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6年第2卷第1期

亨特氏面瘫后遗症的隔蒜灸疗法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临床上亨特氏(Hunt’s)面瘫相对较少,但治愈难度大,疗程长。因病毒感染部位较深,涉及神经分布相对较多[1],加之治疗的措施不力,调护不当,往往留有肌肉萎缩、面部麻木或刺痛,听觉过敏、耳鸣或失聪等后遗症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面瘫症状。全部经过抗病毒、营养神经之中西药及针灸治疗。2治疗方法在无创痛经穴疗法[......

点击显示 收起

     临床上亨特氏(Hunt’s)面瘫相对较少,但治愈难度大,疗程长。因病毒感染部位较深,涉及神经分布相对较多[1],加之治疗的措施不力,调护不当,往往留有肌肉萎缩、面部麻木或刺痛,听觉过敏、耳鸣或失聪等后遗症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面瘫症状。笔者临床收治转诊者12例,均采用隔蒜灸治而获效,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中,其中疱疹发于额颞者1例,发于耳中者6例,发于耳后及耳垂前3例,发于下颌部2例,其病例均为男性。全部经过抗病毒、营养神经之中西药及针灸治疗。1个月以上者转诊,面部表情功能基本恢复9例,留有闭目不紧,口角下垂或微笑时口者3例,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4个月。

  1.2  治疗方法 

  在无创痛经穴疗法[2]的基础上,将蒜切成米粒大小,周围用竹或铁丝转成小圈,大小可随患处而定,一般1cm×2cm即可。以患处为中心,灸至潮红,移动蒜泥再灸;每次总治疗时间40min,每处灸3~5min,可重复灸。如局部皮肤灼伤,用烫伤膏外涂,皮损修复之后再灸或去蒜直接灸。后根据肌肉丰厚程度可用大小不等火罐(抽气罐较好),不留罐,沿肌肉走向或经络走向走罐,动作宜轻柔,另加点穴按摩,以补为主。15次为1个疗程,满2个疗程统计疗效。

  2  治疗结果

  12例中,10例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平均治愈天数(15±4.8)天,2例病毒后遗神经痛消失,其中1例由于路途远,最终口眼斜未治愈。总有效率91.7%。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67岁,退休干部,2005年9月22日诊。发耳中疱疹后面瘫,在市人民医院治疗,经抗病毒、能量及营养神经之药,同时配合针灸治疗1个月后,留有面肌萎缩,主要为颧以下口角,下颌角之间,肌体体积明显缩小,与健侧比约1/2~2/3,听力失聪,耳周刺痛时向鼻翼部放射,出院后转诊我科,考虑为Hunt’s面瘫后遗症。予以本法治疗1周,听力渐复,但有耳中轰鸣,听觉过敏,疼痛范围缩小,同时肌肉渐丰,22天后,诸症消失,听力恢复,面部六大功能自如。

  4  讨论

  Hunt’s面瘫,因带状疱疹病毒侵犯膝状神经节导致面神经支配功能丧失而发,中医归纳为湿毒瘀滞阳明及少阳经筋。因其部位深、范围广,往往难治愈或治疗不彻底,而留有多种神经及肌肉损伤的临床表现。

  艾叶温阳散寒,固表解毒,大蒜清热杀虫,合用则加强解毒扶正作用。辅以按摩、拔罐,在特定穴位及经络调节下,促进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消炎解毒,从而提高机体神经及肌肉组织修复功能[3]。

  本法不仅用于Hunt’s面瘫后遗症,亦可用于其早期和恢复期,同时可用于所有部位带状疱疹的发作期及后遗症期,临床疗效明显,一般1~3次见效。对于疱疹水疱样改变部位灸后破溃者,加用2%碘酒涂于内,既防止感染发生,也可提高疗效。

  对于面神经麻痹发生部位,灸后会有黑色痂疤形成,呈脱落-新的痂疤形成-脱落的反复过程,随着正相关出现,其症状及其体征也明显好转,表现在皮肤的色素沉着变浅,自觉痒、麻、痛症状的逐渐消失,在肢体部位则极少出现,其机理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刘牧之.显微外科手术解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28-230.

  2  刘钦华.无创痛经穴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江苏中医,1995,16(11):31.

  3  林元清.实验针灸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33-134.

  作者单位: 225300 江苏泰州,泰州市中医院针灸科

  (编辑:宋冰)


 

作者: 刘钦华 2006-9-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