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6年第4卷第10期

医疗费用上涨的原因及对策

来源: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摘要:医疗费用上涨的原因及对策(pdf)摘要:本文从我国步入老龄化国家、科技进步、医疗成本升高和补偿机制不完善派生出不规范医疗行为、宏观政策不配套等方面导致医疗费用上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规范医疗市场、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医院内部改革等建议。关键词:医疗费用。对策医疗费用上涨过快、群众医疗费用负担......

点击显示 收起

      医疗费用上涨的原因及对策(pdf)

     摘要:  本文从我国步入老龄化国家、科技进步、医疗成本升高和补偿机制不完善派生出不规范医疗行为、宏观政策不配套等方面导致医疗费用上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规范医疗市场、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医院内部改革等建议。

  关键词:  医疗费用;上涨;原因;对策

    医疗费用上涨过快、群众医疗费用负担过重、反映强烈,把医疗卫生费用控制到合理水平是社会各界的普遍要求。

    1  原因我国正逐步成为老龄化国家,老龄人口迅速增长,老年人口消耗的医疗费用占医疗总费用的比重增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加上工业化、城市化过程所发生的环境污染,使职业病危害和营养失衡的疾病上升,导致医疗服务需求急剧增长,医疗费用上升[1]。由于科技进步所带来的高精尖仪器设备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一次性卫生材料的普及,以及其他消费品价格的上扬,拉动医疗费用总量的增长。随着医疗成本的升高和医疗服务的补偿机制不完善,医院派生出不规范的医疗行为:(1)医院从自身生存、发展出发,走入大处方、滥用:高档抗生素、贵重药品、重复检查、过度使用高新技术设备的误区,造成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2)医院的入不敷出,促使医院内部层层包干经济指标,实行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把医院的经济收入与医务人员个人利益挂钩,这种动力推动医疗费用大幅度上升。(3)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形成医疗机构“价内损失价外补”的违规现象,出现了分解收费、重复收费、巧立名目乱收费,造成医疗费用的不正常上升。宏观政策的不配套,导致各种利益关系在机制上存在矛盾:(1)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和落实财政补助政策的矛盾。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在欠发达地区,政府的财政补助政策难以落实,而要医院实行“核定比率,超率上交”和按比例提取社区卫生服务和预防保健资金的管理办法,医院的生存需要和对利益的追求,下降医疗费用的目的难以实现。(2)医疗机构集中招标采购药品,药品价格实行顺加作价,导致药品供应商和医院在经济利益上的一致性,同质的药品,医院也愿意高进高出,尽可能得到多的差价,使一部分药品出现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后进价的大幅上扬的怪现象,降低医疗费用的愿望难以实现。(3)一次性材料按进价顺加作价,医院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又由于医院内部科室核算的要求,科室为完成一定的利润额,造成一次性材料临床使用泛滥,促使医疗费用上涨。

    2  对策

    2.1  规范医疗市场,促进医疗机构的竞争  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整顿出一个布局合理、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医疗市场。医疗机构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国家从一部分公立医院中退出,形成多种所有制医疗机构并存的格局,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降低医疗费用的上涨。

    2.2  建立以医院管理委员会为主体的法人治理结构  医院管理委员会作为医院法人治理结构的主体,代表政府和社会公共利益,确定医院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行使医院重大决策,院长执行管理委员会的决策,具有医院经营管理权,对医院日常工作全面负责、统一领导,定期向管理委员会汇报经营管理状况,接受管理委员会监督[2]。使非营利性医院成为低价格、常用药、常规治疗、普通条件、人道主义、高效运转、双向转诊(与社区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并建立家庭病床)的医院[3]。

    2.3  建立新型医疗收费体系  建立适合经济发展水平和满足不同层次人群要求的新型医疗收费体系,完善医疗机构补偿机制,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发展:(1)合理调整医疗服务收费,逐步使医疗收费接近成本,提高技术劳务性价格,降低医疗设备检查服务价格,合理确定特需服务价格。(2)拉开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和不同水平医生之间的医疗服务价格差距,引导患者合理分流,使一般疾病的治疗解决在基层医院,减轻大型、高等级医院的压力,促进医疗资源利用率的提高。(3)合理确定一次性材料的收费价格,适当考虑材料的损耗、运输、管理等成本确定价格,可以减少一次性材料在临床上的过度使用。(4)规范药品定价政策,价格主管部门可以借助社会中介机构(注册会计师)对药品生产成本进行审计,根据出具的报告核实生产成本,制定和调整药品价格,解决药品的虚高定价。(5)增加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认真落实对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财政补助政策,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

    2.4  加快医疗机构内部运行机制改革步伐  改革分配制度和用工制度,实行减员增效,积极推进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努力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政府和群众的经济负担。坚持非营利性医院是维护社会公众健康为宗旨,保护社会劳动生产力为目标,以追求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

    参考文献

    1  许光建.现代市场价格学.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261.

    2  李厚坤,包章炎,何可忠.公立医院出资人制度与法人治理结构研究.卫生经济研究,2004;1:13.

    3  吴开明.建立城市平民医院的构想.卫生经济研究,2003;5:35.

  (缙云县人民医院,浙江丽水 321400)

作者: 徐映飞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