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5年第1卷第1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胃黏膜病变88例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自拟“参蒲益胃汤”配合西药内服对急性胃黏膜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对88例急性胃黏膜病变的临床观察和参蒲益胃汤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并设采用纯西药内服治疗40例进行对比观察。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胃黏膜病变疗效显著。急性胃黏膜病变急性胃黏膜病变是指以胃黏膜糜烂和急性溃疡为特......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自拟“参蒲益胃汤” 配合西药内服对急性胃黏膜病变的治疗作用。 方法  通过对88例急性胃黏膜病变的临床观察和参蒲益胃汤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并设采用纯西药内服治疗40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治愈率为80.68%,显效率为10.23%,有效率为7.95%,总有效率为98.86%。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胃黏膜病变疗效显著。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急性胃黏膜病变
  
    急性胃黏膜病变是指以胃黏膜糜烂和急性溃疡为特征,且往往引起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据文献报道其发病率占上消化道出血11%~36%。笔者在名老中医何炬主任医师指导下,自1999年9月~2004年10月期间,用自拟“参蒲益胃汤”随症加减,配合西药硫糖铝、雷尼替丁内服,治疗急性胃黏膜病变88例,疗效满意,并设对照组40例,内服纯西药治疗作比较,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两组均在全身支持疗法下注意酸碱平衡,并维持血容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两组128例均为本院门诊或住院病人,有比较典型的病史及临床表现,且在24~48h内均接受胃镜检查,同时作了幽门螺杆菌检查。治疗组88例,男47例,女41例;年龄13~76岁,平均57岁;病程1~2天68例,3天以上20例,单独黑便48例,黑便和呕血40例,伴上腹疼痛58例,无上腹疼痛30例,胃镜下胃黏膜糜烂38例,溃疡42例,出血8例。对照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15~77岁,平均55岁;病程1~2天32例,3天以上8例,单独黑便24例,黑便和呕血16例,伴上腹疼痛26例,无上腹疼痛14例,胃镜下胃黏膜糜烂17例,溃疡18例,出血5例。两组临床资料均随机抽样,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诊断标准  参照高等院校内科教材,其要点:(1)病史:有严重创伤、重症疾病或严重心理创伤、服药等应激状态;(2)临床表现:有黑便和(或)呕血、或伴有上腹疼痛等临床表现;(3)内镜检查:胃黏膜有糜烂、溃疡、出血。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基本方药:党参20g,蒲黄15g,五灵脂15g,枳实15g,茯苓18g,白术15g,白及15g,海螵蛸30g,蒲公英15g,甘草10g。随症加减:胃脘嘈杂、灼热加玄胡10g,竹茹15g;恶心吐酸水者,加法半夏18g,瓦楞子15g;腹胀者,加莱菔子25g,嗳气频频者,加苏叶15g;便秘者,加火麻仁30g;舌质淡偏气虚者,加黄芪30g;食少纳呆者,加砂仁10g;舌质有瘀斑者,加三七10g为末吞服。常规日煎1剂,2次分服。同时配合西药硫糖铝片1g,口服,1日3次,雷尼替丁胶囊0.3g,睡前服1次。

  2.2  对照组  采用纯西药口服:奥美拉唑胶囊20mg,早、晚各1次;硫糖铝片1g,口服1日3次;吗丁啉片10mg,饭前服,1日3次;若幽门螺杆菌检查阳性加克拉霉素0.5g,1日2次,阿莫西林胶囊1g,1日2次,连服1周后停服。
    
  以上两组均在全身支持疗法下注意酸碱平衡,并维持血容量,调节饮食,忌辛辣烟酒刺激之物,强调起居有常,劳逸有度。门诊病人定期随访,2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观察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高等院校内科教材拟订。临床治愈:胃镜下黏膜溃疡、糜烂、出血完全消失,无明显充血、水肿,自觉症状全部消失或基本消失;显效:胃镜下黏膜溃疡、出血基本消失,仍有轻微糜烂,黏膜稍充血、水肿,主要症状消失;有效:胃镜下黏膜溃疡病灶缩小50%以上,出血停止,主要症状明显减轻;无效:胃镜下黏膜溃疡病灶缩小不及50%,仍见出血,自觉症状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结果及疗效比较  (略)

  4  讨论

  急性胃黏膜病变属于祖国医学的“血证”范畴,是一种常见病。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老年人为多见,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有“血泄”者,血自上出,表现为吐血、呕血;有“血溢”者,血自下渗,而成便血。其主要病变在脾胃,每因饮食、情志、劳倦而使脾胃虚弱,统血无力,血溢于外,或因气滞血瘀,或久病入络,均使瘀血内阻,血脉阻滞不畅,血不循经而见出血。其虚在脾为本,其实在胃为标,与仲景“虚则太阴,实则阳明”之论相符,因而临床治疗时,应针对上述特点,以辨证为主,证病结合。用药不宜过分偏寒、偏热、偏壅、偏塞,应宜疏、宜和、宜通,亦不可妄用攻伐。用药宜平补平泻,用药轻灵,刚柔相济,寒温相益,以益气扶脾,和胃化瘀为法,恢复脾胃之生理功能是治疗的关键。

  参蒲益胃汤正是针对上述脾胃生理与病理特点而设。本方主要以四君子汤和失笑散加减而成,以期达到益气扶脾,和胃化瘀之效。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明确指出:“甘温以补其中而升其阳。”临床实践和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使用甘温益气之药,能恢复脾胃生化气血运行水谷之能,能增强细胞活性,增强免疫机能,改善胃肠运动,促进溃疡愈合。故方中选党参、茯苓、白术、甘草,甘温益气健脾为主药,蒲黄、五灵脂、枳实调理气机,活血化瘀为辅药,再加白及、海螵蛸收敛止血,蒲公英清热解毒,合而成方,君臣佐使,相得益彰。

  方中甘草煎剂能吸附胃酸,其提取物有保护胃黏膜,增强胃黏膜的“己糖胺”成分,使胃黏膜不再受损[1],蒲黄、五灵脂活血化瘀,抑制胃酸分泌,抑制血管环收缩反应,抑制胃平滑肌收缩反应,阻止胃黏膜细胞钙离子的内流,从而保护胃黏膜,促进溃疡愈合[2],枳实宽中下气,则能调整胃肠蠕动,海螵蛸收敛止血制酸,伍白及有化瘀生新,促进溃疡愈合作用,蒲公英清热解毒,有良好的抗菌抗炎,杀死或抑制幽门螺杆菌的作用。综观全方,有益气健脾,收敛止血,化瘀生新之效。平补脾胃,补而不滞,攻补兼施,方证合拍,脾胃两助,重振中州。西药硫糖铝在胃酸作用下能离解为氢氧化铝和硫酸蔗糖阴离子复合物,与胃黏膜的蛋白质络合形成保护膜,覆盖于溃疡表面,从而阻止胃蛋白酶、胃酸及胆汁酸的侵蚀,以利于黏膜再生及溃疡愈合;雷尼替丁抑酸,促进溃疡愈合和临床症状消除。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胃黏膜病变,双管齐下,更能发挥自身优势,相得益彰、疗效卓著,值得临床研究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穗坚,谢国材.常用中草药手册,第2版.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31-746.

  2  李庆明,郑淑秋.五灵脂对胃黏膜保护作用及其有效成分研究.中国中医药科技,1997,4(1):17-19.

  作者单位: 416000  湖南吉首,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医院

  (编辑:文  静)

作者: 张洪勤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