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5年第3卷第6期

浅谈二级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

来源: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摘要:医疗设备是医院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医院建设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陆续进入各级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成为医疗设备管理的中心环节,如何管理好医疗设备,对医院至关重要。现就二级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谈谈笔者的看法。1建立健全医疗设备管理组织机构......

点击显示 收起

  医疗设备是医院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医院建设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陆续进入各级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成为医疗设备管理的中心环节,如何管理好医疗设备,对医院至关重要。现就二级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谈谈笔者的看法。

  1  建立健全医疗设备管理组织机构

  为实现医疗设备的科学化管理,保证医疗设备购置、使用、维护系统工程的顺利进行,各二级医院应组建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及设备科。

  1.1  组建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 

  由分管领导、工程技术人员、各科室主要负责人组成,负责医疗设备项目评估;审议医疗设备管理办法,将医疗设备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审议医疗设备购置规划,确定年度购置计划;论证确定大型医疗设备购置机型及厂家;对医疗设备的购置、使用、维护进行监督和指导;对医疗设备效益综合分析,提出解决意见和建议;审议医疗设备的报废手续,调剂使用闲置设备。

  1.2  组建设备科 

  组建设备科,作为院属职能机构,全面负责医疗设备的供、管、修工作,处理所有与医疗设备有关的事务,参与医院管理与决策。设备科下设设备管理室、设备档案室、设备维修室、配件库、新设备库及废品库。鉴于二级医院规模较小、医疗设备数量有限、工程技术人员少,各医院可根据各自的实际采取一兼多职、合理安排,既保证设备科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又做到人尽其才各负其责。

  2  建立医疗设备专项基金

  医疗设备专项基金是医院医疗设备建设的根本保证,只有在医疗设备专项基金经费额度范围内,院领导才有可能及时批准或有效实施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审定的采购计划。医疗设备专项基金,通常可由一定比例的医疗收益、医疗设备折旧费、处理医疗设备残值以及其他如赞助、捐赠等经费构成。

  3  建立健全医疗设备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使医疗设备管理规范化,充分发挥其效能,必须建立健全医疗设备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如《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设备科工作制度》、《医疗设备购置管理制度》、《医疗设备维修工作制度》、《医疗设备专管专用制度》、《医疗设备专管共用制度》、《医疗设备使用责任人工作制度》、《医疗设备使用人员培训、考核制度》、《医疗设备报废制度》等等以及各种奖惩细则,使医疗设备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4  建立健全医疗设备档案

  医疗设备档案是医疗设备管理的信息之源,也是保证医疗设备运行质量的重要条件。医疗设备档案的保存和利用是相辅相成的,保存是手段,利用才是真正的目的,它为计划引进提供信息,为分析论证提供证据,为医疗设备标准化管理提供方向,为医疗设备维修提供数据,为医疗设备报废提供依据。医疗设备档案的内容包括医疗设备从申购→论证→购置→安装、调试、验收→使用、维护、监测→报废(淘汰)全过程的所有资料,如申购书、论证书、医疗设备生产许可证、医疗设备进口注册证、医疗设备经营许可证、经销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购置合同书、发票复印件、操作手册、维修手册、电路图、安装调试验收报告、合格证、操作人员使用技术合格证、计量器具检定证、医疗设备登记表、操作规程、操作流程、责任制度、维修登记表、使用登记表、效益分析报告、来往信件及其他声像图片资料、技术状况鉴定、报废表等。

  5  加强医疗设备购置管理,把好医疗设备质量关

  医疗设备购置的管理,是指医疗设备从落实资金和预算、查明需要、经过综合平衡、编制计划、选型订货直至设备到货整个过程的管理,是医疗设备全程管理的重要环节和起始阶段。医疗设备的购置是集管理、经济、技术和实践经验为一体的、专业性政策性要求较高的综合性工程,是医院管理人员尤其是医疗设备管理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而长期的工作,只有经过全面考虑、合理论证、科学分析,才能科学的投资决策,才能以最小的投资获得最大的效益回报,切实为医院的全面建设和发展打下基础。

  5.1  全面考虑、合理论证、科学分析 

  遵循“技术上先进、功能上适用、经济上合理和有效”的原则,既要考虑医院的人才状况、规模、条件及专科发展方向,又要考虑资金来源(贷款、集资、合资、自筹)、安装房屋、使用技术力量及维修技术力量等情况;既要认真调查研究,对医疗设备使用效益(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又要对医疗设备的先进性与可靠性、配套性与灵活性进行认真分析论证,从全局出发,以实为主,防止贪大求全。应根据医院的需要购置使用效率高、投资回收快、及科研攻关项目的急需设备;根据医院财力状况购置投入产出比、性能价格比高的使用设备;以现有的使用、维修及管理人才状况为标准,使购入设备“物有所值, 物尽其用”。

  5.2  实行招标采购,提高采购透明度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医院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招标采购已成为医疗设备采购的重要方式。招标采购是指采购方事先提出设备、工程或服务的条件和要求,邀请必要数量的投标者参加投标并按照法定或约定程序选择交易对象的一种经济行为和交易方法,可以提高采购活动的透明度、客观性及监管力度,防范和堵塞暗箱操作,杜绝人情关系的干扰和腐败行为的滋生,通过最大限度的竞争,获取资金的节约和采购效益的最大化。招标采购不但有利于医疗设备管理的宏观调控,把握投资方向,促进廉政建设,而且有利于患者的切身利益,同时也有利于厂商的持续发展。

  招标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接受招标任务后,编制组织工作文件、论证设备技术指标、编制招标书、邀请投标人、制定评审文件和谈判文件、制定评定标准;第二阶段:依据组织、谈判、评审文件,实施招标谈判;第三阶段:依据组织工作文件将中标设备项目核准报批,依据合同法签订合同。招标工作应严格遵守“公平、公正、公开和诚实信用”的原则,规范必要的工作程序,以保证其招标的公平、公正性,确定招标技术指标应严谨准确,评估标准细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用户标准要求。

  5.3  招标采购中的注意事项

  5.3.1  严格审查投标人资格 

  投标人应按标书要求提供以下资质文件:产品营业执照(复印件)、产品鉴定证明书(复印件)、质量认证书(复印件)、法人代表资格证明书、法人代表授权书、企业税务登记证、投标方情况表、关于资格的声明函 、医疗设备经营企业许可证、企业资格证书、进口企业资格证书、产品生产许可证、产品生产准字号、 投标保证金等。经招标组委会审查符合要求后,方可参加投标谈判,否则取消资格。

  5.3.2  选择中标产品时需考虑的主要因素 

  在选择中标产品时需重点考虑以下因素:产品的品牌信誉、产品的具体性能、功能、价格、耗品类价格、本地售后服务(含保修期外维修收费分析)、供货日期、付款方式等。

  6  加强医疗设备使用管理,搞好效益分析

  现代化医院管理和市场经济要求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以较小的投入,发挥较大的技术效益和经济效益。医疗设备购进后,必须加强使用管理,建立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搞好效益分析,才能保证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

  6.1  建立健全医疗设备使用制度,提高使用率 

  建立健全各种相关的使用规章制度,如:《医疗设备使用责任人制度》、《医疗设备专管专用制度》、《医疗设备专管共用制度》、《医疗设备使用人员培训、考核制度》等,避免不当操作,确保设备的正确操作与合理使用,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尽可能地开发设备所具有的功能,做到“物尽其用”。根据医疗设备的不同类别,分别制定不同的使用率指标,与使用科室的经济指标挂钩,赏罚分明,以经济手段保证设备使用率,同时应注意不要片面追求使用率,制止乱检查、乱收费现象,以免加重病人的负担,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对一些使用率较低而各科室又必须配备的设备,为避免设备的重复购置,可实行专管共用,成立专管共用设备室,由专人管理,负责日常保养,各科需使用时,可向管理人员办理借用手续,用完后及时交还。

  6.2  开展医疗设备使用效益分析 

  开展医疗设备使用效益分析是加强使用管理的有效方法,通过效益分析,使医院领导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为医院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帮助使用科室综合分析,加强设备的使用管理。

  使用效益分析的方法是:(1)确定使用效益分析的内容:收支情况、工作条件、科研情况等;(2)收集统计各项数据,将数据列表分析;(3)写出分析报告;(4)向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汇报。

  7  加强维修管理,提高设备完好率

  医疗设备的维修是保证医疗设备正常运转,提高设备完好率和使用效率的关键,要保证医疗设备充分发挥效益,必须加强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7.1  加强维修资料、物资的建档和管理 

  建立健全并管理好档案。对无图纸、说明书的,要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尽可能使其完善;应尽可能地订购一些专业图书、报刊、杂志和常用的技术手册,并妥善保管,以供维修人员学习、查阅;应做好维修记录,包括维修时间、故障现象、原因分析、处理方法、费用情况等;建立元器件库,有计划地贮备一些常用的零配件,并由专人管理,做好使用记录;加强维修工具的装备,注重维修工具的更新和保管;对报废设备进行有选择地回收入库,以保证一些配件难购设备的维修。

  7.2  建立并完善各项维修管理制度 

  建立并完善《医疗设备维修制度》、《医疗设备维修责任制度》等,制定设备维修计划,树立对临床各科室全方位服务、为设备服务变为为病人服务的观念,加强临床科室对维修工作的监督和制约力度,充分调动维修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维修人员学技术的自觉性。

  7.3  不断提高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 

  有关领导应关心维修技术人员的培养,有计划地派出学习、进修,组织维修人员对技术难题进行探讨;提倡维修人员总结经验、撰写论文;鼓励维修人员配合临床医疗和科研开展技术开发和科研活动,不断提高维修人员的基础理论水平、设计思维和动手能力,使其不断地了解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加深对各种医疗设备的精通程度。

  7.4  改进维修方式 

  目前,医疗设备的维修,大都是采用被动性事后维修(即故障发生后才着手维修),不利于解决大中型医疗设备突发故障和开机率的矛盾,维修工程技术人员应转变观念、改进维修方式,以可靠性维修理论[1]为指导,针对各类设备的不同特点,合理采用预防性维修、预测性维修、主动维修和被动性事后维修。

  医疗设备维修工作是一项综合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疗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医院领导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克服那种只重使用、忽视维修的错误思想,切实抓好维修管理工作,使医疗设备更好地服务于医疗事业,为医院增收节支。

  8  加强医疗设备的计量管理

  医疗设备的计量管理也是医疗设备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计量器具在医疗机构的诊断、治疗、科研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医院应重视对计量工作的管理,使计量器具在诊断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作用,真正对病人的健康负责。计量管理的主要内容有:计量器具建账建卡,依法定期送检计量器具、定期自检、设备维修后自检或送检、完整的计量技术档案等。对于陈旧老化、超过使用年限、计量检测不合格或不能使用的设备,应及时淘汰报废,以确保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总之,只要各二级医院顺应时代的要求,更新观念,强化管理意识,做好以上各方面的工作,既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又有一定管理、使用、维修素质的人才,既有完善的管理组织机构,又有科学的管理办法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就能使医疗设备达到合理使用,提高完好率,在医疗上发挥最佳的效能,取得最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促进医院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儒普.可靠性维修理论在医疗设备维修中的应用.中国医疗器械杂志,1995,19(3):167-168.

  (编辑 晓  青)

  作者单位: 655402 云南省宣威市来宾医院院办

 

作者: 何贵荣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