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7年第5卷第1期

完善沟通渠道是构筑和谐医患关系的根本之举

来源: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摘要:完善沟通渠道是构筑和谐医患关系的根本之举(pdf)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发展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当前医患关系紧张、扰乱正常医疗秩序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具体分析了医患冲突攀升,医患矛盾凸现的原因,提出了改善医患关系的对策。笔者认为,病人至上,完善医患......

点击显示 收起

    完善沟通渠道是构筑和谐医患关系的根本之举 (pdf)   

    摘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发展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当前医患关系紧张、扰乱正常医疗秩序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具体分析了医患冲突攀升,医患矛盾凸现的原因,提出了改善医患关系的对策。笔者认为,病人至上,完善医患沟通技巧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根本举措。

    关键词: 沟通;和谐;医患关系

    没有健康就没有经济和社会的进步,没有健康,建设小康社会乃至现代化国家就是一纸空文。医疗卫生工作与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密切相关,人民群众往往通过医疗卫生服务看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看社会公平与进步,同时,和谐的医患关系也是医疗服务本身的客观要求。因此,提高医生职业素质,构筑一个良好、健康的医患关系对促进卫生事业发展,保持社会的稳定和繁荣都具有非常理想的现实意义[1]。

    1 和谐医患关系解析

    医患之间的关系本应该是和谐的、融洽的、同频共振的,然而近些年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之间冲突频发,医患纠纷层出不断,医院的医疗秩序扰乱了、影响了医院的正常运转和社会稳定,医患间矛盾已成为阻碍医院发展的最不和谐因素。据中华医院管理学会2000年对全国326家医院的调查显示,发生医疗纠纷的比例占98%[2]。2005年对全国270家各级医院的调查结果显示,有七成多医院出现过病人及其家属用暴力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的事件,一些大医院的医疗纠纷年赔偿额以百万元计。因此,从理论上探讨、方法上寻求对策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从基层临床的角度就如何探索构筑和谐的医患关系做了分析,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1.1 和谐的医患关系是“三个代表”的重要体现 人民群众通过医疗服务感知政府对大众疾苦的关心。近代,不少仁人志士也一致尊崇教师和医生是社会的脊梁。因此,作为生命所托,健康所系的医护群体,承担着救死扶伤的崇高职责,更应站在“三个代表”的高度,大力弘扬治病救人、悬壶济世的崇高品德,做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守护神”。

    1.2 创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性 构筑和谐社会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而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创建和谐医院的重要环节,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健康保障,无德不成医。中国医学工作者历来遵循“以德为本”的行医理念,北宋宰相范仲淹也曾提出过“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观点。

    1.3 医学发展和进步本身需要有一个和谐的环境,医患之间配合有利于疾病的诊治和康复 医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强、风险性高的学科,其本身有很多值得研究的领域,患者和医生必须建立在充分信任、沟通的基础上科学地选定治疗方案,这样才能使双方相互信任、相互配合,实现看好病、治好病的目标。如果患者单方面“自作主张”,又“盯紧”医院和医生,用过高的期望值要求医务人员“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使广大医护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只会使应该得到适当技术治疗的病人得不到必要的技术保障,同时也难以达到最理想的疗效。因此,如何构筑和谐的医患关系成为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2 医患关系不协调的原因剖析

    引发医患关系的原因很多,特别是近几年来医患关系和矛盾急剧攀升,分析其产生的特有因素,笔者认为除政府的、媒体的深层因素外,主要原因有:(1)办院理念偏离,在公益性和市场化之间徘徊,受利益驱动,追求效益,上硬件,超规模、超范围运行,社区卫生服务政策不到位、设置不合理,农村医疗水平普遍低下,导致城市、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出现失衡,患者看病贵、看病难,使患者产生抵触心理,稍有不顺,易与医院产生矛盾和纠纷。(2)行风建设不得力,红包、回扣、大处方、乱检查,医德滑坡,医生兼医商,医院变药品市场,患者有病怕进医院。在行风建设上缺乏鲜明的时代特征,缺少能切中时弊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对红包现象屡禁不止,对药品回扣监管不力,对器材进销、商业贿赂法律缺位,导致患者额外就医费用增加,激化了患者与医院间的对抗情绪,导致医患关系紧张。(3)服务不到位,病员满意度成为医疗服务到位与否的晴雨表。患者作为接受服务的一方,是顾客,期望得到等值甚至超值服务,但部分医疗单位往往服务意识滞后,只注重效益,对患者意识上不重视,态度上居高临下,操作上马虎了事,造成患者心中不满,即使出现轻微医疗过失,也极易造成患者与医院间的冲突。(4)医护队伍人员素质基础参差不齐。按医疗实践中的岗位表现和职业态度,临床医生大体可分为五种状况,甲等医生视病人如亲人,诊疗服务满怀亲情,使病人感到舒心;乙等医生把病人当朋友,满腔热情,主动服务,病人感到满意放心;丙等医生把病人当病人,富于同情心,认真治病,病人感到友善安心。这三类医生往往知名度高,就医圈子大,病人慕名而至,是和谐医患关系的坚定维护者,成为医院的支柱和形象。而丁等医生把病人当路人,冷漠无情,使病人感到寒心;戊等医生则不尊重病人,居高临下,恶言训斥,治病反添病,使病人感到伤心。这两类医生由于不能适应现代医疗模式的转变,依然将疾病放在第一位,忽视了病人生理、心理的感受,只注重自己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而忽视了与病人的沟通和交流,忽视了人文知识的学习和与社会交流能力的提高,用语不当,造成病人误解。医患关系间的不和谐其医疗行为可归纳为“四不现象”:(1)不会:沟通是搭建医患理解的桥梁和纽带,也是避免医患冲突的有效手段,但是临床很多医护人员缺乏沟通的技巧、服务的艺术和处理医患矛盾的方法,不愿把病人当朋友。(2)不愿:天生一副“只治病不治人”的职业特征,形成了只见病不见人的服务模式,对病人的需求不愿正确回答,对健康教育缺少理念和意识,不愿把病人当亲人。(3)不能:门诊量大,面对较多应诊者时,在一个病人身上花费较多时间是不能的,于是服务语气急,问无答声,对患者的探询和应答简单了事,接诊缺乏热情,由此造成患者对其服务价值和诊断治疗产生怀疑和不满,往往成为医患冲突的首要原因。(4)不干:有利大干,无利不干,片面追求效益,利益驱动,开大处方、乱检查,开贵药,医院的分配政策向效益好的科室倾斜,医院的资金向效益好的设备投放,理疗、小儿科、康复科等回报率不高的科室发展和建设滞后。

    因为不会、不愿、不能、不干,让患者感受到医疗服务“生、冷、硬、顶”,回答问题用患者听不懂的专业性很强的名词,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声音冷酸尖刻,用语生硬,接待时态度不好,如此医患矛盾怎能不激化,医患关系怎能不紧张。

    3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对策

    3.1 认识要有高度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诸多知名大企业的经营战略发生了显著变化,曾风靡一时的CI战略逐步被新兴的CS战略(customer satisfaction,顾客满意战略)所取代,顾客满意战略说到底就是服务战略,其基本含义就是树立“顾客第一”的观念。世界营销专家布吉尼也曾提出一个著名的学说叫“3A原则”:1A为接受对方(accept),2A为重视对方(appreciate),3A为赞美对方(admire),其基本出发点也是顾客是上帝,顾客永远是正确的,企业因顾客而兴亡,医院也因患者而生存。不论是CS理论还是3A原则,其服务文化的核心是遵循“顾客至上”的原则,与我们医院提倡的“病人至上”、“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一致的,患者满意就是对医院的最高评价,也是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准则和标志。患者满意的基础是医患关系的和谐,必须指出的是,站在医生面前的病人,不是有毛病需要修理的机器,让患者满意,不能像企业那样,只是简单地将医疗质量作为一个产品来看待,而忽视了病人对医疗服务的体验与感受,即不单纯将医疗质量理解为医疗效果的优劣,还应包括相关服务给患者带来的满意度,即诊疗、服务质量、院容院貌、仪表仪容的满意度,药品和设备功能满意度,医疗安全和收费满意度等。近几年由于医院之间的竞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病人满意率”已正式载入医疗服务质量范畴,而且作为医疗质量代名词被社会广泛认可。

    3.2 沟通要有深度 大医精诚,医学的端口连接着人的生命,医学的本质是一门“人学”,它关注的是在病痛中挣扎的,最需要关怀和帮助的人,因此,医学是被认为最具人文精神的学科,医生应是最富含人情味的职业。笔者认为,一个正常人生病后,除了疾病给他身心带来的痛苦以外,还要承受暂时丧失社会角色所带来的精神上的失落和苦闷,在接受治疗中,患者可能不知道如何评价医院的医疗质量,但是他们知道如何评价所接受的服务质量。患者也许并不了解如何考核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但是,他们能感受到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素质水平、精神面貌、表达能力的好坏,所以在大力推进医疗服务管理的今天,医护人员要学习和掌握医患沟通的基本技巧,加强对患者身心安慰和疾苦的理解与关怀,摆正位置,与患者平等沟通、有效沟通、积极沟通和善意沟通,从沟通中找到缓冲矛盾、淡化矛盾、化解矛盾的有效方法。医院、医护人员作为施医方,是被需要的一方,患者是被服务方,是祈求帮助的一方,在医患双方交流时,医者俯视,而患者是仰视,医患双方心理上的落差形成,人格上的不平等就会出现,双方不在同一平台上,医生站得过高就会产生傲慢,一旦达不到患者的期望值,或者感觉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就会被激怒生事,所以更需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服务。医学是人学,必须把病人作为整体来治疗,有句名言说得好:“医生给病人首先是心,然后才是药草 ”。一名优秀的医生虽然不能绕过病人的痛苦而直接进入其病体,但他必须在对方的感觉里找到自己的感觉,在对方的生命里照见自己的生命,在对方的痛苦中找到自己的那份痛苦,然后才能最彻底、最义不容辞地为病人祛除痛苦。在接待方式上,向患者多说几句话,为患者多跑几步路,患者多了一份安慰,少了一份压力;多了一份满足,少了一份麻烦,使医患和谐体现在热情周到的服务中,体现在善解人意的每一个环节上。近几年来,我院实行“以病人为中心”、推行挂号收费“一站式服务”、门诊病历一卡通,住院门诊收费清单制、病人选医生、导医服务、无假日门诊、辅助检查互认制、手术签字、治疗方案告知、出院访视、诊后探视、预约服务、惠民工程等一系列举措,所有这些正是实践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体现出对病人的尊重和理解。

    3.3 行风建设要有力度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医德建设是核心支撑,只有迅速提升医务人员的素质,提高亲和力,拉近医患距离,主动、热心服务,做到视病人为亲人,才能构筑出良好的医患关系。因此,要把培养医务人员良好的医德医风作为医院的基本建设来抓,不仅要坚持业务技术的继续教育,还要坚持新职工上岗前和上岗后的德育教育,使医德医风深入人心,怀仁心、施仁术,让医护人员站在治病救人这样崇高的地位去认识自己的职业,激发敬业爱岗和无私奉献精神。2005~2006年我们医院先后开展医德电化授课16场,参加听课者超过3000人次,相当于医院在职人数的7倍,同时倡导诚信服务,开展百日优质服务竞赛活动,评选星级医生、护士,推行服务示范岗、示范科室,拉近了医患距离。近3年医院荣获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市、区级集体荣誉31个,省、市、区个人先进荣誉93个,医院还被市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先进集体。2005~2006年被市级立项的科研项目5个,2006年医院的门诊量突破40万人次,创历史最高。

    3.4 医学是人学,交流要有底蕴和技巧 现代医学发展到了必须充分重视医学人文的时代,医学的本源在于对人的关怀,临床医疗不仅对医学知识和技能要掌握好,还需要对患者充满爱心,懂得病人的心理,学会与患者对话,否则难以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3]。临床医师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重视细节、规范流程、讲究艺术,对不同需求的患者对症施治不同,因病施治还要因人施治。从患者经济状况分析,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富裕一族,要命不惜钱;第二类是小康一族,要命也惜钱;第三类是贫困人群,无钱难惜命。从身份分析有农民、医保、自费、公务员补助和老板VIP族患者,不同社会层次的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医生不仅要掌握学科的前沿信息,还要注意研究各种医疗政策,不能“只见病人不见人”,只顾疗效不计费用,要学会换位思考,充分考虑到病人的主观意愿和经济承受能力,制定不同档次经济人群的诊疗方案,做到“因人施治、因病施治、因需施治”,对弱势人群还要给予扶贫优惠。近3年来,我们医院坚持对老年人、残疾人、特困家庭、军烈属提供医疗扶贫,每年减免医疗费用超过70万元,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了合理的、恰当的医疗服务。总之,合适才是最好的。

    最近,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论述简洁明了又很具体,它将引以为荣的品德作为一种价值观,提升到整个社会道德层面加以肯定,同时指明应引以为耻的行为催人警惕,高尚的品德在于养成,良好的风气在于形成,践行“八荣八耻”,从每一个人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使“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成为每一个人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从源头上治理医德问题,也为构筑和谐的医患关系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基础,真正把提高医疗服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医患关系作为医院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承担救死扶伤社会责任心的重要举措,使“以病人为中心”,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理念蔚然成风。

    参考文献

    1 李劲,谭珊,陈佩.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6;22:831-832.

    2 孙玲,程志强.谈医疗事故鉴定中的法律规范与学术评判.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530-531.

    3 丁珠林.社会呼唤“人文医师”.中国卫生,2006;7:23.

 [常州市钟楼(口腔)医院,江苏常州 213003]

作者: 徐定南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