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7年第5卷第4期

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研究生复试工作的探讨

来源:《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摘要:【摘要】研究生复试是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考察考生的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和科研潜能的重要环节。在全面提升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育部越来越明确了加大复试权重、强化复试的方针政策。笔者分析了研究生复试的强化与转变、复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并介绍了我校加强复试的具体措施。【......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研究生复试是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考察考生的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和科研潜能的重要环节。在全面提升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育部越来越明确了加大复试权重、强化复试的方针政策。笔者分析了研究生复试的强化与转变、复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并介绍了我校加强复试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复试

Improving the work of graduates’ re-examination in new situation

    Liang Wang

    Abstract

    The work of graduates’ re-examination,which inspected examinee’s expertise,combination diathesis and scientific potentiality,was an important part of recruiting graduate students.At the background of overall improving diathetic education,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gradually identified the policy to plus the part of graduates’ re-examina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strategy in this field,and  also introduces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s specific measures.

    Key words

    recruting graduate students;graduates’ re-examination

    Graduate School of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Xi’an 710032,China

    Correspondence to:Liang Wang,zhengmw@fmmu.edu.cn 

 自我国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研究生考试模式虽然时有调整,但初试加复试的基本框架基本未变。研究生复试是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考察考生的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和科研潜能的重要环节。2003 年教育部对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的设置进行了重大改革,重要的一点就是简化初试,强化复试,规范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管理。2006年3月,教育部又出台了《关于加强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复试工作是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生源质量的基础环节”,并就研究生招生制度范畴,系统、科学地规范了研究生复试工作。该意见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效性,极大地深化了硕士研究生复试改革,强化了复试的地位和作用。教育部要求各研究生招生单位在2007年的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中要继续加强复试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具体的一系列新举措一是提高了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权重,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权重一般在30%~50%。二是强化了选拔创新人才的导向机制。更加强调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考查,对有特殊学术专长或具有突出培养潜质者及在科研或相关实践中表现突出者,经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可以适当加分,记入复试成绩。三是提出了更加科学的考核体系。考查的范围更加宽泛,初试更加侧重考查考生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学科基本素养,复试则进一步考查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专业素质、发展潜力、创新精神和能力等综合素质;考试的形式也更加多样化,有笔试、面试、实践或实验能力考核和心理测试等,体现了复试对高等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导向作用。四是明确了高校是实施复试的权力和责任主体。本文探讨了新形势下加强研究生复试的必要性,分析了研究生复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本校和本专业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1  新形势下复试工作转变的特点及必要性

    在高等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研究生复试得到了逐步的强化与转变。具体体现在如下几点:(1)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受教育体制的影响,我国研究生入学考试一直都是应试高考的翻版,研究生教育也就是本科应试教育的简单延伸,研究生复试也以专业知识考核为主,而且权重较低,以至于成为初试(应试教育) 的附属品。改革后的研究生复试由单一的专业知识考核变成了综合考核(包括知识、能力、素质等),考核内容更趋于多元、合理,在研究生招生录取中的权重显著提高。这是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有利特征。(2)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传统研究生教育类似于本科,以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为主,忽视了学生研究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种认识出发,初试成绩高于一切,复试就成为初试的陪伴。改革后的研究生复试加强了对考生的能力要求,如外语的听说能力、专业理论的应用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对于高分低能的考生,可实行一票否决。新的复试要求有利于研究生教育向能力型转变,有利于造就复合型高层次人才。(3)由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变。以往研究生复试形式较为单一,只是简单的笔试或面谈。改革后的研究生复试,由于招生单位具有更大的自主权,复试形式呈多样化发展趋势,如部分招生单位采用“结构化面试”等新的人才测评方法[1],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4)由集权型向自主型转变。一直以来,研究生招生权力过于集中,国家主管部门权力过大,招生单位自主权有限。统考科目由国家统一命题,专业课由招生单位自行命题,但复试分数线由国家统一划定,招生单位只是被动应付,并不制定具体的复试标准和组织严格的复试工作。改革后的研究生复试,扩大了招生单位的自主权,无论在复试程序、复试内容方面,还是复试形式、复试要求方面,都有了较为宽松的条件。国家授权部分重点大学自主划线,既是研究生复试改革的创新,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生复试向自主型发展的趋势。

    人才为本需观念先行。只有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才能造就出高素质学者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强化复试正是为了积极探索并遵循高层次人才选拔规律,更好地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是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

 2  复试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1  重初试,轻复试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或者种种因素的影响,研究生招生工作普遍面临着重初试、轻复试的现象。考生过分追求初试成绩,或者说一些地方或招生单位首先就存在着重初试、轻复试的现象。研究生复试流于形式,导师、考生均不重视。十几分钟的面试,只是见个面,问几个简单的问题,面试变成走过场,凭印象打分,根本不能从中了解到考生的实际水平,在录取时也起不了什么作用。这种现象导致的结果是:成绩说明一切,所招研究生良莠不齐,许多研究生并不热爱或不适合进行科学研究,有些人并不具备科研所强调的创新精神;部分新招的研究生入校之后不适应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缺乏科研的基本素质,缺乏发展的后劲,同时也就影响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2.2  复试程序公正  随着研究生复试在研究生招生中权重的提高,以及复试在决定录取与否上具有一票否决权,复试程序的公平、公正日益凸显。尤其是北京大学博士生招考中发生“甘德怀事件”以后,程序公正更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2]。复试过程的公正尚存在一些问题。

    2.2.1  复试过程缺乏透明度  在研究生招生录取过程中,复试过程是否适当,直接影响复试的品质,进而影响最终的录取质量,并深刻地影响科研的发展与学术水平的提高。而且研究生的招生录取关系到我国的长期人才战略与人力资源开发。因此,广大考生与家长都非常关注复试的具体事宜,希望对其有更多的了解。然而多年来,研究生考试模式虽几经改革,复试过程的规范化程度却差强人意,社会公众及考生对研究生复试全过程知之较少。由于导师的主观意识可以决定复试的结果,复试的公正性很难客观评估。

    2.2.2  招生自主权缺乏自律  教育部确定的简化初试科目和加大复试权重的改革方案,扩大了各招生单位的自主权。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不可避免的一些缺乏自律性的事件。对于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而言,导师同时享有出题权、改卷权和复试权,如果缺乏自律,很有可能产生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所以,在扩大招生自主权的同时,如何规范与控制招生单位及其招生工作人员和导师的自主权就成了研究生复试中的重大问题,并直接影响研究生招生录取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2.2.3  复试过程缺乏有效监督  我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试过程虽然有各种规定限制,但缺乏严格控制实施的系统来维持复试的公正,也缺乏实施过程中对偶发事件或问题进行处理的系统,以维护复试的最佳进行。另外,缺乏群众与社会监督,这也是我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制度的一大漏洞。

    2.3  怎样选拔真正的拔尖人才  每年的招生工作结束之后,研究生招生人员尤其是各部院系的教授,都可能会自问这样一个问题,即大学或者说我自己是不是真正招到了所希望招到的学生,我们现在所实施的复试中的种种测量办法是不是让那些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了,所谓的拔尖创新,也就是要看学生是否适合做研究生,具有做研究生的潜力和具备创新精神等。其实很多学生在报考过程中并不是真正了解自己是否适合或热爱做相关的科研工作,是不是适合攻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其中很大一部分学生考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就业。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更加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涉及我们加强复试力度的目的所在,和我们研究生招生所要选拔的目标人才到底是什么[3]。要想真正做到选拔出一系列适合科研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需要各高校研究生招生人员会同各研究生导师共同摸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并切实可行的科学的复试方法。这是需要花时间并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完善的。

    3  加强复试工作的对策

    3.1  全面重视复试工作  目前在国家重视复试的重要性、加大复试权重的新形势下,各高校及考生应逐步改变以前重初试,轻复试的思想。这个重视是三个层面的:(1)各院校的招生管理单位及领导要有明确的认识与重视的态度。应切实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指导意见》中的新举措,积极制定新的各项相应的规章制度,必须明确严格复试标准和要求在增加招生自主权的基础上,使研究生复试更加科学、公平、公正。(2)导师对复试的重视。导师在复试过程中对考生的录取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导师应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尤其是自己的科研方向仔细准备所要提出的问题,着力考察考生专业知识基础及相关知识面的广度;全面检验考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加强综合素质的考察,如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外语实际运用能力、团队精神与组织协调能力也是必要的考察内容。力求从各个方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为自己招到满意的研究生[4]。(3)考生自己对复试的重视。由于专业课水平最具有决定性作用,考生在复试前要熟悉基础知识,同时要了解本专业的研究动态和学术热点。复试本身考查应试者的知识积累和科研发展潜力,要想给导师留下好印象,必须熟悉报考专业情况,包括研究现状、进展情况、学术热点等。考生还有必要着重了解导师研究的侧重点,多了解导师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熟悉导师的主要观点。复试中对英语的听说能力考查比较多,有时候甚至也会涉及一些专业性的问题,导师也大都比较在意自己学生的英语水平。因而考生要在复试前注意英语听力和口语训练,培养良好的语感。考生的修养、品质、科研素质和能力等综合素质在对话中会表露无遗,因而,考生要注重自己的衣着打扮和仪态仪表,在复试中要保持良好的形象,应该有信心,沉着应对。

    3.2  确保复试的公正性  公平公正是各种教育考试的生命线,是教育考试公信力的基石。在当前社会的诚信体系、法制环境并不是十分健全和完善的形势下,不正之风对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干扰将是不可避免和长期的。所以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以做到复试公正。

    3.2.1  切实加强管理,落实责任追究  为了确保复试工作有效进行,首先必须在组织上给予保障。各个高校应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成立学校、院系两级复试工作领导小组,自划复试分数线试点学校,可根据当年的政策制定复试的基本分数线以及复试录取的基本规则。院系复试录取领导小组要根据学校的意见,结合本院系学科的具体特点制定实施办法,同时还要组成一般不少于5人的复试小组,并配有秘书,负责全程跟踪整个复试环节。这样的全程跟踪、各自负责的组织办法能够确保与复试工作相关的指导精神得到有效的落实。

    3.2.2  规范选拔程序,严格复试比重  国家对一些重要的复试环节已经做出了明确的规范性的要求,如每个复试小组成员一般不少于5人;每人的复试时间一般不少于20 min;每个复试小组应对每位考生的作答情况进行现场记录,并妥善保存以备查;同一学科(专业)各复试小组的面试方式、时间、试题难度和成绩评定标准原则上应统一;复试成绩和初试成绩按权重相加,得出入学考试总成绩。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权重一般在30%~50%的范围内,由招生单位自定。

    3.2.3  凸显公平公正,全面全程公示  要确保社会监督发挥作用,必须要让参与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各个主体都能够充分地发挥作用。这些主体是由教育行政机构、大学、院系、导师以及学生构成。学生能否充分进行监督,他们能不能有效地行使这种权利,关键在于相关的信息是不是对称。学校从初试到复试的全部环节应全程公示。比如初试成绩、初试成绩的排名,以及复试的规则、复试的基本分数线、复试的办法,当然还包括复试的成绩、加分的办法、复试结果以及最后的录取结果,还有思想政治考核以及体检等其他环节。让学生在整个招生过程中充分了解自己的状况、其他考生的状况以及各个环节的结果。

    3.2.4  加强复试监督,实行复议制度  由于复试制度的主观性比较强,所以难免在实施的过程中产生各种有争议的问题。招生单位的纪检、监察部门要对复试工作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应执行考场监察和巡视制度,进行全程、全面、有效的监督;要保证申诉渠道畅通,广泛接受考生和社会的监督。对投诉和申诉问题经过调查属实,由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复试工作小组或复试小组进行复议。对违纪、违规人员应严肃查处,追究责任。

    3.3  选出真正的科研人才  20世纪欧洲科学家和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将一个人的知识划分为两部分,即把用书面语言、图表或数学公式来表达的知识称为言传知识,把那些非系统阐述的知识称作默会知识。笔者认为考核言传知识只是属于粗选,而复试阶段是对默会知识的考核,才是属于精选。死记硬背的学生笔试往往能考出高分,但这类学生未必有科研能力或者对学术前沿有全面深入的了解与掌握。因此复试的内容就很关键。在确保程序公正的前提下,院系应组织导师认真地进行研讨,积极地进行探索。在选拔过程中,对测量的方法、测量的工具下工夫进行研究。考核内容应突出对专业素质、实践能力等的考核,应全面考核考生对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掌握程度,具有利用所学理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本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以及在本专业领域发展的潜力;考核本学科(专业)以外的学习、科研、社会实践(学生工作、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或实际工作表现等各方面的情况,可以通过个人经历、个人陈述(包括专业认识、专业发展设想以及心路历程等),导师提供的推荐信和个人成果等诸多材料,以面试的手段,将考试中难以反映的申请者所具有的默会知识烘托出来,从而得到关于申请者的一个全面的、立体的印象,达到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目的;同时应考核事业心、责任感、纪律性、协作性和心理健康状况;观察考生的人文素养、语言表达能力和行为举止等。要能让学生显露平时的知识积累和兴趣爱好,也能暴露他的所学弱点。比如可让学生说说所报考的学科(专业),目前研究的前沿方向和热点,介绍一下所接触到的主要学术期刊和这个学术期刊的特点等。像这些问题,如果考生不是对这个学科有强烈的兴趣,如果平时不注意查阅积累,只是应付考试的几门科目,肯定是回答不上来的。参加复试的导师通过一轮轮的追问,可以基本上对这个学生的学科知识以及对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个了解,对他的深度掌握得比较清楚。在复试中要特别重视对创新人才的选拔,对有特殊学术专长或具有突出培养潜质者,以及在科研或相关实践中表现突出者,经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可适当加分,计入复试成绩,并由复试小组会议提交说明材料备查。与我国“初试淘汰一大半,复试淘汰一小半”做法不同的是,在国外,高校选拔录取研究生不是单纯以分数为标准,而是以综合申请者的各方面表现加以考学风、综合能力、性格魅力、背景的多样性以及专业考虑,如申请者的大学在校成绩、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需要等,并在决定是否录取该生前由院系和校部公开讨论,最后再进行复试来了解申请者的全面情况后,将所有材料综合到一起,全面评价后做取舍。唯有这样,才能真正选拔到适合攻读研究生的考生,也才能符合整个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规律。

    4  加强研究生复试工作的具体措施

    首先是学校管理者与各学科带头人要认识到复试的重要性。如果不能看到它的意义,就不会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来做此项事情。实际上选材问题是人才培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和关口。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求各个学科从各自培养目标出发来制定复试方案和内容。由于医学院校有其不同于其他类院校的特点,虽然各学科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但每个学科都有各自的发展方向与特点,所以在制定决策的时候要针对各自的培养目标来制订实施方案和实施内容。在具体做法上,必须形成一套行之有效而且坚持公平、公正、科学三个原则的面试方案。我们具体的做法首先是由研究生院把各部院系负责这方面的管理干部进行培训,把意义及做法弄清楚。在此基础上,再召集各学科负责面试的组长进行讨论,对教育部的决定和教育部提出的复试要求进行了解、认识和提高。然后各部院系在这个基础上逐渐组织面试小组,把实施方案做出来。应该说,这样的面试方案和面试做法受到了导师们的欢迎。例如,我们临床医学某个上线考生较多的专业,初试成绩排在最后一位,按照初试成绩也许难以录取,但在面试过程中,科室复试专家组一致认为他回答问题的逻辑性和分析问题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好,复试成绩位居前茅。所以这个学生基本上就可以录取。这样一种面试,就排除了一种可能性,即由于初试成绩的疏忽或者说某些不适应,把他的真才实学给掩盖了。所以复试和初试是相辅相成的一整套招考方法。但是,由于复试是近几年才逐步得以加强的新生事物,多年以来形成的初试决定一切的思想还有一定的惯性。即使是我们的一些管理者和教授们也不见得完全理解或掌握了这样一种新的实施原理和实施方法。尤其是如何从心理上、从各个角度把一个学生的素质考察出来,很值得我们管理者和导师们共同进行探讨和研究。我们也面临着公众认识不够和宣传力度不够的问题,我们应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加强。

【参考文献】
    1 刘洪彪,殷晓飞.结构化面试在研究生复试中的应用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43(3):115-117.

2 江莹.试论研究生复试发展轨迹及程序公正.中国高教研究,2005;10:21-23.

3 邢晓辉,王华峰,满强.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的弊端及改革思路.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6(9):138-141.

4 肖萍.对硕士研究生复试环节的探索与思考.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6;增刊:120-121


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研究生院,陕西西安 710032)

作者: 汪亮 2008-6-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