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6年第4卷第9期

临床医学博士后管理方法及内涵的探讨

来源: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摘要:临床医学博士后管理方法及内涵的探讨(pdf)格式ResearchonmethodsandannotationofclinicalmedicinepostdoctoralmanagementFangshiZhua,YushengPengbAbstractItisdiscussedthathowteachinghospitalsincreasetheefficiencyofclinicalpostdoctoralmanagementinthefollowingsixaspects:enhan......

点击显示 收起

  临床医学博士后管理方法及内涵的探讨(pdf)格式

  Research on methods and annotation of clinical medicine postdoctoral management

  Fangshi Zhua,Yusheng  Pengb

  Abstract It is discussed that how teaching hospitals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clinical postdoctoral management in the following six aspects: enhanc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xecutive teams;ensuring postdoctoral research objectives and cooperative professors;establishing perfect evaluation system;building stimulation mechanism;developing academic communication and research activities;reinforcing postdoctoral professional moral and behavior criteria education. It is argued that outstanding postdoctoral education and the whole research,clinical and teaching development of hospital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postdoctoral management methods with clinical traits and high-efficiency and annotation.

  Key words clinical medicine;postdoctoral;hospital management;scientific research

  摘要:  本文就教学医院如何对临床医学博士后进行管理,从加强管理工作队伍的建设、制定博士后研究方向和确定合作教授、建立完善的评估考核体系、构建激励机制、开展学术交流和科技活动以及加强博士后科学道德的行为规范教育等6个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适应临床医学学科特点、高质、高效的博士后管理方法和管理内涵,与培养优秀博士后人才、对医院整体科研水平、学科发展及医疗、教学水平的提高休戚相关。

  关键词:  临床医学;博士后;医院管理;科学研究
   
  我国自1985年开始实施博士后制度以来,博士后事业呈迅速发展势头[1],至2005年12月出站博士后已接近2万名,博士后已成为我国高层次科技人才的主力军之一。博士后事业的兴起和壮大,对我国的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的设立,为我国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提高教学医院的临床水平、科研能力和促进医院的学科建设,亦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临床医学博士后事业蓬勃发展达到一定程度之际,设站单位的教学医院如何对博士后进行高质、高效的优化管理则显得尤为重要,其管理模式、方法、内涵和管理质量不仅关系到培养博士后人才的优劣,还直接影响着医院整体科研水平、学科发展和医疗、教学水平。然而,现今大多数设站医院,多依托学校的人事部门或博士后管理办公室进行人事或行政方面的管理,或参照研究生管理模式管理,尚未形成一套具有临床医学特点的博士后管理机制和相关制度,如此与临床医学特点相脱节依托学校管理的模式和方法,显然不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兹仅就教学医院如何对博士后进行管理等相关问题,试做探讨如下。

  1  加强管理工作队伍的建设,提供博士后工作、生活的后勤保障

  对教学医院而言,博士后管理是一项新的管理工作。建立高素质的、符合临床医学特点的博士后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员队伍是保证临床医学博士后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当今,仍有学者认为,博士后仅是与合作教授的合作关系,为临时人员;甚至有些医院在一定时间内当作临床医生在使用,在组织、人事、待遇和管理上尚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一现象十分不利于临床医学博士后事业的发展。笔者认为,要发展和完善临床医学博士后事业,首先,应健全医院内管理组织机构,院领导、人事、科教、医务、后勤等相关科室设有专人负责;其次,管理人员应更新观念,充分理解博士后管理工作承担着高层次人才的开发和培养的重要任务;应通过组织学习、培训、参观,学习优秀的管理经验、方法,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另需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博士后管理工作的服务水平。应将博士后工作的全过程和各项工作纳入制度化轨道,通过有序、高效、高质量的管理,为进站博士后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此外,尚应为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生活、后勤提供良好的保障,让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博士后研究工作之中。优秀的管理队伍和良好的管理机制,对吸引博士后进站和博士后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对培养和使用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将发挥重要作用。

  2  制定明确的研究方向,确定合作教授

  众所周知,设立博士后流动站的医院均为医、教、研为一体的大型教学医院,而医院科技队伍的构建、组成和医学研究的开展,将左右着医院的学科建设和发展。不少教学医院,均有自身的学科特色、重点学科和重点研究方向,并承担着不同级别的科研课题。而博士后工作期限一般只有两年时间,因此制定明确的研究方向、选择合适的研究课题,对于完成研究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故医院应根据本院重点学科的发展、梯队建设和课题研究方向的需要,确定专家组成员或学科带头人为合作教授,选择招收博士后。合作教授应考虑到课题的前沿性和创造性,担任着指导科研方向、把握科研进展、提供经费来源和解决科研中的疑点、难点等重要角色。而博士后可在合作教授从事科研的主体方向下,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兴趣以及原有科研工作基础和条件,开拓新的研究方向;亦可在合作教授的指点下,独立选择研究具有探索、开拓和创新型的课题。合作教授方向性指导、博士后与合作教授合理搭配、明确的科研方向、目标和博士后自身科研工作基础的结合,为博士后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将会奠定重要的基础。

  3  建立完善的评估、考核体系,客观评价培养质量和研究水平

  对博士后研究工作的评估与考核是保障和提高博士后培养、使用质量的重要手段,在促进博士后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加强博士后工作的宏观指导和管理等方面,起着鉴定、导向和监控作用,对推动博士后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研究工作一般均包括了立题、开题、研究实施、结题和总结报告几部分,而其研究成果往往由于研究周期的制约,提供成果的时间普遍比较滞后。因此,建立能相对客观地反映培养质量和研究能力、水平,并适合临床医学学科特点的评估、考核体系,是管理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应把具有原则性、概括性和抽象性特征的评估、考核指标,逐个转化为具体的、行为化和可测定的分级指标,用以对博士后研究人员进行综合考核和评价。

  笔者认为,对临床医学博士后的培养质量的评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研究工作的选题,包括先进性、科学性、可行性等;(2)科学研究工作的水平,包括完成课题的进度、深度、理论意义、学科创新等;(3)对临床的指导和实用意义,包括诊疗方法学上的突破、疗效的优势、适用范围、治疗药物的创新等;(4)科学素养,包括创新意识和能力、科学态度、敬业精神等;(5)对学科建设和发展的贡献,包括对医院实验室建设、学科建设、医疗技术的创新等。而对博士后在站期间的定期检查、考核和出站时的考核、评估,应以:(1)申请获得的纵向课题、争取获得的横向课题及经费;(2)发表研究论文、出版专著;(3)临床和教学能力;(4)科研成果、获得奖励、专利;(5)研究成果产业化;(6)学术影响(获得的学术职务、社会评价)等为评估考核指标。通过定期制度化的检查、考核,既可帮助博士后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又可调整方向、总结经验;末期通过对研究工作和博士后人员综合指标的观测、评估,对博士后培养质量和博士后总体水平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4  构建激励机制,弘扬科研精神,促进学术创新

  良好的激励机制是促进博士后科研潜能开发、激发科研精神、调动科研积极性,有助于研究进一步深入的方法之一。1999年,国家人事部和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对创新能力强、成果突出的博士后已设立了“中国优秀博士后”奖励规定、条例及相关政策和文件,目的是肯定其研究成就,鼓励和鞭策博士后研究人员继续努力和奋斗。笔者曾在从事于博士后研究工作所在的浙江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及博士后管理办公室,曾制定了相关奖励条例,如对申请获得的课题经费,医院给予配套资金;获得科技进步奖,被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载的论文给予经济奖励;每年对成绩特别优秀者设立“优秀博士后特别奖”,对综合成绩优秀和单方面成绩突出者分别设立“优秀博士后综合奖”、“优秀博士后项目奖”、“优秀博士后文章奖”、“优秀博士后管理服务奖”,网上公布其业绩。通过良好的激励机制,既弘扬了获奖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科研精神,又鼓励所有从事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干劲和信心,籍以促进科研的深入和学术创新。因此,激励机制是博士后管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

  5  开展本学科间及与交叉学科的学术交流和科技活动,促进学术发展和成果转化

  21世纪是知识更新迅速、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更为深刻和广泛的时代,因此,本学科之间及交叉学科之间的学术交流将会促进学科的发展和飞跃。从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一个学科中出现的重大理论问题,在本学科中长期得不到解决,而冲破了学科界限采取多学科联合往往会产生重大的突破。笔者认为,除本学科间经常进行学术交流外,临床医学可与分子生物、电子信息、仿生工程、分子化学,乃至伦理、社会等交叉学科进行沟通交流,并可定期举办或参加全国或地方性博士后论坛、专业学术会议、学术沙龙、专题讲座,参加全国博士后联谊,通过上述学术活动,既创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又能扩大知识信息量,影响个体思维、激发灵感,并通过交叉学科的联系、渗透,促进科技创新。

  科技活动也是将博士后的专业知识和所从事的研究工作与社会“嫁接”的方法之一,也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目前,我国医药工业发展迅速,需要高科技含量的技术“嫁接”和渗透;医疗卫生事业的社会化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亦需要为之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诊疗技术和高效药物。因此,博士后科技活动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基层,在社会效益的宏观层面上,既学有所用、服务于社会,又可协助医药企业解决技术难关或解决基层医疗技术难题和消除广大患者的疾病痛苦,又扩大了社会影响。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微观层面上,可搭建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渠道和桥梁,同时又促进了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有研究表明,发达国家成果的转化率通常为60%~80%,而我国只有15%~20%[2]。因此,博士后的科技活动,是促进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有力举措之一。

  6  加强博士后科学道德的行为规范教育

  临床医学博士后作为21世纪国家医学领域的栋梁之才,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完善自己,才能为我国医药科技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闪烁出绚丽光芒,收获到丰硕的果实。作为医院临床医学博士后的管理者,在日常事务管理的同时,亦应加强对博士后科学道德的行为规范教育,让他们明白自己所承担着的是救死扶伤、造福于民的医学科研重任,应有严谨、务实、求是、求真的科学态度和海纳百川、虚怀若谷的胸怀,更需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吃苦耐劳,反对急功近利、弄虚作假,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应开阔视野、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在科学研究道路上,敬业进取,甘于寂寞,淡泊名利,通过加强科学道德、行为规范的素质教育,把他们真正培养成为我国医学卫生事业的高级人才。

  总之,适应临床医学学科特点的博士后管理模式和方法及高质、高效的优化管理内涵与培养优秀博士后人才和对医院整体科研水平、学科发展以及医疗、教学水平的提高休戚相关。笔者相信,随着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管理机制的逐渐成熟,管理队伍人员素质的综合提高,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内涵的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临床医学博士后事业乃至我国的医学卫生事业,将会得到空前的发展和跨越。

  参考文献

  1  易宣.高校博士后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2):94-96.

  2  金锡华,邓芳,吴春芸.浅谈当代博士后应具备的素质.中国博士后,2003;(9):25-26.

  1.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南京 210028;

  2.浙江大学博士后管理工作办公室,浙江杭州 310027

作者: 朱方石彭玉胜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