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12年第10卷第7期

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比较影像学方法的应用

来源: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摘要:【摘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提升住院医生水平的重要手段。骨科住院医师培训中病种繁多、知识量大、对影像学知识要求高。因此,影像学教学在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但目前住院医师普遍反映不知如何从影像资料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提升住院医生水平的重要手段。骨科住院医师培训中病种繁多、知识量大、对影像学知识要求高。因此,影像学教学在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但目前住院医师普遍反映不知如何从影像资料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以骨科影像学教学为中心,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将比较影像学方法在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进行了应用,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骨科成绩的统计分析,总结了教改的经验,对骨科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住院医师;培训;比较影像学;骨科

  影像学是骨科疾病诊断及疗效评估的重要手段,也是未来骨科医生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基础知识,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如何指导住院医师正确掌握骨科影像资料的读片方法,培养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是骨科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比较影像学(comparing imaging,CI )是近年来在影像界提出来的一个新概念,是指在对传统的影像学检查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对疾病的影像诊断采用最有效、最能获取准确诊断价值的优先的影像诊断的方法,其能从不同角度对疾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判断疾病的特点及进程,是重要的医学影像学教学方式[2]。由于比较影像学方法对确定骨科疾病的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有重要帮助,其也成为骨外科学重要的影像学教学方式。2010年7月—2011年7月,比较影像学教学方法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进行了应用,评价了这种教学模式改革的实际效果,报告如下。

  1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研究的对象为2010年7月—2011年7月在长海医院骨科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6批次住院医师,每批次6人,共计36人。

  1.2研究方法将6批次住院医师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批次,18名住院医师。其中一组作为试验组,临床带教中采用比较影像学的方法进行读片、分析病情、病例讨论;另一组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临床带教、读片,所选病种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颈椎病、腰椎滑脱症、膝关节骨关节炎、髋关节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骨不连等8个病种,每个病种选择5个典型病例,每一病例病史均在3年以上,将每一病例3年来的影像学资料进行纵向比较,对同一时间的不同种类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横向比较,从影像学角度对疾病的病因、发生机制、病理生理进程、治疗方法选择、治疗效果、随访结果进行分析,指导教学。

  1.3评价方法培训结束后,分别对两组学生进行考核,方法为笔试70分,病例读片病情分析30分,内容为培训期间学习的8种骨科退变性疾病,需要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发病机制、病理生理过程进行描述,并根据以上诊断资料提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1.4结果分级由未参与教学的同一位教师进行阅卷,由一位影像科专家和一位骨科专家同时评价读片准确率及病情分析结果,笔试成绩和病例读片成绩之和记为总分,根据成绩分类:优:>90分;良>80分;及格:>70分;不及格<70分。组间比较采用SPSS11.5进行数据处理,统计方法采用两组间配对比较的t检验,显著性水平为P<0.05。

  2结果

  实验组人数18人,其中男12人,女6人;对照组人数18人,其中男11人,女7人。实验组考试优良人数为17人,优良率94.4%,对照组学生考试优良人数为15人,优良率为83.3%。统计学检验发现: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明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采用比较影像学方法教学具有显著的效果。

  3讨论

  骨科是研究运动系统创伤和疾患的学科,是外科领域范围最广、内容最复杂的一门学科。同时,骨科还是灾难医学、军事医学学科。在现代骨科发展过程中,一些重要的技术进步为骨科学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中,影像学技术对骨科学的发展至关重要,是骨科住院医生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基础知识[3]。比较影像学(comparing imaging,CI)是近年来在影像界提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其能从不同角度对疾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判断疾病的特点及进程,是重要的医学影像学教学方式。由于比较影像学方法对确定疾病的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有重要帮助,其也成为骨外科学重要的影像学教学方式。本试验通过对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36名住院医师进行对照研究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采用比较影像学方法教学能够提高骨科疾病的教学效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骨外科学教学方法。由于比较影像学能够从一个长的时间跨度分析疾病的影像学改变,可以将患者的职业特点、饮食习惯、生活环境、疾病史、用药史等多种方面结合起来,分析影像学改变出现的机制,因此疾病的发生史就像故事一样呈现在学习者面前,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疾病探究的兴趣。作为临床教员,教会住院医师掌握正确的读片方法,就要让住院医师了解骨科疾病与影像特征的关系。要通过分析影像信息诊断疾病,就必须明确,并非一种疾病只有一种影像学表现,同一种影像学表现也可能牵涉到不同的疾病。有时可能出现“同病异影”和“异病同影”的现象[4],这就需要对不同的影像学改变进行比较、分析、鉴别,通过分析鉴别就能提高对影像学信息的整体认识,选择对疾病诊断最具有意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避免重复检查或盲目检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骨科影像学能力的培养,不仅仅能够积累丰富的知识,更能培养住院医师多层次的临床思维能力,为医院培养大量的综合性的医学人才,使之适应当今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具备在未来医疗实践中不断进步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廖博,张勇,赵华栋,等.骨科教学中如何发挥医学影像的作用.西北医学教育,2010, 18(2): 409-411.

  2杨景震.比较影像学临床实践中引发的思考.放射学实践,2005,20(6):553-554.

  3朱剑华.影像学资料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6:61.

  4蔡晓冰,孟通,吴展羽,等.医学本科生骨科影像学技能培养的初步探讨.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8):1032-1033.

作者: 牛云飞1,王占齐2△,郭列平3*,李明1作者单位:[1.第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