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6年第2卷第2期

补益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和评价补益化瘀法辅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并探讨其机理。方法将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疗效和病理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结论补益化瘀法结合西医常规治疗方法能提高疗效,值得研究和推广。...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研究和评价补益化瘀法辅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并探讨其机理。方法  将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疗效和病理疗效进行观察。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益化瘀法结合西医常规治疗方法能提高疗效,值得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补益化瘀法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多发疾病。我们根据中医理论,结合现代西医对本病的认识,在西医常规治疗慢性胃炎方法的基础上,以补益化瘀法为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来自我院近3年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其中治疗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9~67岁,平均45岁;病程1~24年,平均8年;胃黏膜腺体萎缩程度:轻度13例,中度9例,重度8例;不完全性结肠型肠腺上皮化生:无化生7例,轻度6例,中度10例,重度7例。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31~71岁,平均48岁;病程1~25年,平均10年;胃黏膜腺体萎缩程度:轻度8例,中度12例,重度10例;不完全性结肠型肠腺上皮化生:无化生6例,轻度8例,中度11例,重度5例。两组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诊断标准  参照2000年5月中华医学会,井冈山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标准,经胃镜和病理诊断确诊。表现为上腹饱胀不适,无规律性隐痛、嗳气、反酸、烧灼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少数有上消化道出血表现。A型胃炎可出现明显厌食和体重减轻,贫血

  1.3  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

  1.3.1  病例纳入标准  符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血瘀虚损的慢性胃脘痛。

  1.3.2  病例排除标准  胃癌或异型增生;合并有心、脑、肝、肾等系统严重疾病;治疗不合作,无法判断疗效。除外中医辨证属肝郁犯胃型、脾虚湿热型者。

  2  治疗及观察方法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慢性胃炎方法(方法同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补益化瘀汤(自拟)。黄芪30g,太子参30g,沙参20g,麦冬20g,当归20g,生地30g,莪术10g,红花6g,没药10g,炮穿山甲6g,白花蛇舌草30g,随症加减。水煎,每日1剂,分2次口服。对照组(奥美拉唑40mg/d,兰索拉唑40mg/d,枸橼酸铋钾480mg/d  选择一种)+(克拉霉素500~1000mg/d,阿莫西林1000~2000mg/d,甲硝唑800mg/d  选择一种),口服。

  2.2  观察方法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1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3.1.1  症状疗效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或明显减轻;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3.1.2  病理疗效标准  显效:黏膜萎缩改善两个级差以上,或改善两个级差同时改善肠化生一个级差,或黏膜萎缩改善一个级差同时改善肠化生两个级差或消失;有效:黏膜萎缩、肠化生各改善一个级差或单纯改善一个级差;无效:病理无改变,或加重。

  3.2  疗效比较  见表1、表2,表1示治疗组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2示治疗组病理疗效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1  两组症状疗效比较  表2  两组病理疗效比较 

  4  讨论

  现代西医认为慢性胃炎主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自身免疫、十二指肠反流、非甾体抗炎药、吸烟和酒癖等有关,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病变。其病理改变过程是从浅表逐渐向深扩展至腺区,继之腺体破坏和减少(萎缩)。治疗用胶体铋剂或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加上若干种抗菌药物为主。慢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范畴,临床辨证可分为寒邪犯胃、饮食停滞、肝气犯胃、肝胃郁热、阴虚胃痛、脾胃虚寒和瘀血停滞等型。凡胃痛日久不愈者。不论是病邪阻滞,气滞,郁热,阴虚胃热或脾胃虚寒,都可形成瘀血凝滞,所谓“久病多瘀”。又“久病多虚”,病久正气易伤,导致气、血、阴、阳虚亏(笔者发现临床以气阴亏虚多见)。针对慢性胃炎“瘀”、“虚”两大病机特点,采用补益化瘀法治疗,自拟补益化瘀汤以补气养阴,活血化瘀药物为主,如疼痛明显者,可加理气止痛之剂。方中黄芪、太子参扶正益气,沙参、麦冬、当归、生地养阴益胃,生津补血,莪术、红花、没药、穿山甲活血化瘀止痛,白花蛇舌草则可清热解毒,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增生,促进抗体形成,使网状细胞、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达到抗菌消炎的目的。诸药合用,标本兼治,消补兼施,中西医结合,故能收到较好疗效,乃治疗慢性胃炎的较好的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单位: 524000 广东湛江,广东海洋大学医院

 (编辑:悦  铭)

作者: 周爱香,刘野光 2006-9-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