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10年第8卷第9期

以健康管理推动健康城市建设

来源: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摘要:【摘要】城市与健康工作,顺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对促进“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的实现具有重大的现实和长远意义。政府、企业、个人都应在维护和发展健康资源方面尽到自己的责任。“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环境给健康城市建设赋予强大......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城市与健康工作,顺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对促进“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的实现具有重大的现实和长远意义。政府、企业、个人都应在维护和发展健康资源方面尽到自己的责任。“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环境给健康城市建设赋予强大的动力。

【关键词】  健康管理;城市建设

 联合国人居组织1996年发布的《伊斯坦布尔宣言》强调:“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身体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世界卫生组织针对全球城市化、工业化给人类健康带来的挑战,提出了健康城市的理念,并在全球范围开展了建设健康城市的活动。 城市与健康工作,顺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对促进“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的实现具有重大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1 城市化

  进程带来的问题和挑战据预测,到201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45%,到202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可能达到60%左右[1]。城市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它给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带来了动力和机会,同时也带来了问题和挑战。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在使人民受益的同时,也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当前,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使得生态环境和卫生保障体系受到严峻的挑战,生活方式转变,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导致的心脑血管病、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病正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因素。

  1.1 人口膨胀问题 据2009年统计数据,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8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73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08万人,出生率为12.14‰;死亡人口935万人,死亡率为7.06‰;自然增长率为5.08‰。全国城镇人口60667万,占总人口的45.7%[2]。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带来了诸多健康问题:(1)就业、交通、社会安全保障、生活废弃物处理和环境污染治理的压力;(2)流动人口集聚导致的“农民工问题”,由于文化层次、职业保险覆盖等都比较低,卫生保健意识相对淡薄,因此需要更高的社会关注;(3)城市发展给城市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公平性也带来巨大卫生资源压力和挑战。

  1.2 经济全球化进程带来的健康问题 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高污染行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加剧了自然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不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国际化导致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全球化。城市居民高热、高脂饮食、速食产品的导入造成慢性病上升趋势。经济全球化、城市生活节奏的加速、生活压力的加大以及各种现代家用化学品进入城市和乡村生活,增加了个体和社会的健康风险。

  1.3 人口老龄化问题长期存在 我国是发展中人口大国。据统计2005年我国人口总数为13.756亿(未包括港澳台的人口数),2033年前后峰值将达到15亿。我国是人口老龄化进程最快的国家。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口是1.43亿,占总人口的11%,预计2020年将达到2.34亿[2]。65岁以上人口由7%上升14%所需时间:法国115年,加拿大64年,我国仅用了27年。世界银行预测,2050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超过4个亿。

  1.4 流行病、传染病的爆发流行防不胜防 在过去几年人类经历SARS、流感、猴痘病毒、西尼罗病毒等新传染病的困扰,同时,性病、结核等老传染病在死灰复燃。对传染病而言,尽管新发传染病病原我们仍难于预测,但是,大量使用能源导致的气候变化、环境恶化和自然生态系统的改变、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等成为许多微生物变种的部分原因。而贫穷、拥挤、营养不良、人群流动性加快使得传染病的流行变得更为便利。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像一块大海绵吸引着大量的人群涌入,这样大规模的人群很容易使病原微生物通过接触、空气、水或者昆虫得以传播。而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抗药性的增强,像流感、肺结核、登革热这样的流行病会造成更多的人死亡。

  1.5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日益加大 从20世纪后半叶起,全世界范围疾病谱发生转变,传染性疾病相对减少,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负担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增加,据估计,在2001年,全球5650万总死亡中,约60%是死于慢性病;全球疾病总负担的46%是由慢性病所致。预计到2020年,全球总死亡的75%、全球疾病总负担的57%将由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所致。过去十年间我国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的比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已占到总死亡数的80%,在城市中达到85%[3]。慢性病已经成为重大的社会经济负担。近年来,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生活方式却在显著改变。我国居民高蛋白、高脂肪的摄入增加;吸烟率逐年上升、吸烟年龄提前、女性烟民增加;社会竞争压力日益加大;体育活动减少等,这些都预示着慢性病将会快速增长。近年来,肺癌乳腺癌、肠癌、前列腺癌、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精神性疾患等明显上升,而且发病年龄提前。从2003—2009年山东省体检人群患病率居前10位的疾病中居前七位的均为生活方式疾病,即:脂肪肝、慢性胃炎、高血压、单纯性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和冠心病[4]。我国第三次高血压普查资料显示高血压的发病率为11.19%,成年人中高血压发病率10年来增加了约33%,其中80%的人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压。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已高达18.8%,约为1.6亿人,每年还在继续新增1000万高血压患者。而中国每年死亡的300万心血管病患者中,50%都与高血压有关。如果不加以控制,到2020年估计中国将有4亿高血压病人。如果现在不能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今后我们将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并承受巨大的经济负担。这些表面上与个人行为有关的疾病,其实是社会病。商业化和逐利主义,快节奏超负荷的工作方式,加上诸如快餐食品、无限制的不健康产品销售、缺乏体育设施等这些社会和物质环境是城市居民选择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因素。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只有当一个人有公平的机会获取健康生活,并在做出健康选择方向获得扶持的情况下,个人才能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完全责任,尤其是对儿童和弱势群体,更是如此。在目前我们所开展的慢性病干预的重点是针对个人的生物生理因素和行为生活方式等个体危险因素的干预,由于忽略了背后隐藏的社会经济与物质环境因素(上游因素),不难解释这些干预措施都收效甚微[3]。

  2 健康管理对健康城市建设的推动作用

  多因多病的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大健康模式的形成,反映了当代社会保健的需要,反映了科学正在向微观深入、宏观扩展、多学科渗透的方向发展,它引起了医学研究和卫生保健思维方式的变革,是现代医学进入一个新时期的重要标志。这种现代医学模式也催生了健康管理理念的形成。健康管理是指一种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其宗旨是调动个人及群体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现代健康管理的理念和实践最初出现在美国,因为美国最先面临无法遏制的医疗费用增长和健康对后工业化时代生产力压力的双重挑战。美国的健康管理实践,就是针对健康需求对个体和群体的健康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过程,也就是对个体和群体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过程。美国政府认为健康管理和促进是关系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情,政府制订了全国健康管理计划:“健康人民”。“健康人民”计划项目由美国联邦卫生和社会服务部牵头,与地方政府、社区和民间及专业组织合作,每10年1次,计划、执行、评价、循环反复,旨在不断地提高全国的健康水平[5]。研究发现,从1972—2004年,美国心血管病的死亡率下降了58%[6]。

  2.1 宏观层面的健康管理策略 WHO公布的健康城市10项标准中第8条“把保护健康视为公众决策的组成部分,赋予市民选择有利于健康行为的权利”;第9条“做出不懈努力,争取改善卫生服务质量,并能使更多的市民享受到卫生服务”;第10条“能使人们少患疾病并健康长寿”。都从宏观层面上反映了保护和发展城市居民健康资源,从而使城市可持续发展得到源源不断优质的健康人力资源支撑的愿望。

  2.1.1 健康城市的含义 是广泛的,要结合各地方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对健康问题进行界定,并根据现状设定阶段性优先目标和重点建设领域。要加大调研力度,制订更加合理的城市健康管理条例和政策,加强社区健康管理人员的配备并提高专业素质,建立健全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加强宣传教育,结合实际情况推进保健技术和技能,提高社区居民维护健康的能力,引导人们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消除危害健康的行为,积极推出医疗体育,以达到健康促进的目的,逐步提高社区人群的健康水平[7]。

  2.1.2 关注健康城市建设的过程,倡导多部门协作与社区参与 政府部门、社区居民、非政府组织的广泛参与及相互协作是推动健康城市建设的动力。健康城市建设的过程也是社区组织与社区参与的过程,是增强社区归属感,营造和积累社会资本的过程。因此,在目前由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自下而上,从而形成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

  2.1.3 明确制订行动计划及考核激励机制 明晰的行动计划是健康城市建设目标实施的重要保障。为此,社区和居民应该通过社区诊断明确他们存在的健康问题,确定自己的工作重点。然后在部门协作的前提下,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并由协调委员会严格保证考核激励机制的执行。

  2.1.4 社会健康价值观与文化的塑造和培育 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和漫长的过程,但它对人们的健康有着重大和深远的影响,这在健康城市的建设中不可忽视。国民的健康问题主要不是技术问题,更多的是科学问题。今天中国主要的重大疾病是得病后无药可以治愈的慢性病(80%的死因);许多慢性病基本上是生活方式病,是不可能成功地进行有效的新药创制的,也是不能治愈的。对生活方式导致的慢性病,最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是生活方式预防和治疗。今天威胁国民健康的主要是健康危险因素,不是病因。只关注20%的病人意味着忽视了80%正在受各种健康危险因素危害的人的应有健康权利。我们应该对全体国民进行健康管理。针对相对健康的人群,患有小病的人群和患有大病的人群采取不同的科学方法确认和去除健康危险因素以达到防控疾病,维护和促进健康的目的应该是21世纪医疗服务的重点。现有的医疗卫生体系在整体上并没有能力提供确认和去除健康危险因素的健康管理服务。国家和社会应该将健康管理作为今后医疗服务的方向和重点,在政策和资源配置及财政保障上优先考虑发展医疗系统健康管理的能力。

  2.2 微观层面的健康管理策略 作为城市居民,也应该积极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健康意识,在维护和发展城市健康资源等方面尽到自己的责任。

  2.2.1 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健康是生命的基础,无论是个人、家庭、企事业单位还是整个社会,健康都是最值得珍惜的资源。健康是一种可以分享,可以增长的资源。对健康投资是最有利的投资。因此,维护健康资源,促进健康资源增长绝不仅仅是任何单方面的责任,每一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到维护自己和他人健康的行动中去,承担责任兑现承诺。决不能采用漠然态度,透支健康。

  2.2.2 定期体检,对自己健康负责 维护健康资源的首要行动就是健康体检。通过定期健康体检可以早期发现潜在的疾病,及时予以治疗;早期了解健康指标,监测身体各项功能状态的变化;早期改变不良生活、工作习惯,避免危险因子诱发健康问题。进而在专家指导下进行有效的科学健康管理,这样才能维护健康,促进健康资源储备。以更加高效、更加饱满的激情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去。在自己享受健康生活的同时,与家人、朋友、同事分享健康,共享快乐。

  2.2.3 健康投资、健康产业 健康需要投资,西方国家有一个普遍认同的成本核算:在健康管理上投资1元钱,将来在医疗费用上可节省8至9元钱。以健康体检为代表的健康产业就是健康投资的最佳途径[8]。健康产业被认为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甚至有人提出健康产业是继IT产业之后最有前景的产业。比尔盖茨就曾预言下一个超过他的地方必定出在健康产业。在美国,2009年经济尚未复苏,全美非农业带薪工作岗位从1.372亿下降到1.314亿。相反健康产业的就业人数从1330万增加到1360万。根据美国劳工部的统计数据,健康产业就业率增加是全方位的,所有的健康产业职业类别都普遍看涨。说明健康领域的人才需求仍然很旺。近几年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一直不怎么景气,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金融危机的到来,使本已经积重难返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健康产业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市场空间及就业创业机会,这无疑会对城市的健康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总之,政府、企业、个人都应在维护和发展健康资源方面尽到自己的责任。“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环境给健康城市建设赋予了强大的动力。正因为政府有这样强大的推动力,同时拥有调节社会各种资源的权威,所以政府也就有足够的力量来推动健康城市的建设,使之呈现实质且快速发展的势头。所以,我国这种“政府主导模式”的健康城市建设显示了它的优越性和文化的可接受性。而且我们认为,在中国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要以“上游策略”来解决人群健康问题,必须由政府主导才能奏效。同时,抓好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普及卫生防病知识,让人民群众自觉行动起来,加强锻炼、戒烟戒酒,合理膳食,保持愉快心情,减少慢性病的发生,提高国民健康素质和生活品位。使国家的卫生事业资金投入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当前在中国掀起的新一轮健康城市建设,比传统的健康城市又有了更新和更丰富的内涵,它将与我国现在开展和倡导的“健康管理”理念一起引领当前国际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我们要站在更高的高度来认识当前健康城市的建设,让广大人民群众拥有更健康的生活环境,使我国的城市发展更加协调。

【参考文献】
   1 http://www.jl.gov.cn/tpxw/200907/t20090723_608844.htm

  2 http://www.stats.gov.cn.

  3 第三次公共卫生革命的提出与健康城市建设.环境与职业医学,2007;24(3):353-356.

  4 张成琪,唐芳,孟庆跃,等.城镇职工健康体检服务包的研制.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8;24(11):748-754.

  5 黄建始.美国的健康管理: 源自无法遏制的医疗费用增长. 中华医学杂志, 2006, 86: 1011-1013.

  6 http://www.healthypeople.gov/data/midcourse/default.htm.

  7 孟昭琴,樊祥翠,张玉波,等. 2008年连云港市城市社区居民健康管理与健康促进状况调查.预防医学论坛,2009,15(1):17-21.

  8 Mitchell DC, CarsonRT. Using Surveys to Valve Public Goods, the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 Washington D C: Resources for the Future, 1989:85-102.

作者: 唐 芳,王林平,张成琪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