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10年第8卷第12期

颈腰痛住院患者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

来源: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促进颈腰痛患者心理健康及住院期间的安全性,提高其疗效及生活质量。方法对颈腰痛患者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实施心理护理后,颈腰痛住院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提高了疗效、生活质量及护理安全。结论开展心理护理可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加强护理安全。...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促进颈腰痛患者心理健康及住院期间的安全性,提高其疗效及生活质量。方法 对颈腰痛患者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实施心理护理后,颈腰痛住院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提高了疗效、生活质量及护理安全。结论 开展心理护理可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加强护理安全。

【关键词】  住院患者; 心理问题; 护理对策

 心理护理是根据病人不同的年龄、性别、文化、职业、心理状态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使病人早日康复[1]。颈腰痛的发病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它难以治愈,且容易复发。有一些患者,跑遍大江南北,久治不愈,身体的病痛,心理的压力负荷都很大。因此,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问题成为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探讨分析了颈腰痛住院患者心理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促进了患者的心理健康及住院期间的安全性,提高了疗效及生活质量,总结报告如下。

  1 颈腰痛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

  1.1 焦虑

  颈腰痛患者大多受教育程度较高,平时工作繁忙,他们具有“求好”和“求快”心理,更易产生焦虑不安。一方面他们重视自己的身体,希望尽可能地把病治好,治彻底;另一方面,又因为工作问题,时间不允许,希望得到尽快和细致的检查和治疗,早日康复。但是,颈腰痛是慢性疾病,恢复需要一定的过程。这些都使他们从一入院乃至整个治疗过程中都处于不安和焦虑中,心理上的负担往往带来生理上的负担,如头昏、脑胀、失眠等。尤其是颈椎病患者,有些本身就头晕、头痛,如果患者再焦虑不安,在治疗过程中头痛、头晕症状不但不会减轻,反而会加重,严重影响了治疗和健康。

  1.2 恐惧

  颈腰痛患者一般采取牵引、中药熏洗、手法复位等治疗手段。一些患者文化程度高,了解一定的医药卫生知识,但不全面。他们既希望通过手法复位治疗解除自己的病痛,又害怕在复位过程中损伤颈椎或腰椎附近的神经,加重病情,甚至导致瘫痪。这些人的恐惧心理,既增加了自己的心理负担,又影响了治疗。

  1.3 自我形象紊乱

  颈腰痛患者复位后需绝对卧床制动,一个有自理能力的人不得不被动卧床,在床上饮食、大小便。生活方式的改变,打破了患者原有的形象,使患者自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自我形象紊乱。

  1.4 慢性自我贬值

  颈腰痛患者,疾病恢复以后,也不能长时间低头工作,不能弯腰负重,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工作和生活质量,因此患者会自我贬值。

  2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2.1 为病人创造轻松的恢复环境

  做好入院宣教,介绍医院的相关规章制度及主管大夫和护士,使其尽快熟悉住院环境,减少其陌生感,缓解患者心理的焦虑和不安。首先,护士应善于使用美好语言,在接触病人时主动向病人问好,根据病人的年龄进行称呼或称其职务,对不同职业的人采用不同的口吻,使沟通恰到好处,要耐心倾听病人的叙述,使用安慰性和鼓励性语言,使病人感到心理上的支持,缓解其焦虑[2]。其次,保持病房整洁、安静。对于注重形象的患者,复位后卧床期间,必要时可让家属协助其化淡妆,维护其美好的形象,增强自信。

  2.2 提供有关疾病的信息,做好健康指导

  护士及时向病人提供有关颈腰痛方面的知识,让其了解疾病的发展、转归和预后,消除其疑虑,增强对治疗的信心。会减少病人由于疾病的知识缺乏而产生的负性心理,会增加病人的自我控制感及心理安全,使病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好地配合治疗及护理。在牵引、中药熏洗、手法复位前后向患者讲解其目的及注意事项,使患者能自觉主动的配合,保证有效治疗。在出院时,向患者做好出院健康教育,指导病人进行相关功能锻炼及自我保健,防止疾病复发。

  2.3 采用聚焦解决模式[3]进行护理,鼓励病人积极面对疾病

  聚焦解决模式的护理原则是以人为中心,寻求和发展患者内在的潜力和自身资源,增强患者的自信,更好的配合治疗。通过聚焦模式的干预,指导患者采用深呼吸、聆听音乐及渐进松弛等方法,使患者学会对自身生理活动和情绪的自我调节,从而改善身心症状,消除负性心理,积极面对疾病。

  2.4 创造和谐的生活环境

  良好的家庭支持能促使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康复[4]。护士与患者家属进行访谈与沟通,引导家庭成员给予患者心理支持,让患者家庭成员了解颈腰痛的康复知识,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本科患者大多有自理能力,有些患者是独自一人来住院,经调查发现,这些患者的心理指数明显低于有家属陪伴的患者,并且经常烦躁,甚至有轻生的念头,后经与家属协调沟通,家属来后,患者情绪明显稳定和好转,治疗效果也明显增强。

  3 结论

  在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下,护理工作不仅为人们提供躯体、生理方面的服务,还有心理、社会需要的服务。如果护士能认识到心理作用对病人疾病的影响,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就能预防或消除疾病对病人的心理影响,促进病人的健康,也有利于康复。

【参考文献】
   1 李小妹.心理护理.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1(25):74-77.

  2 王磊. 心理护理在骨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中国伤残医学,2007;15(6):88-89.

  3 蔡燕,王惠.聚焦解决模式在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12(25):8-12.

  4 王波.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患者负性情绪、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9;12(25):22-24.

作者: 苗金丽,水根会,侯桂红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