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10年第8卷第7期

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在突发公共事件时的应对处置

来源: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摘要:【摘要】在当今各种突发公共事件频发的社会环境下,紧急医疗救援中心除完成日常院前急救工作外,还要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救援任务。本文介绍了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和分级、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的职责任务、权限及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分析以往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处置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加强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提高应急救......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在当今各种突发公共事件频发的社会环境下,紧急医疗救援中心除完成日常院前急救工作外,还要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救援任务。本文介绍了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和分级、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的职责任务、权限及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分析以往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处置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加强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的要点,确保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将突发事件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关键词】  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处置

  突发公共事件具有突发性、紧急性、高度不确定性以及广泛的社会影响破坏性特征,它直接关系到公众的健康、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并日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经历了汶川、玉树地震、非典、甲流疫情等,及当今交通事故、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疾病流行等各种突发公共事件频发的社会环境下,紧急医疗救援中心除了完成日常院前急救工作,还要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救援任务。平时必须预先制订出一套实用完备的应急预案,健全应急系统,完善应急措施,并保持常备不懈、经常演练。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完成信息采集、危机判定、决策分析、命令部署、应急指挥、检伤分类、现场救援、安全转送等各项应急任务,确保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将突发事件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1]。

  1 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和分级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1.1 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1.1.1 自然灾害 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1.1.2 事故灾难 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1.1.3 公共卫生事件 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1.1.4 社会安全事件 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等。

  1.2 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级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2 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提高救治能力和水平,是加快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战略性举措。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卫生部于2003年联合下发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投资11.6亿元人民币用于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地级市紧急救援中心建设,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装备水平、深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提升专业人才技术能力等措施,基本建成符合国情、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反应灵敏、运转协调、持续发展的医疗救治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能力。

  3 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的职责、任务及权限

        天津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设在天津市急救中心,接受市应急指挥中心的领导,是集呼救、通信、指挥、信息为一体的急救管理机构,平时承担全市市民日常呼救及院前急救、医疗监护下转送病人的工作,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将是市政府、市卫生局重要的救护指挥中心,可即刻启动,组织调集全市急救力量,进行综合救援。

  3.1 职责与任务

  3.1.1 指挥系统 负责整体医疗综合救援方案的实施和对实施过程的监督,对全市急救资源的指挥、调度和协调;接收现场指挥系统信息反馈,对信息进行汇总、分析,供应急指挥中心进行决策、快速下达应急指挥部的指令。

  3.1.2 现场指挥系统 接受指挥中心指令,及时将现场伤亡情况、医疗救治信息快速、实时传递到指挥中心;并充分利用指挥中心急救资源的信息平台,实施现场抢救的应急指挥和伤员的合理分流。

  3.2 权限 重大意外灾害突发时,接受市应急指挥中心领导,并经授权,分级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指挥、调动和协调院前医疗救援队伍和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急救资源,参加现场紧急医疗救援。是天津市卫生系统进行紧急救援工作的最高权力机构。

  4 以往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处置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以往的救援经过,我们发现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中存在很多问题。

  4.1 联动机制不健全 在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中常需要几个部门通力合作,才能快速有效的抢救伤员。但事件发生时,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可各自做出应急反应,但没有形成统一的指挥协调处置系统,往往在现场指挥和综合保障等方面发生困难,使应对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受到影响。

  4.2 急救网络不完善 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建立不完善,院前急救网络缺乏合理布局,郊区急救网点覆盖率低,急救反应时间长,新建小区急救网点缺乏远景规划,现有急救网络中,急救硬件设施滞后。

  4.3 急救人员应急救援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没有充分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培训与演练。

  4.4 现场救援的误区 (1)没有明确的指挥者,现场混乱。(2)急救人员没有对伤员进行检伤分类,试图处理每一位伤员,没有遵循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抢救原则。(3)现场急救的目标应是快而有效地处理威胁生命的伤害,简单包扎,维持生命体征以利后送,而不是在现场处理好所有伤病。(4)不分轻重缓急,一味抬上救护车就走,未进行有效的基本生命支持和止血、包扎固定等,加重伤病情,不利于进一步治疗。(5)伤员较多时,先转送危重伤员,而其伤病情仍未得到控制,生命指标尚未稳定。(6)未按分流转送原则进行转送,伤员分配不均,致使某家医院超负荷,无法对伤员进行有效院内救治。

  4.5 错误重复发生 没能及时对上次的救援行动予以总结,指出失误加以改正。

  5 加强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能力

  当今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随着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作为国际开放的港口大都市,尽快与国际接轨,实现城市救援网络一体化、标准化、规范化,急救资源共享与合理分配,显得更为重要而迫切。

  5.1 建立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联动机制,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推动完善我国城市应急联动体系建设,政府统一领导,明确职责、权限和服务标准,制订应急联动预案,实现各警种统一受理、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行动。可缩短反应时间,提高行动效率,切实增强救治能力,最大限度降低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2]。

  5.2 加强紧急医疗救治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管理属地化、指挥一体化的管理体制 扩大院前紧急医疗救治体系覆盖面,加强院前急救网络建设和立体急救的应用。深入社区和农村,根据地域等设立若干急救站点,以缩短抢救半径和抢救时间,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的专业化、网络化急救体系。

  5.3 加强紧急医疗救治队伍建设 以紧急医疗救援中心为现场综合救援的主体,组建若干专业的救援分队,可划分为一线救援队伍、后备救援队伍、专家救援队伍。梯队人员必须熟知应急预案程序,以及每个队员在预案中所处的角色、定位、责任;熟知每项救援中工作程序,标准以及相关的制度;掌握现场急救技术、技能;定期参加复训和预案演习;积极参加国际灾害专业救援的交流,更新观念,与国际接轨,逐步完善救援队伍建设[3]。

  5.4 提高完善应急装备 配备现场通讯指挥车和应急物资保障车,具有突发公共事件救援现场提供现场指挥、通讯、视频、信息传输及现场救援药械物资保障功能。配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专用救援设备,具有功能多、轻便灵活、材料多样、技术先进等特点。如充气帐篷、应急灯、各种救援担架、防毒面具、负压夹板及除颤器、呼吸机等医疗设备和急救药品。

  5.5 现场救援的要点 (1)在接到突发公共事件紧急求救信息后,调度人员应对呼救信息进行分析与判断,启动应急预案,报告领导。调度组长即为救援初始阶段的指挥员。派出少量就近的救护车组作为第一梯队赴现场并随时搜集现场伤亡情况,组织第二梯队。(2)第一梯队的指挥由调度员指派年资高、技术好的医务人员承担。第二梯队到达后,中心领导接任现场指挥,当卫生局局长到达现场后,接替指挥权。(3)紧急救援中心将划分成指挥组、检伤分类组、现场救治组、转送组、通讯与信息组、物资供应组等六个组,分头进行救援工作。(4)对经过检伤分类后的伤病员就地实施救治,目的是维持生命体征,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按照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抢救原则进行救治,主要是维持生命体征,有效止血、简要包扎、固定、畅通气道、科学搬运。(5)先转送轻度伤病员,中度、危重伤病员应该在伤病情得到控制,生命指标稳定的情况下再转送,并给予严密医学观察。(6)经指挥中心统一安排分流伤病员时,与相关医院事先通报情况,做到集中救治但又不过度集中,选择有救治能力的医院一次到位[4]。天津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加强和完善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提高应急救治能力,圆满完成了汶川地震抗震救灾、胶济铁路伤员转运、非典疫情、甲流疫情、电视台新建楼板坍塌事故、塘沽区驾车恶意撞人事件、高速公路匝道坍塌事故及多次大型交通事故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任务。紧急医疗救治体系是社会安全保障系统和应急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生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相信在未来社会中,紧急医疗救治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将发挥主力军的作用,能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宗浩.倡导“大急救”建立新型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光明日报,2003年7月11日.

  2 李金年,裴雅春.应急联动体系建设发展趋势的探讨.全国紧急医疗救援应急能力建设学术大会论文集,2005,11:9-12.

  3 胡胜川.急诊医师与紧急医疗救护,第3版.台湾:金名图书出版社,2002:103-108;181-198.

  4 霍跃光.浅议应急预案的制订和应急体系的完善.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6,1:1-4.

作者: 张 擎,李继良,李金年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