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5年第1卷第1期

透视在香港销售的中药配方颗粒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备工艺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方法与结果调查归纳现时香港市面上诊所使用的中药配方颗粒品牌有11种,分析使用者对产品知识存在的问题,对其制备工艺各步骤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探讨。结论生产商应向用家提供充分的产品技术数据,让中药业界同行掌握正确的产品知识,合理用药。【关键词】中......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备工艺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方法与结果   调查归纳现时香港市面上诊所使用的中药配方颗粒品牌有11种,分析使用者对产品知识存在的问题,对其制备工艺各步骤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探讨。结论   生产商应向用家提供充分的产品技术数据,让中药业界同行掌握正确的产品知识,合理用药。

  【关键词】  中药;配方颗粒;质量;制备工艺
   
  Review of dispensing granules for Chinese medicine in Hong Kong market

  GUAN De-qi, DING An-wei.

  Department of Applied Scienc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Hong Kong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quality of dispensing granules for Chinese medicine which available in Hong Kong market. Methods & Results  We investigated and summarized a list of dispensing granules used in Chinese medicine clinics, elucidated the principles of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nalyzed the exiting common problems on the products.  Conclusion  The manufacturers should provide the user adequate technical data and product knowledge to ensure the products are used properly.

  【Key words】  Chinese medicine; dispensing granules; quality; manufacturing method

    中药配方颗粒(在台湾称为科学浓缩中药) 的研究、开发与生产,是传统中药饮片汤剂的一项重大改革。它使到临证配方不用煎煮,容易调剂,令患者更易于接受和掌握的用法。与中国内地的情况相仿[1,2],配方颗粒在香港的中医诊所销量约占处方总数的十分之一。但是在台湾,中医师所推荐给病者服用的中药配方颗粒,已被纳入在医疗保障体系之内(“健保”),使用率甚高,约占处方总数的九成。

  本文调查了现时香港市面上诊所销售的中药配方颗粒,较活跃的品牌有以下11种,见表1。

  这些品牌各自标榜质优效好,但其生产工艺并不统一,有的更列属商业秘密,连药房主管或中医师也难以清楚了解配方颗粒的制造过程。用家只知道品名及声称的浓度,而不能掌握其质量特点 (即是把同类产品简单地根据品牌来选择,而不是根据产品的生产过程,来评估其质量及药性药效)。例如浙江省温州市药品检验所对不同厂家配方颗粒厚朴进行质量比较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厂家之间厚朴酚、和厚朴酚的总含量差异10倍,而同一个厂家不同批次之间差异在5~8倍[3]。这种情况必然会影响到中药业界所提供的医疗保健服务的效益,因此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备工艺与质量控制日益受到关注[4~7]。

    本文首先简述配方颗粒的常规制造过程,然后讨论现有生产工艺中主要步骤及其差异,并分析由此而可能造成对配方颗粒产品质量的影响。

  表1  11种品牌的生产商和产地 略

  1  常规制造过程

  配方颗粒的常规制造过程包括有提取、减压浓缩、干燥、制粒或整粒以及包装。常规的制造流程图见图1。

  图1  常规的制造流程图 略

  2  制造工艺的主要差异

  2.1  浸提的溶剂  用于浸提的溶剂有水、乙醇、乙醚、氯仿、丙酮、石油醚、脂肪油、液态二氧化碳等。其中水具有广泛溶解性能,稳定,安全无毒,经济易得,符合中医传统用药习惯。所以在实际生产中,水被广泛地使用作浸提溶剂。而使用乙醇,甚至液态二氧化碳作为浸提溶剂的时候,中药的非极性化学成分就被浸提出来。因此采用不同溶剂浸提,中药产品的化学成分大有分别,其药理作用就显然不相同。

  2.2  煎煮时间与次数  一般时间与浸提量成正比。但当扩散达平衡时,时间即不起作用。此外,长时间浸提会令大量杂质溶出,而且某些成分易被分解。若以水为溶剂,太长时间浸提则易引起霉变,影响质量。

  2.3  分煎与合煎  尽管有厂家提供不少的研究例证分煎与合煎在药效上没有分别,甚至有说法列出研究结果支持分煎比合煎更好[8~10]。但是传统上大部分的方剂均以合煎为提取方法,以下有关研究从四个方面说明了在某些配方中,合煎确实有别于分煎[11~15]。(1)药材成分增溶而增加有效成分浸出,因此增效。例如芍药甘草汤中芍药的含量明显高于生白芍单煎液,说明方中甘草可提高芍药的煎出量。(2)药材成分相互作用而减效。例如甘草与黄连共煎,甘草酸与黄连所含的小檗碱结合成盐而产生沉淀。(3)消除或降低毒副作用。例如以附子、干姜、甘草组成的四逆汤,较单味附子的毒性降低,而各单味分煎后再合并则不能降低其毒性。(4)产生新化合物。例如麻黄汤中的麻黄碱能与桂皮醛作用生成新单体化合物,且具有各原成分类似的药理作用。
所以,在未有足够的理据证明分煎在药效上不低于合煎之前,应优先考虑采用合煎制成的产品。特别是为了遵循以往的用药经验,保降药效,对于传统经验名方的使用,更应选用合煎产品。如果是出于存货及配剂运作上的实际需要,可以用稍作折中的办法,就是用最相近的合煎配方颗粒加上一至数个单味颗粒,配成个别的药方,以减少因分煎而可能影响药效的机会。简单地套用单味颗粒来配方,确实方便了生产和经营的运作,但经营者也应留意到潜在的效益损失。

  2.4  干燥  把浸出浓缩液干燥成固体,应用在中成药生产中的方法有沸腾干燥法、喷雾干燥法、减压干燥法,而冷冻干燥法则未见采用。日本与台湾早在70~80年代开始生产配方颗粒,一直沿用沸腾干燥法为主,而中国内地就使用喷雾干燥法或减压干燥法为多。喷雾干燥法适用于浓或黏稠药液的干燥,可连续生产,干燥迅速,适用于热敏性药物,可获得不添加或少添加辅料的干浸膏粉,提高每克干浸膏相当于原药材的含量,而且易溶于水。因此近年逐渐成为最常用的干燥方法之一。而减压干燥法设备简单价廉,干燥温度50℃~60℃即可,因此也是常用的干燥方法。

  2.5  挥发油回收与吸附  理论上认为,如果把煎煮中药时所蒸发出来的挥发油回收并吸附到配方颗粒中,产品的功效就更趋完美。然而大多数的产品都没能够做得到这点,可能是由于生产成本对吸附的成效来说,获益并不足够。某些药厂强调应用了回收及吸附挥发油的独特技术,但厂外人还是会质疑如何评估其实际的吸附效果,又如何评估由此而提高的药效。比较普遍使用的β-环糊精包合方法,由于辅料使用量以倍数增加,会令颗粒的药材含量大大降低[16~18]。

  2.6  制粒或整粒  颗粒的制剂成型,乃根据干燥方法的不同而需要配合制粒或整粒。沸腾干燥的则利用摇摆式造粒机或简单的振动筛进行整粒; 减压干燥的则要先适当地粉碎,再进行整粒; 由于喷雾干燥产生的浸膏粉粉体极细,又易吸潮,因此会配合滚筒重压法制粒。由于中药的提取物吸湿性很强,以上各种操作过程要在有湿度控制的室内进行,否则即使在厂房内曝露于空气中几十分钟,物料也不能保持干燥。

  2.7  内包装  一般均为铝-塑复合膜袋装或塑料瓶装。通常塑料材料有一定的通透性,装在塑料膜或瓶裹的颗粒剂存放时容易受潮,这种情况也不少见。特别是包装在瓶子里的颗粒,经多次开启取用后,吸潮的现象十分普遍。铝-塑复合膜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但要注意复合膜的质料和铝箔的厚度,是否能隔绝空气的通透。例如镀铝的复合膜,就不具防潮性能。

  3  讨论

  中药配方颗粒有其基本共通的主要制造工艺,同时也存在着多方面的差异。产品的质量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具体整套的制造工艺决定了个别产品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可见,上述制造工艺中的任何一方面差异,都可以大大影响到生产出来的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

  无论是生产商还是用家,都持有不同的用药观念,不可能把中药配方颗粒的制造工艺统一起来。生产商应向用家提供充分的产品技术数据,让中药业界同行掌握正确的产品知识,为市民提供最合适的医疗保健服务。正因为市场是开放的,不同的产品差异存在,给了业界良好的选择机会,由市场的力量来决定产品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罗惠玲,陈美欢,何友勤,等.中药配方颗粒在医院的发展趋势.湖南中医药导报,2004,10 (12):48,50.

  2  诸明娜,免煎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的比较.湖北中医杂志,2004,26(11):55.

  3  周晖,刘萌.不同厂家配方颗粒厚朴的质量比较.医药导报,2004,23(8):588-589.

  4  奚雁玉.中药配方颗粒生产的全程质量控制.江苏中医药,2001,22(11):61.

  5  陈天朝.中药配方颗粒制备工艺研究思路.中国药业,2003,12(7):60-62.

  6  王政,谢素治.中药配方颗粒和传统饮片的化学成分及药效学研究概述.海峡药学,2004,16(2):81-83.

  7  刘法锦,廖彩震,翟旭峰,等.试论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的控制.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2002,4(4):55-57.

  8  焦广明.中药共煎与分煎临床疗效对比研究和讨论.江苏中医药,2002,23(7):43.

  9  闵春艳,李晓东,樊宏伟,等.茵陈蒿汤合煎与分煎的成分比较研究.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38(2):53-55.

  10  戈焰,崔景朝,周瑞玲,健胃舒颗粒分煎与合煎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6):420-422.

  11  冼福荣,靳凤云,周飞,等.葛根芩连汤“分煎”与“合煎”汤剂中黄芩苷的含量.中国药学杂志,2000,35(21):73-75.

  12  陶栋梁,黄保贵,徐端夫,等.生脉散各味中药之间相互作用.自然科学进展,2002,12(5):473-478.

  13  邹衍衍,梁柳文,王丽新.退热合剂工艺筛选的正交实验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19(2):143-144,148.

  14  吴瑾光,黄保贵,徐怡庄,等.复方丹参合剂中丹参与三七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自然科学进展,2003,13(2):76-79.

  15  李秀玲,徐青,张曦,等.HPLC研究柴胡和赤芍配伍的化学成分变化.中国天然药物,2004,2(2):103-105.

  16  白卫国,赵红霞,李树珍.β-环糊精包合健脾化痰颗粒中总挥发油工艺的研究.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12):51-52.

  17  赵冬霞,杜瀛琨.通痹止痛胶囊中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10):885-886,914.

  18  李丹,许江,夏顺宁,等.β-环糊精包合莪术挥发油的工艺研究.中药材,2004,27(11):866-869.

  作者单位:1 香港,香港专业教育学院(柴湾分校)应用科学系  

       2 210029 江苏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通讯作者)

  (编辑:李  弋)

作者: 关德祺丁安伟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