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6年第4卷第1期

贵州省流行性出血热灭活疫苗远期流行病学效果研究

来源: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摘要:com摘要:目的观察流行性出血热灭活疫苗远期流行病学效果。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流行性出血热(EHF)特异性IgG抗体。结果初次免疫、加强免疫和强化免疫反应率分别为0。初次免疫和加强免疫后1年保护率为83。...

点击显示 收起

  Study of the long-term epidemiological efficacy of inactivated vaccine against EHF in  Guizhou

  Chengli Hea,Guoqin Liub,Yixiong Zhangb,Wanbang Sunb,Xuegui Huangb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long-term epidemiological efficacy of inactivated vaccine against EHF.METHODS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t antibody assay (IFA) was used to test the specific IgG antibody.RESULTS  The effect of the vaccine after primary immunization, enhancement inoculation and immunization again this time were 0.04%, 0.09% and 3.42% respectively. Serumfluorescent antibody positive rate were 40.54%, 75.00% and 85.23%. Their protection rates in population were 83.11% and 95.10% for primary immunization and 1 year after primary immunization, and the protection rate against EHF per year  was 77.84% from 1992 to 2001. The GMT was increased from 40.29 to 71.13 after inoculated again.CONCLUSION  The inactivated EHF vaccine was safe. It also showed epidemiological efficacy. According to the observation, we can concluded that it is necessary for people who underwent the whole course inoculation to inoculated again timely.

  Key words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inactivated vaccine;epidemiological efficacy;mass immunization

  a The Health Supervision Institute of Zunyi County,Zunyi 563100,China

  b Department of Immunology of Zunyi Medical College,Zunyi 563100,China

  Correspondence to:Chengli He,hxg196811@sina.com

      摘要:  目的  观察流行性出血热灭活疫苗远期流行病学效果。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流行性出血热(EHF)特异性IgG抗体。结果  初次免疫、加强免疫和强化免疫反应率分别为0.04%、0.09%、3.42%;荧光抗体阳性率为40.54%、75.00%、85.23%。初次免疫和加强免疫后1年保护率为83.11%、95.10%,近9年免疫人群年均保护率达77.84%,强化免疫后血清抗体几何平均滴度由40.29上升至71.13。结论  该疫苗安全性较好,具有良好的远期流行病学效果;疫苗接种人群应适时强化免疫。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灭活疫苗;流行病学效果;强化免疫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简称EHF)是20世纪30年代初,在黑龙江下游,我国与前苏联国境交界地区最早发现的一种由汉坦病毒感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过去以灭鼠防鼠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1]。自1993年以来国产EHF灭活疫苗的问世,近、中期免疫效果较为理想[2,3],为该病的预防提供了最有效的措施。本研究是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1992~1993年对贵州省遵义县进行了较大范围人群EHF鸡胚细胞培养灭活疫苗免疫接种的基础上[4],观察该人群EHF灭活疫苗的远期流行病学效果,同时随机对部分人群进行强化免疫。

  1  材料与方法

  1.1  疫苗  初次免疫和加强免疫为EHF病毒A16株鸡胚细胞培养灭活疫苗,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提供;强化免疫疫苗为杭州天元生物制品药业公司生产的EHF灭活疫苗(Ⅰ+Ⅱ型),批号:20000807。

  1.2  研究对象  选择贵州省遵义县龙坪镇完成1992、1993年EHF疫苗全程接种的人群为远期流行病学效果研究对象。随机抽取95人,其中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低于1∶320为强化免疫对象。以与该县地理景观相似、发病率接近的三合镇为对照。疫苗免疫地区和对照地区疫苗免疫前5年的发病率均在30/10万以上。

  1.3  免疫接种  以片区为单位进行成片初次免疫,上臂外侧三角肌肌注1针(2ml),1年后同等剂量加强免疫,9年后强化免疫采用同种方法肌注1针(1ml)。

  1.4  接种反应视察  包括注射时的即时反应,注射后的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统一观察标准和观察时间,专人负责。

  1.5  血清学检测  疫苗接种前、注射后30天,加强免疫和强化免疫后15天静脉采血3~5ml,分离血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EHF特异性IgG抗体,结果判定以特异性IgG抗体≥1∶20为阳性[5]。冻干羊抗人免疫球蛋白G荧光抗体由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EHF细胞抗原片由浙江省卫生防疫站提供,荧光显微镜BX60型(日本Olympus)。

  1.6  病例的发现  采用疫情报告,结合临床经血清学诊断者,详细收集临床资料。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检验方法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接种反应  1992年初次免疫40966人,1年后加强免疫32556人。初次免疫2人和加强免疫3人在疫苗注射后发生晕厥,反应率分别为4.08/10万和9.21/l0万,经调查为过敏体质或精神紧张所致。初次免疫观察1221人,体温>37.5℃者15人,均<38.5℃;加强免疫观察1006人,体温>37.5℃者20人,均<38.0℃,疫苗注射部位有轻微疼痛;强化接种88人,其中2人有轻度发热,1人局部疼痛,反应率为3.42%,无硬结,未见其他异常反应。所有接种反应均未经处理自愈。

  2.2  血清学效果  接种后初次免疫后抗体阳性率为40.54%,加强免疫后明显升高达75.00%。从完成初次免疫和加强免疫的人群中随机抽取95人,其中男39人,女56人,年龄22~60岁。以农民为主,其抗体阳性率为52.12%,几何平均滴度(GMT)40.29。对人群抗体滴度低于1∶320者88人,其中男37人,女51人,进行了EHF疫苗强化免疫1针。两组人群的构成无性别差异(χ2 =2.11,P>0.05)。疫苗接种人群在一针强化免疫后,抗体阳性率85.23%,GMT由40.29升高至71.13,强化免疫前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χ2=13.92,P<0.005)。

  2.3  流行病学效果  疫苗初次免疫后的第1年,疫苗接种人群发病率9.76/10万(4/40966),对照人群为57.77/10万(31/53661),两人群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5.50,P<0.01),保护率为83.11%。1年后,加强免疫人群发病率9.21/10万(3/40966),对照人群为188.22/10万(10l/53661),两人群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53.88,P<0.01),保护率为95.10%。近9年免疫人群的年均发病率为16.38/10万,对照人群为73.92/10万(χ2=88.13,P<0.01),年均保护率达77.84%。

  3  讨论

  贵州省EHF灭活疫苗免疫接种结果显示该疫苗是安全的,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近、中、远期防病效果,与其他几种灭活疫苗近、中期免疫接种效果相似。本次通过对完成1992年和1993年EHF灭活疫苗预防接种的人群的继续观察研究,发现在接种9年后,抗体水平已降至40.29。对抗体滴度低于1∶320者,强化免疫1针后,抗体滴度上升幅度较大,说明机体产生了较好的免疫回忆反应。同时,在研究中发现,疫苗接种人群的血清抗体水平明显低于该地区未接种疫苗发病病后14.10年限的人群(GMT:97.87,χ2=27.98,P<0.001),但在1针强化接种后,疫苗强化人群与未接种疫苗发病人群血清抗体水平无明显差别(χ2=3.25,P>0.05),说明该疫苗诱导机体产生抗体的效果较为理想,进一步揭示适时强化免疫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此外,在抗体水平不高的情况下,疫苗接种人群仍保持很好的预防效果,可能与机体免疫回忆反应和细胞免疫作用有关。
EHF是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其发生和流行受疫源地自然景观中地形、水文、气候、土壤、植被、动物诸因素的制约。多年来采取以灭鼠防鼠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耗费多、难度大,且效果难以持久。我国已研制生产的几种EHF灭活疫苗,均具有较好的防病效果。目前防治策略仍应坚持以“灭鼠防鼠”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对高发疫区和其他疫区的高危人群,应大力推行EHF疫苗接种。疫苗接种人群可根据当地发病情况、经济状况等适当扩展到10~70岁。加快纯化疫苗和活疫苗的研究,提高疫苗有效抗原滴度,基础免疫最好减少到2针,以后在疫区适时强化免疫。疫苗接种应在流行高峰季节前1个月完成。流行高峰季节最好不组织接种。以防偶合病例的发生。疫苗的型别最好与疫区性质一致,混合型疫区可选用双价疫苗。

  参考文献

  1  陈化新,罗成旺,陈富,等.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研究.中国公共卫生,1999;15(7):616-623.

  2  陈化新,罗兆庄,张家驹,等.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预防效果和免疫策略研究.中国公共卫生,1999;15(7):561-568.

  3  严玉辰.流行性出血热灭活疫苗人群免疫及流行病学效果观察.中国媒介生物及控制杂志,1992;3(3):166-168.

  4  傅德庆,王昭孝,赵森才,等.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流行病学效果观察.贵州医药,1995;19(2):65-67.

  5  孙万邦.肾综合征出血热.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1995:42-44.

 (1.遵义县卫生监督所,贵州遵义 563100;2.遵义医学院,贵州遵义 563100)

作者: 贺承丽,刘国琴,张忆雄,孙万邦,黄学贵 2006-8-2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