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11年第9卷第3期

浅谈共情同感在医患言语沟通中的作用

来源: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摘要:【摘要】执业医师作为医患言语沟通的主要践行者,必须把“以人为本”的观念融会贯通到医患之间的言语沟通中去,用生动的言语感动患者,与患者建立共情同感,要“以病人为中心”,在医疗实践活动中不断做出有益的尝试。【关键词】共情同感。医患言语。沟通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思想观念相互碰撞......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执业医师作为医患言语沟通的主要践行者,必须把“以人为本”的观念融会贯通到医患之间的言语沟通中去,用生动的言语感动患者,与患者建立共情同感,要“以病人为中心”,在医疗实践活动中不断做出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  共情同感;医患言语;沟通

 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思想观念相互碰撞,各种利益相互博弈,特别是在新一轮医改的推动下,人们的维权意识逐渐加强,对于医患言语沟通现状的要求越来越高。执业医师作为医患言语沟通的主要践行者,必须把“以人为本”的观念融会贯通到医患之间的言语沟通中去,用生动的言语感动患者,与患者建立共情同感,这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患者的心理需要,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医患言语

  沟通中的共情同感共情,指的是一种能够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罗杰斯认为:良好的咨询本身就具有治疗的功能,而共情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必要条件之一。在与他人交流时,能进入到对方的精神世界,将心比心地体验对方的感受,并对对方的感情作出恰当的反应。德国哲学家Rboert vischer认为:共情是人们把自己真实的心灵感受主动地投射到自己所看到的事物上的现象。德国心理学家和美学家Theodo rlips认为:彼此之间通过共情来了解对方和对对方作出反应的,共情就能真实体验他人的精神世界,就好像自己的精神世界一样。同感即是指将心比心地感觉他人的情绪及感受,并能正确了解以及不加任何评论地将这种了解传达给对方。共情同感是一种人格特质,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增强认知结构及行为表现,从而使其成为一种人际沟通的技巧。一位医学哲学家曾说过:医生“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1] 。共情同感的价值在于体现一种人文关怀。共情同感,是医务人员切身感受患者的需要与苦恼,并能在必要时以医患言语交际的形式,用得体和尊重的方式向他人提供支持与帮助,是一种重要的人际交往利他行为。因此,非常有利于健康的医患交际关系的建立。在医务活动中,有共情同感习惯的医生几乎与患者及家属不会发生矛盾和冲突。他总能最大限度地理解患者、安慰患者,并以平和的心态与之相处。即使与他人产生矛盾,也能平和地以建设性的方式去处理,不会扩大事态。同样,医务人员对患者最大限度的体谅、理解和关心,通常也会为他们赢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关心,从而使医务人员得到较大的社会资源在工作上的支持。所以,共情同感对于医患双方都非常有利。

  2医患言语沟通中共情同感的培养需要不断做出有益的尝试

  2.1要进行换位思考通常在医务活动过程中,医生作为医患言语沟通的交际的主动方,应从患者的角度为对方的言语行为寻找理性的依据,以最大限度去理解对方并表示尊重。这是医患言语交际良性运行的基础,也是改善医患关系的根本措施。换位思考之所以在医患言语交际中显得如此重要,是因为医患间的对话信息往往是不对称的。医生所用语言往往是医学方面的术语、记号、代码等与自然语言的合成,对于患者来说是不容易理解的。但患者在对话中常以生活常识的话语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与医学语言系统的要求相差甚远。这种对话信息的不对称,是医患沟通的最大障碍,也是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症结所在。要改善这种状况,医患间不得不换位思考。

  2.2要认真倾听患者的倾诉这是医患言语沟通的基本方法,也是医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技巧。倾听是指认真、仔细地听取对方讲话,是医患言语交际的基本技巧之一[2]。当医生全神贯注听患者诉说时,实际上是告诉患者:他(她)们的讲话受到了默认和重视,可以让对方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和看法。与此同时,患者还会从中获取解决问题的希望和信心。反之,患者会失去继续交流的兴趣和信心,感到自己的诉求没有受到重视,因而感到失落。

  2.3要掌握医患言语沟通中的技巧从技巧上来说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第一,倾听时要保持安静,这是会倾听的要求[2]。全神贯注,不打断对方讲话,努力体验对方的感受,及时给予语言或非语言的反馈。在交流时,医生要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并尽量保持安静,这样有助于听说双方集中注意力进行有效的交流。同时,这也是对患者的尊重。医生不仅应当在动作、声音等方面保持安静,而且要注意保持内心的安静。即使对患者的话不完全同意或不耐烦,也不要急于与患者争辩或是解释,而是应当耐心地听患者把话说完。第二,倾听时使用一些简单的应答和非语言行为的应答,以表示医生对患者的关注和用心的听取。医生不仅要用耳朵去听,还要用眼去听。适时的用温柔关切的目光看着对方,让患者感到你在关注他,注意听他说话。同时,对于听明白的地方,做一些简短的回应。对于患者所说的重要信息,则可以简单地重复他的原话中的关键词以示回应,或改用新的表达方式进行必要的纠正和改进作为回应。这样可以让患者感受到医生的关心和理解,从而达到心理学意义上的“共情同感”。第三,医生应尽量避免对患者所叙述的事实或问题进行争论。医患言语沟通的目的是医患双方共同对诊治发表意见,不是针对事实的对错,只需双方对疾病进行确切的认识,需要大量而有用的信息交换,明辨疾病的真相。若双方发生争论,医患言语交际的结果会事与愿违,甚至走向不欢而散的极端。

  3医患言语交际沟通中共情同感要“以患者为中心”

  “以病人为中心”是医院应该贯彻的宗旨,是将“以人为本”的思想结合行业的自身特点进一步升华得出来的。因此,在医患交际沟通中一定要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其具体要求如下。

  3.1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作为医者,以病人为中心是以满足不同患者求医问药要求为前提的。这就要求医务人员本着与时俱进不断开拓的精神,在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的同时,更要提高职业道德水准。 这是一项综合的、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医生、医院和全社会的努力。

  3.2医患之间相互尊重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的维权意识在不断增强;社会文明的步伐不断加快,患者的思想觉悟也在随之提高。医生和患者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之间是平等的,理应受到相互的尊重。现代医学还没达到包治百病的水平,医生也不是万能的。当患者通过医生的言语解释和沟通,患者也会理解医生的难处。和谐的医患关系对双方都有利, 医患关系应该向“共同医疗”的方向发展。

  3.3树立整体治疗的观念希波克拉底说:“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病更重要”。现代医学分科越来越细,这是医学发展的趋势。但如果不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就会对患者产生不利的影响。作为一个患者,希望医院对他的健康全面负责,能得到及时、准确、方便和应有的诊断、检查和治疗。

  3.4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患者为中心是医生、医院精神文明的体现。患者用“白衣天使”来表达对医务工作者的崇敬,说明医务人员在患者眼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和神圣的形象。因此,医务人员的言行是医德风范的具体体现。当然,道德和精神的体现,也会给医院带来经济上的效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医疗市场也在发生变化。没有病人就没有医院,这是医院发展的逻辑起点。 总之,在医患言语交际沟通中建立共情同感,更多的是给予患者心理和情绪上的安慰,体现热心、细心、耐心和真心的情感交流。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福冈宣言》中指出:“所有的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同情)应看作和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的表现。”因此,最大限度地发挥医患言语交际沟通中共情同感的作用,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一座桥梁。

【参考文献】
   1桑德拉·贝尔斯.有效沟通.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95-97.

  2方晓玲.患者的非语言护理技巧.中国医药导刊,2008,57(4):546-547.

作者: 叶缤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