 。有“区中心”医院的“长中心多元化柔性组合策略”模式。还有适合于规模较小医院的“川沙”模式等。

多样化的改革模式都是以成本为导向,试图用最小的投入去获取最大化的后勤服务。从经济学角度讲,其最终目的就是利用有限的资源来充分满足医院后勤服务的多方面需求。总之,用经济学观点思考,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旨在解决优化资源配置问题,这种“优化资源配置”的变革进程是长期的,具体实施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注重提高“实效性”,即既能满足需要又要减低成本。

作者单位:200336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 

(编辑 罗彬)

作者: 何平陈强 2005-9-2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