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6年第4卷第9期

医务社工:医患和谐的人文机制

来源: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摘要:医务社工:医患和谐的人文机制(pdf)摘要:目前医疗纠纷频发,医患矛盾突出,医疗行业信任危机等不争的事实已成为社会不和谐因素之一。医患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双方利益是矛盾的根源,应当在双方之间建立一个第三方。现代医学已从生物学取向朝社会医学取向转变,注重疾病与社会因素的关系,注重医疗领域与社会领域的多学......

点击显示 收起

  医务社工:医患和谐的人文机制(pdf)

     摘要:  目前医疗纠纷频发,医患矛盾突出,医疗行业信任危机等不争的事实已成为社会不和谐因素之一;医患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双方利益是矛盾的根源,应当在双方之间建立一个第三方;现代医学已从生物学取向朝社会医学取向转变,注重疾病与社会因素的关系,注重医疗领域与社会领域的多学科合作,这些都在呼唤一个科学的工作机制、一个人文的服务机制、一个全新的职业,它就是——医务社会工作和医务社会工作者。医务社会工作机制的建立,将带来医院、患者、社会三方互动,适应现代医学发展,促进医患和谐的新局面。

  关键词:  医务社会工作;新机制;促进;医患和谐
   
  医疗纠纷频发,医患矛盾突出,医疗行业信任危机等已是不争的事实,且已成为社会不和谐因素之一。为化解矛盾、平息危机,要求医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整饬行风、建章立制等;呼吁患方尊重理解医方,并在医疗合同协议上搞风险倾斜,施加患方压力,甚至把公安、派出所搬到医院等,凡是能想到的都想到了,凡是能做的都在做。尽管有些做法是否妥当还有待商榷,但说明业界已高度重视此事,并在积极应对。

  1  不同阶段医方保障特点

  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医疗保障特点是“低水平,广覆盖”,城市人有“公费医疗”,农民有“合作医疗”;医院、卫生所医药费低廉,那时的医院还具备某些福利性质,人们还看得起病,医患双方利益均衡,医患关系相对稳定。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建立,城市企业改革,失业人员剧增;农村包产到户,农民外流;城乡社会阶层重组,贫富差距拉大等,尤其“医疗卫生产业化”推波助澜,导致“看病难,看病贵”,医患矛盾与危机加剧。《半月谈》杂志最近在东西部8个省、直辖市做问卷调查,排列出和谐社会十大热点[1]:第一是收入差距扩大;第二就是看病贵、上学贵、买房贵;看病贵与医患矛盾、医疗行业信任危机等是“产业化”的连锁反应,关于“产业化”以及医疗卫生改革,业界与社会多有评论,这里不做展开。医患关系的变化随社会变革、社会发展而变化,这就是医患关系的社会属性。所以我们的思路不只局限于医患双方或医院内部管理的层面上,应当打开思路在社会领域找出路,引进社会领域的工作机制,共同应对,实现医院、患方、社会三方互动,构建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开放式新体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这个社会领域工作机制就是医务社会工作。

  现代医学已从生物学取向朝社会医学取向转变,注重疾病与社会因素的关系,注重医疗领域乃至社会领域的多学科合作,而社会工作即为多学科合作的专业之一。社会工作的简明定义是指:“政府和社会提供,以利人为主旨,运用科学知识与专业方法开展的助人服务活动。”社会工作产生于19世纪末西方国家,其100多年的历史见证:社会工作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产物,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20年代社会工作开始在我国出现,建国初期有所发展,但在1952年随着社会学学科的撤销,连同社会工作教育一并被取消。改革开放、社会转型、体制转轨,迎来社会工作的复苏。1987年,部分高校恢复了社会工作专业设置,并通过高考向各地招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2  社会工作者的职责

  2.1  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内容  社会工作者,简称社工,是具体实施社会工作的专业人员,其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以利人为主旨),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为工作对象提供社会服务,以满足受助者生存、生活需求,摆脱困境,实现正常社会功能。西方发达国家以及我国台、港、澳地区的社工早已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其职业和声望与医生、律师和教师相当。21世纪初,我国城乡社会变革,城市社区建设的兴起,倡导社会福利社会化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建立,开启了社工专业化、职业化进程。2006年7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第九批国家职业标准,社会工作者纳入国家职业标准序列予以公布。2006年7月,国家人事部与民政部联合颁布《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社会工作者职业正式与国际接轨。社会工作按服务对象分类:儿童社会工作、少年社会工作、青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残障人社会工作等;按服务领域分类:社区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医院(医务)社会工作、福利机构社会工作、监狱(矫正)社会工作等[2]。

  医务社会工作是与医疗、预防、保健和伤残康复等相关的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与专业方法帮助患者解决涉及社会、家庭、经济、职业、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在医患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共同构建和谐的医院秩序,协助医护人员顺利完成医疗活动全过程。医务社会工作在我国是空白、缺位的,目前仅有上海的东方医院设立“社工部”以及华东医院为癌症病人提供医务社工服务,尚处在“锁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根据国际经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务社会工作是医院运行管理不可或缺的工作机制,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经之路。

  2.2  社工的缓冲作用  医患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双方利益是矛盾的根源。患者的利益:(1)花钱看病要有好的疗效;(2)要少花钱,要求医院收费透明低廉,医疗科学合理。而医方的利益:(1)收费,诊疗、检查、抓药都是增收创收重点,也是保证人员收入和医院运转的根本所在;(2)减少责任,降低风险成本。利益攸关,趋利避害,乃人之本能,对此我们应当实事求是,在利益博弈的状况下,让任何一方撇开利益谈沟通、谈和谐,都没有实际意义。所以在医患双方之间建立一个第三方,从中起到缓冲、斡旋、协调的作用,已势在必行,医务社会工作完全有资格、有能力承载这第三方的职能。我们可从下面案例了解医务社工的具体工作。

  例1,某住院患者家属常为医药费与院方争执,指责医院开大处方、重复计费、重复收费,并以此为由拖欠医药费,还要上访,找新闻媒体来曝光等,让院方十分头痛,医患双方很难沟通。后来发展到家属索性扔下住院患者不管,干脆就不与院方照面。医院说我们不是慈善福利机构,不交钱就停止治疗、用药,直至走人等。此时,医务社会工作者小李首先找患者家属面谈,详细了解患者家庭情况、拖欠医药费的原因及所面临的难处等,了解到该患者家庭确实贫困,系城市低保居民。小李晓之以理,指出有困难可以申请政府的社会救助,跟医院无理取闹解决不了问题。接着小李列出解决方案供其选择:(1)想办法筹钱交付医药费,让患者继续治疗,但后续费用还要负担;(2)向民政部门提请医疗救助,转院到专门收治贫困病患者的慈济医院免费治疗,这样没有负担。结果,患者家属选择后者,小李按有关政策与患者家属一道去申请救济救助,解决所欠医药费问题,医患矛盾得以缓解,协助患方联系转院事宜,事情妥善解决。

  例2,某医院过道的座椅上躺着一患病农民工,工友们把他送来只交了一点钱,输了1瓶药液后,便无人过问。医院左右为难,继续为其治疗谁来买单,不治疗又有悖于人道主义,而病人躺在过道里也有碍观瞻,造成负面影响。医务社工小顾闻讯赶来,与患病农民工交谈了解情况,得知其因建筑工地上常加班加点,长时间得不到休息而劳累致病。小顾首先找医院院长,建议给予继续治疗;接着联系该患病农民工所在的建筑工地,敦促工程队负责人尽快支付医药费;在敦促无果的情况下,小顾又依据《劳动法》找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求助,代理农民工主张合法权益。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干预下,该患病农民工医药费问题终于解决,获得正常治疗。

  例3,患者邢某,20多岁,经诊断患肾衰竭,需要进行肾移植手术。而捐肾者是邢某的父亲,邢父因此也住进了医院。开刀前,父子二人都十分紧张,儿子怕手术不成功,既伤害了父亲,也断送了自己;父亲怕术后失去劳动能力,连累家庭。医务社工小赵弄清情况以后,分别从几个方面开展工作:(1)与邢父交谈沟通,解释任何医疗手术都是有风险的,但现在科学技术发达,这类手术具备了一定的可靠性,为儿子康复担当必要的风险还是值得的;(2)请医学专家向父子二人讲解手术详细情况以及注意事项;(3)安排已做过肾移植的病人及其捐献肾的家属现身说法,把亲身经历、经验与邢家父子交流,见别人术后恢复的不错,父子二人心理压力和恐惧感都有较大缓解,心理障碍得到有效疏导,表示有信心迎接手术。小赵与负责邢某手术的医护人员结成综合治疗团队,全程服务,直至邢某手术成功,康复出院。

  2.3  社工与医生的职能区别  与医生的职能不同,医务社工从事的是与医患相关的社会方面及人文方面的工作;而医生的工作是治病救人,关注和侧重于生物学方面,这是专业分工的需要。一般说来,医务社工具体工作可以包括[3]:(1)了解患者状况与需求,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研究解决办法。(2)与医院医疗团队合作,发挥潜能、形成合力,使团队的服务更加科学,工作更加高效。(3)协调医患关系,协助医患沟通,帮助患者更好地接受各种医疗服务。(4)促进医生、护士与社会工作者之间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并共同分享,以提高服务质量。(5)为患者联系、寻求医院以外的各种社会资源,获取政府、社会的救济和援助。(6)参与医院有关医疗制度的讨论与制定。

  除了医院的工作之外,医务社工还在公共卫生领域发挥作用,主要包括:(1)宣传预防疾病和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知识。(2)开展社区心理卫生辅导。(3)参与社区医疗卫生设施规划与建设。(4)参与地方卫生行政法规的制定和修改。(5)参与公共卫生教育训练计划的制定和实施。(6)调查研究及评估社区医疗卫生功效与进展。(7)开展社区卫生保健工作。(8)承担救灾救助工作与应急任务。

  医务社工机制应由政府建立,可依照上述的模式在医院或卫生部门机构设立社工部、社工站,医务社工岗位,由政府公共财政购买,向社会公开招聘社工专业人才,社工站受医院或机构行政主管直接领导等,这样才能保障医务社工机制的规范并有序运行。

  参考文献

  1  求解八省市百姓关注的和谐社会十大热点.半月谈内部版,2006: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社工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建立.http://www.mca.gov.cn.2006-08-02.

  3  张乐天,徐玲.社会工作基础知识.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239-244.

  南京市鼓楼区民政局,江苏南京 210005

作者: 丁安祥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