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8年第6卷第1期

对疾控机构文化建设的思考

来源:《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摘要:【摘要】文化建设日益成为现代管理的重要内容,在整个管理机制中,文化建设处于“隐性管理”的地位,但对于任何实行现代管理方式的机构,其核心作用已经在整个管理中越来越显现,并引起管理者的重视。本文分析了目前疾控机构文化建设中的问题,提出了疾控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建设途径,探索疾控文化建设新思路。......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文化建设日益成为现代管理的重要内容,在整个管理机制中,文化建设处于“隐性管理”的地位,但对于任何实行现代管理方式的机构,其核心作用已经在整个管理中越来越显现,并引起管理者的重视。本文分析了目前疾控机构文化建设中的问题,提出了疾控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建设途径,探索疾控文化建设新思路。

【关键词】  疾控机构;文化建设


    当前疾控机构现代管理方式不断完善,文化建设日益成为管理的重要内容,在整个管理机制中,文化建设处于“隐性管理”的地位,但对于任何实行现代管理方式的机构,其核心作用已经在整个管理中越来越显现,并引起管理者的重视。加快疾控机构文化建设步伐,推进疾控机构文化建设质量,提升管理内涵,体现文化管理的绩效,是疾控机构需要探索和思考的问题。文化建设内涵较为广泛,包括领导力文化、目标文化、制度文化、服务文化等。本文重点就疾控机构文化建设谈几点想法。

    1  疾控机构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现在,大到城市文化建设,小到单位文化建设,各级领导层越来越重视文化建设。疾控机构文化建设也是如此。不容忽视的是,疾控文化建设中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过分讲究外在形式而忽视内涵建设,使得文化建设的实践性出现偏差。

    1.1  疾控文化建设的精神提炼不够确切  目前,各级疾控机构正在努力推进文化建设,但其精神目的和物质目标的确定需要一个长期的提炼过程。文化是各种因素的综合体或合成体,其建设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和目标,既要有精神方面的目的,也要有物质方面的目标。在文化建设之初,大都是结合实际,比较笼统地提出一个疾控精神,这是其精神方面的要求,但是这种精神必须是一个长期的提炼过程,因此,疾控精神提出之始,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更新,才能形成切切实实的疾控精神。

    1.2  疾控文化建设的个体特色不够明显  培育和形成一种独特的疾控机构文化,并不是靠疾控机构承担的社会角色一一定之。业务技术服务不同于其他医疗机构是一方面,但创出何种服务特色,以何种独特的服务方式占有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市场是另一方面。目前情况下,各级疾控机构还缺乏主动性,往往是被动于具体服务项目或服务内容的更迭或增加,把增加服务项目作为文化特色的建设抓手,这是对文化建设的误解。

    1.3  疾控文化建设的参与性不强  文化建设必须要求职工的全面参与,而不仅仅是管理层或者设计者的单方行为。单位文化建设过程中,设计层提出的建设方案必须由职工自觉去参与执行。而目前往往是设计者过分刻意讲究文化的语言性、标语化、广告化,使得文化建设处于静态之中,不能充分在职工的工作实践中得到体现,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一方面来自设计的欠缺,一方面来自职工的自觉程度。

    2  疾控机构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既要遵循文化建设的规律性,更要结合疾控机构的实践性与操作性。

    2.1  遵循行为规范的管理要求  管理方式经历了粗放管理、精细管理、物事管理、价值管理、知识管理、人本管理几个阶段后,文化管理在管理中的占有比例越来越高,“文化力”与领导力、制度力一样,成为一个单位发展的重要方面,并涵盖了领导力和制度力等综合内容。疾控机构文化建设作为单位建设与发展的一个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带动着机构的生存形象、技术质量水准和事业发展的归宿,文化建设所形成的机构归属性、责任心、使命感、物质和精神的价值理念,规定和规范着职工的行为、职工的价值取向,也规范着单位的社会影响力、综合服务力。因此,疾控机构文化建设必须制定相应的单位管理规范、职工行为规范、技术服务规范等。

    2.2  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建设疾控文化,形成文化对事业发展的良好渗透,形成以文化为核心的社会竞争优势,必须着眼于以人为本的建设原则。一是以提高领导者素质为本,二是以提高职工素质为本,三是提高职工参与度为本,四是以充分发挥职工个性为本。

    2.3  遵循文化的理念要求  文化建设的重要归宿就是要形成自己的独特价值理念。文化绩效的内涵应该包括价值理念、目标理念、竞争理念、创新理念。第一,价值理念是根本,是职工内心的信仰,决定着职工的外在行为取舍,是文化建设的原动力,单位倡导一种共同的价值理念,全体职工自觉遵守并实施。我们倡导职工个体价值必须与单位价值相结合,并且找到一个结合点,实现个体价值与单位价值的双赢。第二,目标理念是事业发展的方向,明确规定着职工的行为实践、行为目的、行为效果必须沿着相应的轨道,最终实现共同的目标。第三,竞争理念是促进绩效最大化发挥的内在激励,从战略的高度,立足服务市场的竞争,并在服务市场中取胜,获得服务效果、服务效益的提升。第四,创新理念是战略化措施,疾控系统既要面向群体开展社会大众卫生的服务,又要面向个体实施具体的预防保健服务,为了不断适应并适度超前地为社会群体和个体提供有效服务,疾控服务工作不能一成不变,必须紧随科学技术的发展、紧随变化多端的疾病预防问题和社会公共卫生问题的形势,创新服务项目,拓展服务范围,真正为社会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服务。

    3  疾控机构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3.1  以精神文化为核心  精神文化是摸不到、看不到的东西,看似无所谓有、无所谓无,但却是整个疾控机构必须把握的准则,提炼一个适合疾控机构专业特点、服务特点、发展特点、职工特点的精神文化,既要结合卫生系统医疗卫生人员服务规范的总体要求,又要结合疾控机构的实际,包括疾控机构传统服务文化的继承、政府对疾控机构的职能要求、事业发展对疾控机构的技术要求、社会群众对疾控机构的服务需求等,形成符合实际的疾控机构精神、服务规范、歌曲等。

    3.2  以目标绩效为主线  目标和绩效是文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因此,需要确立科学的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目标,建立合理的、科学的、积极向上的事业发展目标是文化建设的重点环节。要从过去事业发展的状况中,科学决策,确立适合疾控机构发展的新的发展计划。计划成文后,应该进一步通过管理途径,促进计划的落实,采取层层责任制的方式,促使总体目标在各个科室、岗位得到落实。加强对目标、计划等完成情况的考核,让目标管理、绩效管理得到单位内部全体人员的认同,形成绩效管理的独特文化。

    3.3  以品牌服务为带动  品牌体现着单位的信誉和形象,抓好品牌服务,可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在实践中,一是抓品牌技术,医院的工作性质主要是事后治疗,而疾控机构的工作性质是事前预防,现在,人们对于疾病的事前预防要求和需求都稳步上升,在这样的预防服务市场中立足,取信于民,必须要有自己的服务品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近几年因为“非典”、“流感”等原因,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疾病预防的地位直线上升,随着人们对疾病预防的要求逐步提高,作为疾控部门,也要紧跟国际国内传染病、部分非传染性疾病、动物疫源性疾病、输入性疾病等的预防控制工作进展,特别要做好新发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二是抓品牌岗位,重大疾病防治的科室与岗位,作为疾控机构品牌建设的龙头,在社会上建立起良好的口碑、较高的知名度和群众影响力。可以依托学习型科室、红旗班组、青年文明号、巾帼示范岗、党员示范岗、满意服务岗等载体,重点打造疾控机构的品牌岗位。

    3.4  以诚信服务为根本  诚信不仅是信誉度的体现,也是一个单位服务素质的体现。疾控机构的服务宗旨应该是“以患者和公共卫生服务对象为中心”,作为单位,在实施社会公共卫生服务的过程中,要讲求诚信,建立起良好的与社会间的诚信关系。在单位内部,要求每一个职工也要讲求诚信,让诚信成为每一个职工的行为准则。

    3.5  以质量安全为保障  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的服务安全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疾控机构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在从事社会公共卫生服务过程中,一定要以质量为根本,为群众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服务。疾病预防的安全意识,首先要体现在事前的预见性,加强疾病监测和公共卫生监测,提供各类传染性疾病、非传染性疾病、职业中毒、公共卫生状况等的预警、预测、预报,让群众早预见疾病流行和进展,让群众有一种疾病来临前的安全感。其次,在疾病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中,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及时、准确、有效地做好防控与指导,让群众早离危险。为此,疾控机构平时除了加强技能训练外,也要加强质量和安全意识的教育。

    3.6  以群众文化为基础  要多开展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形式,一方面让职工得到脑力的休整,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活动增进职工友谊、增强团结协作精神,精心培育团队合作精神,使职工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工作热情。


作者单位: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常州 213000

作者: 李燕南 2008-6-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