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5年第3卷第9期

坚持以人为本 加强医院药学专业队伍建设

来源: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摘要: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作出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论断,提出了人才资本是第一资本的新理论。的确,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已成为竞争中能否取胜的第一要素。医疗市场的竞争,一靠技术、二靠人才,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既是知识和财富的拥有者,更是创造者。...

点击显示 收起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作出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论断,提出了人才资本是第一资本的新理论。的确,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已成为竞争中能否取胜的第一要素。医疗市场的竞争,一靠技术、二靠人才,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既是知识和财富的拥有者,更是创造者。各级医院的医疗、医技、药剂是业务工作的3大主体。长期以来,药剂工作在整个医院业务的效益评价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药养医的现状在短期内还难以改变。但是,药剂队伍的现状又是整个医院工作的短线,人才缺乏、学历层次低、素质差,年龄老化已成为客观的事实,严重制约着医院药学事业的发展。为搞好医院药学专业队伍的建设,适应现代化医院业务建设的需要,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开发人才资源,从传统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过渡到稳定、发展、招募的战略上来;应舍得花力气、下赌注,最大限度地发挥药学专业人员的才能,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为此有许多实际工作要做,应成为各级医院管理者的共识。

  1  重视药学专业人才引进

  对人才的引进是一个投入少、见效快、可选择性高的方法。一方面要为引进人才提供展示能力的舞台、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单位管理者要有内在的思想意识和动力,有惜才、爱才、引才的迫切愿望和要求。

  1.1  拓宽引才渠道  随着卫生体制和人事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激发了人才流动的活力,人员由原来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为医院人才的双向流动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1]。医院领导应适应新形势,统筹考虑、全面规划,根据本单位药剂人员的数量、学历结构、素质现状,从适应现代化医院建设的需要,从医疗业务发展和提高的要求以及结合医疗市场服务的实际考虑:一要采取分年度,有计划地优先引进应届药学专业的本科、专科毕业生,有条件的还可以引进药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二要根据药剂科建设需要,立足长远,放眼未来,采取调进和柔性流动的方法,吸收一些高学历、高素质、有一定专业特长的药学人才,以适应药学工作的需要。逐步改变药学队伍的学历层次和专业素质,建立梯队结构,改善人才资源配置。在引进人才机制上,首先,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单位领导要严格把住进人关,低学历、非药学专业人员坚决不进药剂科;其次,各级医院领导应实事求是地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符合单位实际的人才引进、使用和培养的长远规划,坚持民主集中制决策,引入竞争机制,增加进人透明度;再次,要从实际出发,创造引进人才来院为药学事业建功立业的各项优惠条件和待遇,抛出“红小豆”方能引来“白鸽子”。

  1.2  不拘一格招才纳贤  人才资源是软件资源,物质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使用必须通过人才资源来实现。在人才引进上应克服因循守旧,囿于旧模式,固守短期行为的思想,重视、挖掘、引进药学专业人才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药学事业发展的保证。因此,在药学人才选拔上,眼睛既要向外,瞄准可选择的苗子,通过一定的渠道、提供一定条件进行招才,借他人之智为我所用;更重要的是坚持眼睛向内,放开视野,坚持本土培养,做到两者有机结合,既不能自以为是,自傲自大,更不能招来“女婿”赶走“儿”。

  1.3  营造良好的氛围  我们要对有真才实学的药学专业人员进行有效地引导,营造公开、平等竞争的环境和氛围,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技术条件、业务培训与提高的机会,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所学专业技能有用武之地,才能留住人才;在单位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提供一个宽松、自由和良好的人际环境,满足他们开展工作的需要,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多出论文、早出成果,努力实现自身的人生目标。

  2  加强药学专业人员培养和提高

  医药专业队伍的成长和成才具有其特殊性。医药科学是一个充满未知的领域,它的服务对象是社会人,直接针对人的健康和生命,具有社会性、探索性和精确性。

  2.1  坚持主渠道培养  各级药科大学(药学院、研究生院)、药学专科学院(校)、中等药学专业学校是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建国以来为药学战线培养了大批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扩大了招生规模,为药学事业、药学研究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药学专业队伍综合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学历较低,知识结构参差不齐;药学素质和结构不能适应需要,缺乏药物学、生物药剂学、微机操作系统训练等,已不适应现代药学发展的需求。

  2.2  抓好继续教育提高整体素质  药学专业人员的职责不仅仅是配方、发药,当简单的操作工,更重要的是要为患者提供各种高附加值的专业服务。因此,必须狠抓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促进药学专业人员由医药院校正规教育取得的文凭终身向终身教育转变,继续学习、更新知识、不断进取、提高素质。营造一种不是“学历至上”、“文凭第一”,而是“能力第一”、“业绩第一”的良好环境,使学习成为一种压力,成为一种自觉、主动地提高素质[2]。在单位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时,既要考虑经常性的教育方式,如学术讲座、药学年会、短训班、进修、参观学习等;还要考虑远程(网络)教学、学历教育(面授、函授)和上级医院联合开展、引进药学新项目、新方法等较为特殊的培养方法。让现有的医药学人才跟上医学和药学发展的科学步伐,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县级以上医院应鼓励现有药学人员参加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引导他们不断接受新知识、提高他们的业务技术水平。有条件的医院可以逐步实施药师参与临床并指导合理用药的制度,让药师参加查房、会诊和疑难病例的讨论,以便让临床药师在指导合理用药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开展以合理用药为中心的药学工作,推进合理用药,密切药师与医生及患者之间的关系。

  2.3  抓好药学人才梯队建设  在注重全员使用和培养的过程中,要遵循培养-使用-再培养-再使用的不断发展过程,除抓好近期培养外,还应选择基础扎实、素质高的对象到药学研究单位或上级医院进修,使他们了解药学前沿的相关知识和研究动态,回来以后放到业务骨干岗位锻炼、考核、评价;对德技优异者要重点培养,使之成为学科带头人,搞好人才梯队建设。在药学梯队建设过程中,还要引进竞争机制,大力营造竞聘上岗、优胜劣汰、庸者下、能者上的良好环境,提供人才脱颖而出的机会。从而使医院药品管理逐步由经验管理向微机化管理过渡,实现金额和数量双重管理;由手工操作向自动化操作转变;医院制剂从供应保证型向技术开发型转变;工作重点从满足配方需要向临床药学研究转移;使医院药品管理工作更具科学性、严谨性和易操作性,减少医患矛盾,提高两个效益,扩大医院知名度[3,4]。

  3  落实药学专业人员的使用和管理

  医院药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承担着药品供应、调剂、制剂、质量控制、临床药学、药理咨询、药物情报、药事管理、药学教育和科研等任务。但是,医院药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其核心是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而临床药师是药学服务最前沿的药学技术人员,他们的素质、能力、水平、经验直接关系到所提供的药学服务质量。因此,抓好药学专业人员的合理使用和科学管理,制订相应的制度、措施和办法,充分发挥他们的价值和积极性十分重要。

  3.1  抓好岗前培训,确立专业思想  药学工作不同于其他专业,工作既单调又复杂,科技含量较高、责任重大,延伸服务比较复杂。因此,通过 “双选”进入到医院药学岗位工作的新毕业生或新调进人员,首先应抓好岗前教育,使他们了解本岗位工作的性质、特点、任务和职责、责任;其次是要学习有关规章制度、法律法规、技术操作规程、奖惩办法等,初步树立热爱本职工作,培养良好的职业修养、爱岗敬业,严肃的工作作风、严谨的工作态度打下基础;第三是将职业道德教育列入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贯穿于人才建设、培养的全过程,以身边事教育身边的人,增强职业责任感和荣誉感,为药学事业作奉献的精神,做到行业作风优良,岗位服务规范,群众评价满意,将行风好坏实行一票否决并与一次性申告待岗紧密结合。

  3.2  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  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是落实医院目标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对药学技术人员实际工作的有效反馈,也是营造竞争机制的重要举措,更是晋升晋级、实现公正分配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业绩指标进行量化,制订出具体和操作性强的考核细则,进行公开、公正、公平的评价,按不同岗位和技术层次的复杂程度和风险性大小,将管理要素、技术要素和责任要素纳入综合考核。使药学专业人员能充分履行职责,恪尽职守,使其能力、特长和专业兴趣得到充分发挥并实现自己心理上的满足,觉得单位有自己的用武之地,从而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最大潜力,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3.3  完善激励机制  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应从政治上关心,学术、技术水平的提高,工作环境的保证,生活条件的改善方面尽可能提供方便和给予满足,使他们安心工作、积极进取。分配制度上实行一流岗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体现待遇留人、待遇吸引人、待遇感召人、待遇鼓励人。在发挥专业人才作用,加快人才培养方面,单位领导要坚持任人唯贤原则,重视真才实学,不搞求全责备,发现优秀人才、业务骨干的苗子,应大胆使用,给他们压担子、选课题、设台阶,让他们挑大梁,施展才华;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发挥特长;在晋升晋级、评优等方面要力排非议、大胆考虑中青年骨干,不搞论资排辈,运用选票法,做到不拘一格;对业绩优、效益好、发展快和具有突出贡献的要给予必要的精神和物质奖励,重奖突出人才,激励拔尖人才,鼓励创新人才,扶持后备人才,形成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营造院兴我荣、院衰我耻的良好学术氛围,不断提高药学水平,满足临床药学和广大患者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钱治淮.优化人才环境是医院发展的坚实基础.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2,22(10):28.

  2  陆斌.加强药房管理工作的思考.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1,21(12):28.

  3  李野.关于我国医院药学人才培养的探讨.中国药师,2004,7(8):594.

  4  金鸿.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全面提高医院的竞争力.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9:570.

  作者单位: 100026 北京,北京市朝阳区第二医院

  (编辑:李建伟)

作者: 陆斌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